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评价的课外学习系统设计与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评价的课外学习系统设计与研究
【摘要】:评价是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随着评价理念由“对学习的评价”向“为学习而评价”,甚至是“评价式学习”而转变,如何用评价来促进学习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课外学习是课堂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更是学生知识内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由于课外学习的时空所限,学生在消化知识的时候往往孤军奋战,没有老师的指导,也缺乏同伴的帮助,这样容易造成疑难问题的积累,引发学生的挫败感,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业差距因此而产生。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无法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反馈,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外学习效果的提高。本研究在基于评价的学习理念下,试图在课外学习中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以期达到改善学生课外学习的目标。 本研究以基于评价的学习理念为指导,以基于评价的课外学习系统设计为手段,尝试解决课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首先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中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前中学生课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中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有利于帮助教师了解当前课外学习中的不足,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对基于评价的学习理论进行了探究,概述了其发展现状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概括归纳了基于评价的学习的基本过程。然后,在基于评价的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对基于评价的课外学习系统进行了设计与研究,包括需求分析、评价设计、反馈设计、题库设计、案例开发、系统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基于评价的学习理念,力求在课外学习过程中学习与评价同时进行,努力达到以评促学、以评助学、为学而评的目标。 本研究立足于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将基于评价的学习理念应用到课外学习当中,用先进的理念解决实践当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为改善学生课外学习效果提供思路和借鉴。另外,本研究中对基于评价的课外学习方案进行了设计和研究,可以为实现基于评价的课外学习提供参考,并可以为课外学习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实现提供方法和依据。
【关键词】:基于评价的学习 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系统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6
- 第一章 绪论16-22
- 1.1 研究背景16-18
-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18-19
- 1.2.1 研究问题18
- 1.2.2 研究意义18-19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9-21
- 1.3.1 研究内容19-20
- 1.3.2 研究方法20-21
- 1.4 论文结构21-22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22-31
- 2.1 基于评价的学习理论22-26
- 2.1.1 基于评价的学习理论22-24
- 2.1.2 基于评价的学习理论的相关研究24-26
- 2.2 桑代克练习律26
- 2.3 程序教学理论26-27
- 2.4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27-29
- 2.5 教育目标分类29-30
- 2.6 其他相关理论研究30-31
- 第三章 中学生课外学习情况调查31-44
- 3.1 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31-41
- 3.2 学生课外学习现状总结41-44
- 第四章 基于评价的课外学习系统设计44-86
- 4.1 需求分析44-48
- 4.1.1 知识内化过程的需要44-45
- 4.1.2 学习网站的评价功能现状45-48
- 4.2 整体方案设计48-50
- 4.3 评价设计50-54
- 4.3.1 同步练习50-52
- 4.3.2 综合测试52-53
- 4.3.3 强化练习53-54
- 4.4 反馈设计54-56
- 4.5 题库设计56-61
- 4.5.1 QTI—题库设计指导原则56-59
- 4.5.2 数学单元诊断题库元数据59-61
- 4.6 案例开发61-70
- 4.6.1 明确课标要求62-63
- 4.6.2 知识结构梳理及编码63-65
- 4.6.3 知识点整理65-66
- 4.6.4 错误类型整理66-67
- 4.6.5 评价资源开发67-70
- 4.7 系统设计70-82
- 4.7.1 系统功能分析70-72
- 4.7.2 系统数据库设计72-75
- 4.7.3 主要功能界面设计75-82
- 4.8 方案应用与分析82-86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86-88
- 5.1 研究成果86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86-88
- 参考文献88-91
- 附录91-100
- 后记100-10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宇清,杨宗凯,吴砥;QTI规范在网络考试系统中的实践与扩展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10期
2 李红波,胡建兵;从Weblog看网络学习评价的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3 张婷婷;;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理论解读[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4期
4 彭丽;王熠;莫永华;;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及其新发展[J];教学与管理;2008年30期
5 赵永杰;;“中学生课外作业负担重”的危害及应对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26期
6 程育艳;王为杰;;探究程序教学理论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18期
7 谢应宽;B·F·斯金纳强化理论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8 王汉松;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评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赵红;;斯金纳的程序教学与远程教育的契合[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张立红;;布鲁姆掌握学习与斯金纳程序教学二种教学策略之比较[J];外国教育资料;199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童红霞;ICAI中知识点关系的研究及其应用[D];湘潭大学;2003年
2 杜龙辉;以评价为中心的适应性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姝;基于QTI标准的在线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54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54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