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开放课程建设:形态变化与策略应对
本文关键词:反思开放课程建设:形态变化与策略应对
更多相关文章: 开放课程 精品课程 形态变化 建设策略 实践反思
【摘要】:我国开放课程建设经历了初步探索、发展壮大、创新研究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其课程形态主要有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三种。目前我国开放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社会效益和影响也在逐步扩大。但是由于受技术理性的支配、对信息的"传-受"误解、规范性与功用性的博弈、有效网络传播机制的匮乏、利益相关者收益不均等原因,我国开放课程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非理性的问题。在新一轮的开放课程建设中,我国教育部门应该进行理性规划,明确服务面向,调整评价机制,完善推送服务,均衡利益相关者的收益,使得优质教育资源真正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开放课程 精品课程 形态变化 建设策略 实践反思
【基金】: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信息传播视角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发展研究”(12YJC880101) 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西部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应用策略与绩效研究”(BCA120022)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进入新世纪以来,基于网络进行大规模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共享和应用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和远程教育领域的实践热点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促进优质教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景;CIT──测定服务质量的有效工具[J];商业研究;1999年11期
2 南星恒;;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投资与收益概念模型构建[J];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01期
3 李芒;;对教育技术“工具理性”的批判[J];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4 熊才平;何向阳;吴瑞华;;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J];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5 王龙;周效凰;;中国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模式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6 安佳;;“使用与满足理论”在SNS网站的运用[J];新闻爱好者;2009年23期
7 王琳;栾开政;张会杰;;MIT开放课程的评价及对我国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年05期
8 王佑镁;;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8期
9 祝智庭;贺斌;;解析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0》[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6期
10 戴平;论中国古代民族服饰的跨文化传通[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勇;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姚艳杰;姚静;;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柯佑祥;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哲学思考[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田海洋;於荣;;论地方高校的大学精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毛国红;;工科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于永华;;论教法、学法和管法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席成孝;;从大学理念的历史发展看当代国际高等教育的新变化[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白玉艳;钟熙;;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8期
9 陈瑞丰;;高校学生权力——影响力的视角[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张烨;我国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矛盾及其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湛中乐;徐靖;;通过章程的现代大学治理[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秦前红;严晗;;中外学术自由权的宪法保障比较[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3 赵德平;陈仲堂;缪淑贤;;浅谈大学特色发展的几点想法[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张腾;;西欧中世纪大学教师的角色及启示[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吴国娟;;试析蔡元培大学管理理念及其形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白娴棠;;蔡元培“教授治校”何以可能之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周险峰;;“士人”品格与中国高校教师群体的精神建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雷小生;;用改革发展的眼光审视高校育人理念的嬗变[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10 曹邦勤;;终身教育视野下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以高考弃考现象为例[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叶;建立创业型大学:管理上转型的路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付晔;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8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温雪梅;教育国际化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衡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由明;建立中国大学校长问责制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玉桂;转型期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刘佳;论我国高校资助体系中大学生权利的法律保障[D];湘潭大学;2009年
6 张强;地方综合性高校教育经费筹措的困境与对策[D];湘潭大学;2009年
7 刘震;我国农村地区实现教育公平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8 曾强;破解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9 吴晓玲;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刘佳;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强;;《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教育项目解读[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2 陈琦,张建伟;信息时代的整合性学习模型——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生态观诠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3 裴娣娜;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转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4 刘美凤;;开放共享 共同行动 克服障碍 全球受益——2006 CORE开放教育大会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10期
5 曾海军;曾德考;范新民;;基于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探讨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10期
6 项国雄;梁蕊;;高校开放式课程支撑体系的模块建设与运行质量分析——以国家精品课程为研究对象[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3期
7 杨玉芹;钟洪蕊;;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教学设计与开发的内容分析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12期
8 杨孝堂;;泛在学习:理论、模式与资源[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6期
9 钟志贤;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设计假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10 孙波;赵慧勤;李丽;张春悦;;三维虚拟教师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张会杰;[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茅卫东;[N];中国教师报;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华;;谁在使用MIT开放课程?[J];中国教育网络;2008年07期
2 熊丙奇;;从“外教”视频红火看中国教育的“软肋”[J];生活教育;2011年01期
3 ;编读往来[J];中国教育网络;2010年06期
4 谭祥芝;;精品课程制作的几点想法[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年01期
5 周昱杉;;浅论精品课程课堂教学录像拍摄制作[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4期
6 ;教育部公布质量工程项目2009年秋季精品课程师资培训计划[J];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09期
7 黄洪;;新时期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24期
8 焦建利;贾义敏;;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一个研究计划[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1期
9 沈二;从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项目看国外网上开放课程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9期
10 周崇明;外语网络教学平台与网络精品课程建设[J];外语电化教学;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好翠;;高校精品课程网站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小玉;周丽;;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A];第二届湖北省力学学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高福莲;马全祥;蔡新华;路军秀;袁向山;杨杰;张桂娥;;精品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和培养[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铨;叶洪炳;潘娟;;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现状及对策[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5 何伟东;;我的学习故事[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6 胡邓;张晓京;文书锋;;开设心理健康通识课,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7 付安权;;教师在线专业发展的理念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刘文;;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团队的建设[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王韬;;Web在线测试系统的难点技术和人性化改进[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月鲜;;在教学反思中成长[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张会杰;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如何让学生受益[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临沂师范学院 徐玉如;构建精品课程动态教学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本报通讯员 石萍;千锤百炼出精品[N];光明日报;2006年
4 李海俊 张春玲 侯美蓉;暑假补课热度不减[N];晋中日报;2010年
5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刘雍潜;不断扩大的数字化资源建设[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6 记者 丰捷;151门国家精品课程网上开放[N];光明日报;2004年
7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 郭英剑;“精品课程”能否转化为“网络公开课”[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8 张璇;房山区1368堂精品课程惠及居民20万[N];北京社区报;2010年
9 张景浩;校本研究需要注意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宋晓梦;远程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发挥重大作用[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潘光文;课堂文化的批判与建设[D];西南大学;2009年
2 陈仕品;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的学生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孙玉丽;教育管理审美价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林成堂;教师的感情表演规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笑冰;从新手教师到课程领导[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月;混合式学习模式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斌;开放型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安荣;基于精品课程建设的网络环境互动教学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4 邱祖建;基于web页《大学体育》精品课程网络部分的设计与开发[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吴瑕;网络教育精品课程中学习活动情况统计与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6 曹雪娇;增强精品课程示范性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建华;国家精品课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王新刚;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状况的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英丽;《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原;绩效技术在精品课程效果评价中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23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23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