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教育的文化困境与超越
发布时间:2017-09-25 23:03
本文关键词:中国公民教育的文化困境与超越
【摘要】:公民和公民教育思想随着西方启蒙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而传入,伴随着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族解放以及社会主义进程而兴起、发展、沉寂,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迎来新的希望。 公民教育需要经济成就提供物质基础,需要政治文明提供制度保障,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公民文化提供心理环境。传统中国在政治上的封建专制与集权统治,在经济上的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在文化上的群体本位伦理特征造成中国的公民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重视义务教育,轻视权利教育;在教育方法方面惯用“说教”、“灌输”,漠视个体的独特价值;在道德教育方面,人情社会倾覆了公共道德教育的领地,致使中国公民教育的发展陷入困境。当前,中国已经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建设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公民教育发展所需要的经济基础已经初步具备。同时,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正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体系逐渐完善,政治文明发展如火如荼,公民教育发展所需要的政治基础也渐渐形成。如此一来,公民教育发展的文化困境便愈加凸显。 中国传统文化的群体本位心理在价值观方面,重视整体;在人格思想方面,强调人的工具性;在社会秩序方面,讲究内外有别。本文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公民教育的发展需要改变传统文化的群体本位心理,逐渐实现文化的群体本位心理向以平等、自由和普遍幸福为核心价值观的民主文化转变。民主文化在权利义务统一的关系上改变了中国群体本位文化重视义务忽视权利的观念;在独立人格的培养上超越了群体本位文化下工具性的依附人格;在社会公共权责的建设上转变了群体本位文化下囿于团体的“私德”。同时,本文试图在民主文化背景下为公民教育的发展建构一种新的路途,尝试从公民知识的传递、公民文化的培育和公民生活的实践这三个交相融合的途径为公民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探索一些方向,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现代性的公民。
【关键词】:公民教育 群体本位 文化困境 民主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1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言8-15
- 一 选题缘由8-9
- (一) 基于公民教育的现实意义8
- (二) 基于文化的重要性8-9
- 二 研究现状综述9-13
- (一) 关于公民、公民教育的理解与界定9-10
- (二) 关于中国公民教育发展历程的研究10-11
- (三) 关于中国文化一般特征的理解与界定11-12
- (四) 关于中国公民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研究12-13
- 三 研究方法和意义13-15
- (一) 研究方法13-14
- (二) 研究意义14-15
- 第一章 中国公民教育的历史发展与困境15-25
- 一 公民思想在中国的传播15-16
- (一) 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15-16
- (二) 中国近代公民意识的觉醒16
- 二 中国公民教育的萌芽和发展16-19
- (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公民教育17
- (二) 民国成立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公民教育17-19
- 三 中国公民教育的低迷和沉寂19-20
- (一)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公民教育19
- (二) 20世纪50-70年代的公民教育19-20
- 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教育的复兴和发展20-22
- (一) 20世纪80—90年代末中国公民教育的复兴20-21
- (二) 21世纪以来中国公民教育的新发展21-22
- 五 中国公民教育的发展困境22-25
- (一) 重视义务教育,轻视权利教育22-23
- (二) 工具性依附人格对主体价值的湮没23-24
- (三) 人情社会对公共规范教育的阻滞24-25
- 第二章 中国公民教育发展困境的影响因素及群体本位文化分析25-35
- 一 中国公民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25-27
- (一) 政治:封建专制与集权统治25-26
- (二) 经济:自然经济与计划经济26-27
- (三) 文化:群体本位的伦理文化27
-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性质27-29
- (一)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自在的文化28
-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是群体本位性28-29
- 三 群体本位文化的特征29-35
- (一) 在价值观方面:重视整体利益30-31
- (二) 在人格思想方面:强调人的工具性31-32
- (三) 在社会秩序方面:讲究内外有别32-35
- 第三章 群体本位文化的超越与公民教育的建构35-59
- 一 群体本位文化与公民教育35-40
- (一) 当代公民教育的发展趋势35-36
- (二) 群体本位文化对中国公民教育发展的影响36-40
- 二 民主文化:群体本位文化的超越40-47
- (一) 作为一种文化的民主41-44
- (二) 民主文化的现实可能44-47
- 三 民主文化背景下公民教育的建构47-59
- (一) 公民民主知识的传递47-51
- (二) 公民民主文化的培育51-54
- (三) 公民生活的实践54-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63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衣俊卿;文化哲学的主题及中国文化哲学的定位[J];求是学刊;1999年01期
,本文编号:920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20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