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徽商捐资兴学与抗缴学捐述论
发布时间:2017-09-22 16:11
本文关键词:清末徽商捐资兴学与抗缴学捐述论
【摘要】:清末新式教育的兴学经费由地方自筹,而在经费筹措过程中,对地方绅富的劝捐和对民众开征的捐税成为地方官府和学界绅董办学的重要经费来源。在这样的筹款环境下,徽商不可避免地被卷进了这场筹款大戏,成为征收捐税和劝谕集资的主要对象。徽商与清末徽州教育遂因经费的筹措而紧密相连。在徽州历史文化传统、当时社会环境以及新教育体制的影响下,经费筹措的劝捐与征税两种方式作用到徽商身上遂发生了捐资兴学与抗缴学捐的行为。 商人基于业缘、血缘、地缘关系进行的捐资兴学,既有兴学重教传统、宗族意识、乡土观念等传统文化因素的综合影响,也是出于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徽商寻求自身发展的需要;清末徽州新式教育的兴办过程流弊四出,不断加征的学捐对徽商的利益造成损害,某些商人不堪重负,进行了抗缴珠兰花税、锡箔捐等抗捐活动,这是由于对新式学堂和学界士绅的不信任而进行的一种维护自身权益的行为。 徽商的捐资兴学和抗缴学捐是社会转型期所独有的、看似矛盾实则并不矛盾的行为,反映了徽商的近代转型,清末商人、政府与学界士绅的关系以及清末新学兴办困难重重的原因等问题,折射出清末徽州乃至中国社会的诸多面相。
【关键词】:清末 徽商 捐资兴学 抗缴学捐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529;K25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前言9-21
- 一、选题缘起9-11
- (一) 学术意义9-10
- (二) 现实意义10-11
- 二、学术史回顾11-17
- (一) 关于商人与教育近代化的研究11-14
- (二) 关于徽商与教育关系的研究14-17
- 三、研究时段与相关概念界定17-19
- (一) 研究时段的界定17-18
- (二) 劝学绅董18
- (三) 绅商18-19
- (四) 士绅与绅富19
- 四、研究方法和策略19-21
- 第一章 地方自筹:清末兴学经费的筹措策略21-30
- 一、经费筹措的相关规定21-23
- 二、劝学所负责“调查筹款兴学事项”23-24
- 三、捐税与捐款:清末徽州兴学的重要经费来源24-30
- (一) 为徽州各级、各类学堂提供常年经费25-29
- (二) 为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提供资金支持29-30
- 第二章 捐资兴学与抗缴学捐:清末教育变革中的徽商30-38
- 一、捐资兴学:传统的延续与新形势的需要30-33
- (一) 基于业缘关系进行的捐助30-32
- (二) 基于血缘、地缘关系进行的捐助32-33
- 二、抗缴学捐:徽州商人的利益诉求33-38
- (一) 珠兰花捐案33-34
- (二) 锡箔捐案34-36
- (三) 其他36-38
- 第三章 权益博弈:徽商抗缴学捐行为分析38-49
- 一、疑虑重重:商人对学界士绅和新式教育的不信任38-44
- (一) 中饱私囊与奢靡浪费:经费管理的漏洞38-40
- (二) 争权攘利:学界内部绅董的劣行40-43
- (三) 毁学风潮与新旧学之争:学堂外部的阻碍力量43-44
- 二、利益维护:徽商对自身经济利益的维护和对主动性的争取44-47
- (一) 经济利益的维护44-46
- (二) 主动性的争取46-47
- 三、望新持旧:科举制度废除之后,商人对新学的矛盾心态47-49
- 第四章 清末徽商捐资兴学与抗缴学捐的规律与特点49-53
- 一、前后不同:新式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商人对教育的态度不同49
- 二、孰亲孰疏:新式学堂的不同性质影响商人对教育的态度49-51
- 三、群体内部的差异:不同徽商对新式教育的态度不同51-53
- 第五章 别有洞天:清末徽商捐资兴学与抗缴学捐揭示的问题53-58
- 一、清末徽商自我认知的提高53-54
- (一) 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53
- (二) 利益诉求——徽商近代转型的表现之一53-54
- 二、抗捐过程体现的商人、政府与学界士绅的关系54-56
- 三、抗捐行为彰显的清末新式教育困难重重的原因56-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9
- 致谢69-70
- 附:本人读研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坡;;论晚清徽商对徽州社会救济事业的扶持——以光绪三十四年水灾赈捐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张珍珍;;教会学校与安徽教育近代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韦立君;;近代安徽与西方教育交流的背景与特点[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王鹤鸣;;安徽近代教育发展概述[J];安徽史学;1986年03期
5 王国键;论五口通商后徽州茶商贸易重心转移[J];安徽史学;1998年03期
6 吴媛媛;从粮食事件看晚清徽州绅商的社会作用——以《歙地少请通浙米案呈稿》和《祁米案牍》为例[J];安徽史学;2004年06期
7 梁仁志;;明清侨寓徽商子弟教育的特色[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8 张小坡;;清末徽州新式教育经费的筹措与配置研究[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9 王振忠;;清末徽州学生的《庚戌袖珍日记》[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10 穆键;;《皖政辑要》所见安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的建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曲春梅;近代胶东商人与地方社会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01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01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