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论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

发布时间:2017-10-02 14:31

  本文关键词:论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


  更多相关文章: 洋务运动 教育改革 实用人才 新式学堂 留学生


【摘要】: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发起了一场以"自强"和"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一些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传统的教育体制培养不出适应洋务事业需要的人才,于是他们便开始探索改革传统封建教育的方案,其途径以创办新式学堂和向外国派遣留学生为主。洋务派的教育改革举措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求,培养了一批经世致用的实用型人才,促使了近代科学知识的传播和社会风气的转变,并为现代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借鉴。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洋务运动时期的这些教育改革未能从根本上彻底变革封建的教育制度,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作者单位】: 忻州师范学院;
【关键词】洋务运动 教育改革 实用人才 新式学堂 留学生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19世纪60年代可谓多事之秋,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影响还未尽褪,“发捻交乘”的心腹之害又上心头。面对内忧外患,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有识之士开始了洋务自强运动,为满足洋务事业急需的人才,他们开始了对近代传统教育的改革。1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1.1教育改革的背景1.1.1人才的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益茂;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教育[J];北京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玲;试论“官督商办”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启动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刘晨;刘平;;李昭寿平议[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章永俊;;清中后期京师学人的交游[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苏全有;;论清末的省界观念[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5 强百发;;近代中国对西方农书的翻译及其传播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6 欧阳跃峰;;泛长三角地区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欧阳跃峰;姚彦琳;;近代教会报刊的在华传播——以《万国公报》为考察的中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刘建华;王兴龙;;浅论中国近代史中的右与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9 魏莹;;辛亥时期清政府的暗杀活动述评[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储天虎;;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对帝国主义的批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效霞;;林则徐:死时大喊“星斗南”[A];2011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文集[C];2011年

2 周其厚;刘亚民;;洋务派与中国近代矿业的兴起[A];地质学史论丛(3)[C];1995年

3 王岗;;回归主流文化的中国武术发展战略[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4 杨小辉;;觉醒与呐喊——20世纪初新知识阶层的“中等社会”论说[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5 汤仁泽;;“革命言论之枢纽”——《苏报》[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6 张剑;;“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推展科学事业的一生[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7 刘景泉;;略论民初政治生态与同盟会的改组[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罗华庆;;清末“预备立宪”模仿日本明治宪政论[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9 刘蜀永;;从香港史看西方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10 杨天宏;;系统性的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曹传清;赫德对晚清中国社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晖;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我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动因[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阎乃胜;杜亚泉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蔡文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形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U,

本文编号:960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60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5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