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正义与关怀的融合——当下教师三种不恰当的关怀方式表征及其策略选择
本文关键词:论正义与关怀的融合——当下教师三种不恰当的关怀方式表征及其策略选择
【摘要】:帮助学生在一个缺乏关心的年代学会关心是教育的重要使命,教师需要具有关怀的能力,然而教师的关怀方式中存在着自我牺牲式、顺从式、学会关心式的关怀等三种不够恰当的关怀方式,它们各自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原因有价值层面正义的缺失、教师教育培养和培训体系的不完善、教师关怀素养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对教师的关怀方式而言,将正义与关怀相互融合,是其出路。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教师 自我牺牲 顺从 关心 正义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在一个缺乏关心的年代学会关心,这对于当今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十分重要。目前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相对而言,人际感通能力相对较弱,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合作与关心他人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学生之间欺辱现象严重、不懂得感恩、情感冷漠等问题也屡见不鲜。这些困扰着教师和整个社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苏静;;论教师的关怀素养[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2 肖巍;关怀伦理学:主题与思考[J];教学与研究;1999年03期
3 石中英,余清臣;关怀教育:超越与界限——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04期
4 班建武;曾妮;蒋佳;丁魏;;教师关怀品质的现状调查——基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四所中学的调查数据[J];教育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关系的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梁占歌;张振华;;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方体跃;;浅谈教师的职业倦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胡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学校德育观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周志刚;孟娜;;对话教学现实问题透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晓东;;“择校”行为与义务教育公共利益空间的“重构”[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3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檀慧玲;;赫胥黎在近代科学教育普及和发展中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贾盈楠;小学男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星;城市初中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莉;教师职业自我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晓楠;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毕红轶;新课程视域下的思想品德课生命观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月;;师范生对教师教育课程的评价[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Z2期
2 薛赛男;;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启示[J];继续教育;2006年12期
3 丁锦宏;;关于当前我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4 徐佳;吴刚平;;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问题与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5 史记哲;;教师教育与人脑·经验·课程三维的关系[J];科学教育;2007年04期
6 林一钢;;教师信念研究述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李经天;马志慧;;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向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刘君;;韩国和美国技术教师教育培养的认识和比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20期
9 赵凤兰;;美国教师教育的经验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年09期
10 王加强;;十年来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永萍;赵玉芳;邓义桂;张进辅;;师范生心理教育能力实训课程体系初探[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赵小雅;第二届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成立[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钟启泉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师教育创新的关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记者 符德新;促进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共享[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 吴红耘;探索教师教育课程开发的核心内容[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课改动态[N];中国教师报;2003年
6 华中师范大学 付义朝;构建新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游海;推进教育创新 发展教师教育[N];江西日报;2004年
8 ;关注2004[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苏婷;培养社会“抢手”的师范生[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李曜明;先培训 后上岗 不培训 不上岗[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娜达莎(Tyuryukhanova Natalia);中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2 谢赛;儿童学习结果取向的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陈君;封闭、开放与综合[D];河北大学;2011年
4 王艳玲;培养“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教育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强;知德共生:教师胜任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骆t$;中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袁彬;试论语文教师教育的当代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陈威;“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芳;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生教育实习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美;面向知识社会的教师学习——发展适应性专长[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婧;印度教师教育课程计划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林静雅;澳大利亚教师教育课程鉴定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3 卓海燕;中法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旭;中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莹莹;综合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6 任立梅;中印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7 陈蓉;中国与芬兰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贺晔;英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江涛;五年制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黄琳;中美当代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66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66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