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建模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计算机建模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计算机建模 Model-it 小学科学 教学评价
【摘要】:计算机建模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而且可以成为评价学生对科学知识理解程度的一种技术。"Model-it"软件可以让学生创建自己的模型,使得学习过程更具互动性和吸引学生。然而,传统的纸笔测试评价与基于建模的学习方法是不匹配的。在新加坡一所小学,有40名四年级的学生参与了利用建模进行评估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通过独立创建食物链的模型来说明他们对于能量流和光合作用的理解。研究者根据四项标准(焦点和结构、准确性、完整性、功能性)对学生所建模型进行评分,并将建模成绩和学生在学校科学试卷考试中的成绩进行了比较。该文为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利用计算机建模对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对新加坡教学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情况、研究结果和对教育评价的潜在意义进行了阐述,以期促进科学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发展。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南洋理工大学学习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计算机建模 Model-it 小学科学 教学评价
【基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项目“Inquiry and Computer-Based Modeling for Primary Science Learning”(项目编号:LSL 3/05 ZBH)资助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新课程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课标的实施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知识”,既重视学习的结果,更强调学习过程的科学、合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主动参与、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俊义,杨艳清;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韦广玉;;如何构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堂教学评价[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年03期
3 吴兴华;;试论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J];教育与职业;2008年23期
4 郭颢;关于小学科学课教学过程中评价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桑新民;;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双向建构与整体生成——创造全球化时代的学习文化与教育智慧[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2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桑新民;谢阳斌;;在学习方式的变革中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攻坚战[J];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2 赵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及反思[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年01期
3 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21世纪:大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4 赵华波;;电子量化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简论[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5 张爱福;尹燕涛;;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系统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山西体育科技;2011年03期
6 谢阳斌;桑新民;;开放大学“资源云”服务体系的建设方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7 刘国庆;张宏亮;;关于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机制的研究与思考[J];中小学电教;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一军;从“高深学问”到“个人知识”[D];南京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汪维富;信息素养2.0的内容模块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任峥;高职英语学习环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锋;浅论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历史学科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文旭;“适时教学(JiTT)”模式在《视频艺术与DV》课程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龙燕;大学物理理论教学双基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郭剑霞;信息技术手段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肖冬宝;Learning2.0:理念、学习活动设计及其管理[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8 苏莹;基于IMINDMAP软件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江;自考网络助学资源设计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程红义;;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的多元化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J];教育研究;1997年05期
3 陈宝义;;课堂教学评价问题的反思[J];教书育人;2007年16期
4 顾丛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我评价的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5 桑新民;科教兴国的教育使命──实现人类学习方式的历史性变革[J];人民教育;1999年01期
6 林德全;;论课程评价多元化的若干关键问题[J];天中学刊;2006年04期
7 邱光军;;课堂教学评价需要人文关怀[J];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27期
8 黄德新;;实施多元评价 促进多元智能[J];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萍萍;;小学科学课堂有效评价之五要素[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0年12期
2 崔娜;;怎样才能做到科学课堂的有效评价[J];青年文学家;2010年02期
3 孙静;;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单元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教师);2010年04期
4 ;从评价角度研究小学科学教材的开发与实验[J];科学课;2005年03期
5 徐孟琪;;小学科学探究过程不和谐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9年01期
6 徐森;;终结性评价刍议[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06期
7 李学礼;以教学评价为契机 促进教育的两个重要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1996年Z1期
8 花明,邹红梅;我们是怎样为教学评价工作服务的[J];中国高等教育;1997年01期
9 ;借教学评价东风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J];北京教育(高教版);1997年06期
10 秦雯,王志明;参加《中学数学教学评价》实验研究的几点体会[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秋琳;;着眼学习过程,促进全面发展——构建雅荷塘小学科学评价体系的研究[A];2009年广东省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优秀论文选编[C];2009年
2 黄贤明;;文件夹评价法在成本核算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3 李冬梅;;实施教学双向评价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丁卫红;;合理运用教学评价,促进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5 谢静超;刁彦华;樊洪明;;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思考[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6 吴於人;倪忠强;王祖源;;论高校通用型课程教学网络系统的通用性设计[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7 张文华;万坚;曾艳;熊伟章;胡淑萍;;“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刘洋;童伟;;以职业能力为基点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改革[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9 黄映玲;;新课标背景下高师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改革试验[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朴雪;刘家勋;吴昌明;;关于构建双发展教学评价理论体系的探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华 记者 于克;我省全面开展高校“两课”教育教学评价[N];吉林日报;2001年
2 江苏省常州市青龙中学 吴爱军 查一明;正确进行教学评价[N];中国体育报;2008年
3 江西省永新县文竹镇团结小学 周昌剑;素质教育与教学评价[N];光明日报;2002年
4 纪孔凯;高中班级音乐会[N];音乐周报;2004年
5 夏兴春;教学评价——教学工作的催化剂[N];黔西南日报;2010年
6 王耀祖;巧用NetOp 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评价[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7 徐自军邋郭江山;评优之后求深化[N];解放军报;2008年
8 罗新智;信息技术教学评价[N];甘肃日报;2008年
9 海安县教育局教科室 陈萍;有效考试:教学评价的应然选择[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10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心小学 黄小妹;教学评价的几点探索[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斯林;应用Rasch模型构建基于计算机建模的中学生物质结构认知测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瑞;理解与超越: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荀振芳;大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反思[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蔡其勇;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李君丽;发展性教学评价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淑慧;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祝新宇;中学多样化课堂教学诊断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学领;篮球教学系统设计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9 张辉蓉;数学诊断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金京泽;韩国科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宝珊;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英明;物理课堂教学评价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丽新;多元化教学评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评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5 周新平;论构建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发展性评价模式[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孟亚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中学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7 林蓁;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马春辉;运用教育评价改进中学生物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隋莉美;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及振成;高中物理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31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31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