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7-09-26 21:08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自我同一性 大学生 埃里克森 马锡亚


【摘要】:本文介绍了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形成、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研究的特点,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旨在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
【关键词】自我同一性 大学生 埃里克森 马锡亚
【分类号】:G645.5
【正文快照】: 从青年心理发展来看,在初中、高中时期,学生主要的精力是学习,主要的目标是升学,以应付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压力。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问和精力去考虑自己的问题、去探索自我。进人大学后,他们有r时间和精力,真正开始了认真的自我探索,完成自我同一的确立。这是其心理发展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嘉玮,罗晓红;青少年自我肯定性的发展及转换的印象知觉对其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3年05期

2 李德显;关于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6年01期

3 乐国安,崔芳;当代大学新生自我概念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肖文文;张银娜;;自我同一性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2期

2 王亚鹏,万明钢;民族认同研究及其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3 郑宁;从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看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符明秋;不同项目的自我观念差异研究——国内部分优秀运动员“20问”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5 韩桂风;对我院运动训练专业99级学生自我概念的调查与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黄国耀,李锋;大学新生心理迷失刍议──以文化差异为视角[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4期

7 谢闻麒;杨绿;;浅析当前硕士研究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9期

8 郭伟斌;;高中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期

9 陈亮;徐景彩;;体育与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于丽娜;;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探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永生;;民族认同视阈下的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2 钟彬;;社会认同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3 李斯;;高职生心理困扰特点及对策[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4 狄小华;顾则鸣;;对人性的犯罪学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金鑫鑫;;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狄小华;顾则鸣;;对人性的犯罪学思考[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7 王倩;杨晶晶;;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周蜜;施钢;宋京晶;;大学生社交焦虑与个性、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罗如春;;身份认同问题三论[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3 景银辉;“文革”后中国小说中的创伤性童年书写[D];上海大学;2010年

4 李媛;大学生自立意识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闻戈;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郭爱妹;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玲宁;媒介暴力对青少年影响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玉红;阅读教学塑造中职生健康人格的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向楠;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主导下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3 张玲;小学生学业成绩、社会比较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邓洁;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及预防[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于海明;大学生孤独感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的关系[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付秀华;理性情绪疗法团体辅导对失恋群体的干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美;大学生自我接纳、元情绪与负性自动思维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长春;论“80后”小说的叙事声音[D];西南大学;2011年

9 黄君;高职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彭婧婧;“民转公”教师生命历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良;;自我同一性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奚昕;;成长中的叛逆者——运用“人格发展理论”解读米兰达叛逆性格的形成[J];文教资料;2007年30期

3 阚红波;何雅敏;;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对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J];沈阳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4 郝红英;;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对家庭人格教育的启示[J];阴山学刊;2008年04期

5 刘慧莹;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的文化解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03期

6 查明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7 孙名之;;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述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4年04期

8 林晔;;在迷失与探寻中成长——探析《月宫》中马可的自我同一性发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12期

9 石杨;刘妤;;从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J];中学生百科;200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列玉;邓冰;曾亚萍;孙娥;王加好;田艳;邓厚才;;942名医学生自我同一性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书;张大均;;基于心理素质培养的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建飞;王振宏;;90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及其社会承诺[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徐薇;;自我同一性状态范式的模型述评[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李亚真;;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生涯自我效能与生涯成熟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王倩;;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孙大强;李军素;郑日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存在焦虑感关联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倩;杨晶晶;;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侯玉波;陈迎玮;;从自传体记忆看成功经理人的思维方式[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京京;陈健芷;于宏;李巍巍;;团体咨询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揭示自我同一性的“问题”作品[N];文艺报;2010年

2 乔父;埃里克森与英足总续约[N];中国体育报;2004年

3 陈彪;埃里克森[N];中国民族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杨天婴;埃里克森与曼城?不靠谱的组合[N];中国体育报;2007年

5 见习记者 邢莉云;安永全球副主席埃里克森:并购的要义是统一策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林剑;埃里克森,从“国王”到“市民”[N];中国体育报;2007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林剑;曼彻斯特:期待“城市”奇迹[N];中国体育报;2007年

8 刘锴;记忆大师福尔:我的成功可以复制[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9 何珊;天无弃物,一条“垃圾”船能渡汪洋海[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本报记者 赖文忠;森林保护不仅是保证覆盖率[N];福建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永康;大学生角色认同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万增奎;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梁晓燕;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徐改;成功职业女性的生涯发展与性别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7 沈亚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人格自我与个体性[D];吉林大学;2004年

8 陈正伟;后现代法学视角下的ADR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李义天;当代美德伦理学研究:关于伦理多样性的论证与辩护[D];清华大学;2006年

10 朱淑丽;从荣誉决斗看法律与社会规范[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兢;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2 罗中;《上海孤儿》中的记忆与自我同一性构建[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3 常雯;自我同一性发展中的社会工作介入[D];苏州大学;2012年

4 吴锐;论自我同一性危机与青少年犯罪[D];烟台大学;2012年

5 王林江;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现状与形成机制的探索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桑望鑫;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媛媛;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建立与自我发展困境的个案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8 叶慧芳;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青春期流动儿童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弓思源;始成年期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状态及其与个人动因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2年

10 毕月花;11-24岁藏族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民族认同的关系[D];西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25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25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e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