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及其德育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16:04

  本文关键词: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及其德育价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诺丁斯 关怀伦理 德育 关怀教育理论


【摘要】:近年来,教育领域中的诸多问题凸显出教育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漠视以及人性关怀的丧失,,这虽然与教育之外的社会环境中诚信的缺失等复杂的社会问题有着直接的关联,但教育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视这些问题,借鉴西方学者所倡导的关怀德育理论以破解这些问题,成为当前中国德育界的当务之急。 关怀德育理论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内尔·诺丁斯教授于上个世纪后期提出并加以论证的理论体系,她的关怀德育论是在其关怀伦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并于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了关怀德育理论。关怀教育理论以培养学生关怀他人的意识、提升学生关怀他人的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关怀伦理主导学校课程,以榜样、对话、实践、认可为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贴近生活、坚持以情育人。围绕“学会关怀他人”这个核心命题,诺丁斯对整个教育领域的改革提出了发人深省且极具建设性的意见,涉及重视整体德育、强调生命差异、关注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关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本文主要有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从关怀伦理的人性论基础、研究视角的介入与其同教育思想的联系三个层面,论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思想、吉利根的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以及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对诺丁斯关怀伦理思想的深刻影响,进而探讨诺丁斯关怀伦理思想之源。在第三部分中,文章围绕关怀的重要性、性质及基本形式、关怀伦理的特点以及关怀德育的实施方法五个层面,重点阐述了诺丁斯关怀伦理思想的主要内涵。第四部分主要从德育的目标、内容、原则与方法这几个维度来分析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理论对我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所带来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关怀教育理论指引下德育工作的改革举措。最后一个部分为结语,在对全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找出论文的不足之处,对今后探讨德育工作中关怀教育理论的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希望。
【关键词】:诺丁斯 关怀伦理 德育 关怀教育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1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7
  • 一、 研究缘起9-11
  • (一) 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关怀伦理9-10
  • (二) 我国德育实践缺少生命关照10-11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4-17
  • 第二章 诺丁斯关怀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17-23
  • 一、 存在主义哲学与人本主义思想—人性论基础17-18
  • (一)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17
  • (二)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思想17-18
  • 二、 吉利根的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关怀视角的介入18-20
  • (一) 自我保存的倾向19
  • (二) 自我牺牲的善19
  • (三) 非暴力的道德19-20
  • 三、 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对道德实践的关照20-23
  • 第三章 诺丁斯关怀伦理思想的主要内涵23-33
  • 一、 关怀的重要性23-24
  • (一) 关怀是人类的普遍需要23
  • (二) 学校德育中关怀缺失引发重重问题23-24
  • 二、 关怀的基本形式—自然关怀和伦理关怀24-25
  • 三、 关怀的性质—关怀者与被关怀者间的互动互惠关系25-26
  • 四、 诺丁斯关怀伦理的特点26-33
  • (一) 从伦理层次上说,关怀伦理属于高端伦理26-27
  • (二) 从伦理机制上说,关怀伦理属于德性伦理27
  • (三) 从伦理特征上说,关怀伦理属于柔性伦理27-28
  • (四) 从伦理领域上说,关怀伦理属于生活世界28
  • (五) 关怀德育的实施方法28-33
  • 1.注重教师的榜样积极作用28-29
  • 2.主张以对话形式开展德育29-30
  • 3.重视实践和认可30-33
  • 第四章 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的德育价值33-41
  • 一、 构建以关怀为基础的德育目标33-34
  • 二、 基于关心的教师关怀能力建设34-35
  • 三、 关怀取向的德育原则与改革举措35-41
  • (一) 遵循关怀德育的基本原则35-37
  • 1.尊重原则36
  • 2.关怀原则36
  • 3.生活原则36-37
  • (二) 制定关怀的改革举措37-41
  • 1.把关心主题引入课程内容37
  • 2. 将关怀理念融入教学活动之中37-38
  • 3. 建立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新型师生关系38
  • 4.发挥教师和家长榜样的示范作用38-41
  • 结语41-43
  • 参考文献43-4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5-46
  • 致谢46-47
  • 附件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雪霞,孙启林;诺丁斯关心理论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2 侯晶晶;;《始于家庭:关怀与社会政策》译后记[J];中国德育;2007年10期

3 王义高;跨世纪教育的一个共同主题──既“学会生存”又“学会关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年01期

4 高德胜;;电子媒介与“旁观者”的生产——论道德教育在电子媒介时代的选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常妮;;诺丁斯关心德育理论对学校德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8期

6 张晓瑜;体谅模式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7 宋晔;“学会关心”与责任生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3期

8 杨宝忠;培养关心型教师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7期

9 张家;;“学会关心”解释一种[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8期

10 侯晶晶,朱小蔓;诺丁斯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一华;诺丁斯教育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60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60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9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