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内发”与“外铄”的统一: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发布时间:2017-10-02 02:35

  本文关键词:“内发”与“外铄”的统一: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专业成长 成因 途径 有效性


【摘要】:教师专业成长是提高教育质量,夯实教育改革基础的关键。探寻合理有效的教师成长途径是摆在教育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可以从"内发"与"外铄"两个范畴进行概论,并且统一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因此,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可以从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强化教师成长政策保障、提升教育科研质量四个方面展开。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沈阳师范大学;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 成因 途径 有效性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教师专业成长,又称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自身专业生涯过程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培养制度和专门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科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它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国香;刘长江;伍新春;;教师职业倦怠与归因的关系探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权;;师范生“教师专业化”培养方案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2期

2 谭可;;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管理效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3 阮成武;教师专业化与教师形象的重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范蓓蕾;;教学案例研讨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李丽;陈永杰;陈维;;实践性知识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刘中猛;叶泽滨;;城乡交流与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7 李淑平;;教学反思视角下农业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5期

8 余妍霞,周兴国;《科学》课程挑战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孙德玉;新课程呼唤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李瑛;;我国教师发展阶段论及其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磊;;独立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探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白冬;;初中历史学科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的探索[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3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4 郭芬;;浅析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伟民;吕国光;;《西部贫困山区中小学县级骨干教师学术能力的培养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左明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鲁曼俐;;高校外语教师的自我认同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8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许苏;;西方早期职业教师发展特征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罗炎成;;高校政治辅导员职业化的现实困境及其发展思路[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红梅;新课程标准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潘娟;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锦绒;辽宁省县级职教中心专任教师校本培训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杨慧丽;高校网络课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付向梅;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薪酬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马秀敏;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与时代发展同步——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其趋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S1期

2 时克芳,钱兵;教师专业成长中“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石岩;;当代大学生心理困境的成因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好书酷网[J];小学教学(语文版);2007年08期

5 谷青;;教师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策略和途径[J];成才之路;2008年16期

6 赵月;;语文教师专业化实施途径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于佳宾;王宇航;;关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石秀云;;论课改后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J];科技信息;2009年31期

9 姚毅;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张露莎,张金梅;论师德建设的意义和途径[J];滁州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蕾;;对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2 白羽;樊富珉;;大学生网络依赖成因与动机实证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倪士光;伍新春;;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特点、成因及预防的质性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芮冬英;;情绪和行为问题学生的教育初探[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5 于景华;王永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6 解国柱;;教师评价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7 武翠红;周采;;论外国教育史学理论及研究的必要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赵睿;;浅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途径——关于科学教育教学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沈烈敏;;关于在我国进行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的几点思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蒋翔;;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及其成因的探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赵准胜 刘文_g;吉林主题教研促农村教师专业成长[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记者 吴骞;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N];莱芜日报;2010年

3 莲都囿山小学校长 何竹生;反思与交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N];丽水日报;2008年

4 钱诚;“个人课题”为教师专业成长“开处方”[N];江苏教育报;2009年

5 英山县雷店教育总支 蔡干;在构建高效课堂中实现教师专业成长[N];黄冈日报;2010年

6 记者 何超群 见习记者 李颖 通讯员 厉苗军;上虞:为教师专业成长插上翅膀[N];绍兴日报;2010年

7 谷清芬;乌审旗“促进教育优质发展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项目”启动[N];鄂尔多斯日报;2011年

8 灌南县教育中心 周如俊;如何避免教师专业成长中“兜圈子”?[N];江苏教育报;2009年

9 钱诚 储优君 张玉彪;金坛:“六大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N];江苏教育报;2009年

10 第十九中学 杨文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五环节策略[N];天津教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炳辉;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孙丽昕;教育信访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颖;从自在到自觉[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闫温乐;世界银行教育援助研究:特征、成因与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何美;美国优秀科学教师专业标准、评估及认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谭菲;美国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秦磊;农村教师培训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伟;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扬;中学生性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丹琳;潍坊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与教育对策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高春霞;高三学生心理疲劳的现状、成因及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卢隽慧;当前我国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及对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叶万军;农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桂菊;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8 郑红莺;美国学校德育途径方法借鉴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9 孟奕杉;中小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模式及支撑软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姜水晶;薄弱学校形成原因分析及改造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57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57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6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