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的因果推论:困境与超越
本文关键词:教育科学的因果推论:困境与超越
【摘要】:教育要成为一门科学,需要引入科学的研究范式,以探求教育领域的因果关系为研究目的。然而,教育科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难以像自然科学那样采取实验的方法获得因果推论。本文通过探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因果推论的获得方式,进一步分析在社会科学中获得因果推论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以及相应的科学与统计的解决方法,指出教育科学中获得因果推论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关键词】: 教育科学 因果推论 统计方法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12JD040)
【分类号】:G40-032
【正文快照】: 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育同时具备人文价值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不可否认,教育学实践的过程中离不开人文价值取向,然而推动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根基是教育的科学性①。科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收集证据,对事物的本质进行研究,也就是要收集因果的信息,进行因果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辛涛;李峰;;社会科学背景下因果推论的统计方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王洪才;;教育学:人文科学抑或社会科学?——兼与张楚廷先生商榷[J];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3 陈云松;范晓光;;社会学定量分析中的内生性问题 测估社会互动的因果效应研究综述[J];社会;2010年04期
4 王天夫;;社会研究中的因果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6年04期
5 彭玉生;;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沛;;论高校就业指导中的“和谐服务”理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王丽云;;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周德海;;论价值和价值观念的基本类型[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刘瑞平;马文革;叶兵;;高校在科技文化发展普及中的作用和策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杨丹;冯泽永;;胚胎研究及其伦理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6 程民治;论“科学美也是难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陶富源;;如何当好一名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从教之感悟[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孙晓峰;安徽省扶贫开发的战略选择与思路创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张想竹,吴明书;现代农药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10 王广德;没有场的空间是不存在的——广义相对论的空间概念[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建伟;;论创新文化之魂[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崔伟奇;;论创新教育的“通识”基础——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目标[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李兰芬;王永明;;从人的全面发展看科技的伦理禁区[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琦;;大学生科技道德教育浅议[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王旋;许小东;刘颖;;简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教练方法研究及应用再探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马天俊;;哲学导论的描述使命[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韦成国;;谈学习动力的提升[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实施十二五规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昱东;;“中立主义”与和平主义——试论罗素的道德哲学与和平主义思想之关系[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9 潘建红;;我国当代创新文化的反思与建构[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10 谈新敏;;人的现代化与大学生现代化人格的塑造[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栋梁;中国民航运输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3 彭建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戴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周泯非;集群治理与集群学习间关系及共同演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孙铁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性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莹;不足与不公:铁路春运“一票难求”现象的社会学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9 王明国;国际制度有效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任宗强;基于创新网络协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机制与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羽;态度理论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邹志勇;爱因斯坦的科技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万波;科学发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海燕;现代生物技术对生命伦理的挑战[D];苏州大学;2010年
5 葛娟;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苏州大学;2010年
6 初青瑜;问题解决模式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罗国锋;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姜文娟;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罗田;城市交通理念绿色转向研究初探[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璐;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理念选择[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2 ;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叶澜教授访谈录[J];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3 冯建军;;论教育学的生命立场[J];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4 张楚廷;;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J];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5 谢宇;姜洋;;奥迪斯·邓肯的学术成就:社会科学中用于定量推理的人口学方法[J];社会;2008年03期
6 王天夫;;社会研究中的因果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6年04期
7 彭玉生;;“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J];社会学研究;2010年02期
8 章奇;;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关系及其分析方法[J];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9 陈云松;;分析社会学:寻求连接微观与宏观的机制性解释[J];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元晖;;教育实践和教育科学[J];人民教育;1984年01期
2 梁山;;为师范教育和教育科学的繁荣大声鼓与呼——记我国著名教育学者陈侠[J];教育评论;1986年06期
3 范国睿;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历史的观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1期
4 金绪泽;教育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探微[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5 许勇辉;;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学习策略的虚拟学习社区研究》通过成果鉴定[J];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01期
6 张家;;教育的神秘[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9期
7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来稿须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来稿须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9 高铁刚;陈晓慧;于婧阳;;社会学视角下教育技术起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9期
10 苟宝;曹忠华;;读者心声[J];教育科学论坛;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震;;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特色教育科学的探索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峰;辛涛;;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数学成绩的比较——倾向分数在大规模教育评价中的应用[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立项子课题制作铜牌的通知[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总课题组;;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设立实验学校的规定[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阎可珍;;山西教改实验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89年
6 陈茜;;走在行知路上——省陶研会30周年会庆《行知伴我成长》论坛上发言[A];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柏根;王强;卢菁菁;王月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对学习的正性作用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任钟印;;略论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几个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潘克明;;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选题与方案设计及实施[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刘传德;;外国学校管理史话(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宝立;构建教育科学繁荣的新平台[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马璇;全面提升教育科学发展水平[N];深圳特区报;2008年
3 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正处级督学 伍志平;关于推进郴州教育科学发展的思考[N];郴州日报;2010年
4 焦苛;在体制创新中发展教育科学[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 刘希平;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吕扬;第三届中国教育科学论坛闭幕[N];陕西日报;2007年
7 伊人 戴婧;努力开拓教育科学新境界[N];光明日报;2002年
8 赵志忠 市教育局工委书记、局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进铜川教育科学和谐发展[N];铜川日报;2009年
9 魏宝林;深入贯彻全教会精神 推动承德教育科学发展[N];承德日报;2010年
10 浙江省教育厅;促进基础教育科学和谐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培育个体生命自觉[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程亮;教育学的“实践”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申卫革;后现代知识型观照下教育学知识的实践转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永;西方教育学知识形态演进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猛;匿影缠绕:意识形态与中国教育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丽;追寻学习的生存论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丽群;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何善亮;有效教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郭娅;元教育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大学新生应激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及统计技术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2 胡耿;为谋新教育中国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平功波;布列钦卡教育科学思想述评[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金娜;论教育的游戏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雷勇;以体系结构为视点检视20世纪我国《教育概论》的发展[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曾武;医学生心理健康对学习成绩影响的统计技术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7 马迎;论走向生命理解的教育[D];河南大学;2006年
8 吴石红;基于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9 何小忠;教育理论与实践及其关系的尝试性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10 雷娟利;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及实践[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30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30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