大学生网络依赖与大五人格各因子的相关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依赖与大五人格各因子的相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网络依赖 相关研究 大五人格 差异分析
【摘要】:本研究运用问卷法,对江苏省五所高校共1300名大学生实测,重点探讨大学生网络依赖群体在性别、年级、学历上的差异。同时运用《大五人格量表》测量被试的人格特点,对大学生大五人格各因子与网络依赖行为进行相关研究。
【作者单位】: 盐城师范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依赖 相关研究 大五人格 差异分析
【分类号】:G645.5;G444
【正文快照】: 1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网络使用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成瘾这一特殊群体,对于正常使用者的人格特质与网络使用情况的研究却没有重视,而且因为研究方法、工具的差异尤其是对网络成瘾的界定的不同,导致了研究结果的不统一。2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分层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生爱;;大学生网络依赖与人际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4期
2 李梦霞;周蓓蓓;何新芳;章海鸥;俞婷婷;;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网络依赖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年07期
3 卢佳;;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心理指导策略[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马道伟;;浅谈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行为及预防[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年03期
5 刘红梅;;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19期
6 王树华;;大学生网络依赖心理分析[J];今日科苑;2007年14期
7 倪晓莉;陈思路;周小军;;人格因素对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8 卢艳荣;李淑环;刘凤阁;;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年01期
9 乔海涛;王粲;;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动因分析及矫治探讨[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10 张莉;廖全民;刘秀伦;;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分析及矫正[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富珉;;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白羽;樊富珉;;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团体心理咨询实验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志红;王爱娟;;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闫琼;王有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柳春香;;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高艳苹;魏俊彪;;亲子沟通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韩红艳;;大学生网络交往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肖海雁;马存根;;山西大同大学生自尊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汤芙蓉;;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红;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常用办法[N];四平日报;2006年
2 周慧虹;就业大学生别被心理不适应难倒[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记者 赵大勇邋赵小羽;不善交友致大学生心理疾患,父母有责任[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通讯员 安立新邋记者 荣肖磊;我省2007年度“助学工程”受助生确定[N];河北日报;2007年
5 何桥;铜山县大学生村官服务远教培训[N];江苏科技报;2008年
6 代乐;2006年度“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启动[N];贵州日报;2006年
7 郭伟;人际关系问题成大学生头等“心病”[N];河北日报;2007年
8 蔡曙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N];光明日报;2006年
9 记者 刘晓峰;国家省十七家新闻媒体聚焦我市“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N];辽源日报;2007年
10 桑爱梅;如东远教为大学生村官添力[N];江苏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8 张瑜;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渭玲;媒体暴力信息对不同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生理心理的不良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敏;大学生自尊稳定性与攻击性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安晓斌;大学生恋爱观及其与人格类型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章滢;大学生利他行为、移情能力及其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徐琳琳;长春市高校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尊的现状及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高强;大学生休闲行为与休闲满意度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郝丙辉;东北地区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胡霞;大学生网络心理控制源、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郭振娟;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9 高迎浩;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10 邓兆巍;大学生自我概念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91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891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