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初中生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3 21:06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初中生 心理一致感 家庭功能 主观幸福感


【摘要】: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人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总体评估,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维度。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主观幸福感反应了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情况,所以研究影响他们获得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能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有效的理论基础。 本文自编了心理一致感问卷。根据测量学的要求,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然后采用自编的心理一致感问卷、张兴贵编制的主观幸福感量表和家庭功能量表对800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对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检验不同的群体之间是否有差异存在,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是否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和心理一致感在家庭功能和主观幸福感之间是否有中介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 (1)初中生心理一致感由可控制感、可理解感和意义感三个因素构成。初中生心理一致感问卷是一个结构合理,可以用于初中生心理一致感测量的问卷。它含有3个维度,11个题项,总问卷信度为0.7以上,各分问卷信度在0.6以上,均符合统计学要求。 (2)初中生心理一致感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初中生心理一致感性别差异不显著。心理一致感总分年级差异显著,意义感和可控制感年级差异显著,但可理解感差异不显著。可理解感是否住校差异显著,其他维度差异不显著。可控制感城乡差异显著,其他的维度差异不显著。 (3)初中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主观幸福感性别差异不显著;主观幸福感年级总分差异显著,在各维度上,除友谊满意度外,其他维度差异均显著;主观幸福感是否住校总分差异显著,在各维度上,除消极情感和环境满意度外,其他维度差异均显著;主观幸福感城乡总分差异显著,在各维度上,除消极情感和环境满意度外,其他维度差异均显著。 (4)初中生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对主观幸福感均有预测作用;心理一致感在家庭功能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一定的中介作用。 (5)建立了初中生心理一致感、家庭功能、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的结构模型,根据测量学要求,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各项指标。
【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一致感 家庭功能 主观幸福感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44;G635.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2
  • 第一章 绪论12-26
  • 1.1 问题的提出12
  • 1.2 文献综述12-22
  • 1.2.1 心理一致感概述12-18
  • 1.2.2 主观幸福感概述18-20
  • 1.2.3 家庭功能概述20-21
  • 1.2.4 家庭功能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21-22
  • 1.2.5 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22
  • 1.3 研究设计22-26
  • 1.3.1 研究的基本设计及假设22-23
  • 1.3.2 研究的意义23
  • 1.3.3 研究的方法23-26
  • 第二章 初中生心理一致感问卷的编制26-36
  •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26
  • 2.1.1 研究对象26
  • 2.1.2 研究方法26
  • 2.2 研究结果26-32
  • 2.2.1 心理一致感问卷的形成26-27
  • 2.2.2 项目分析27-28
  • 2.2.3 因素分析28-31
  • 2.2.4 信度分析31
  • 2.2.5 验证性分析31-32
  • 2.3 讨论与分析32-34
  • 2.3.1 初中生心理一致感问卷的编制32-33
  • 2.3.2 初中生心理一致感问卷的维度研究33-34
  • 2.4 小结及对策34-36
  • 第三章 初中生心理一致感研究36-44
  •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36
  • 3.1.1 对象36
  • 3.1.2 方法36
  • 3.2 研究结果36-39
  • 3.2.1 初中生心理一致感的现状36-37
  • 3.2.2 初中生心理一致感的性别差异37
  • 3.2.3 初中生心理一致感的年级差异37-38
  • 3.2.4 初中生心理一致感的是否住校差异38
  • 3.2.5 初中生心理一致感的城乡差异38-39
  • 3.3 讨论与分析39-41
  • 3.3.1 初中生心理一致感的现状分析39
  • 3.3.2 初中生心理一致感的性别差异分析39-40
  • 3.3.3 初中生心理一致感的年级差异分析40
  • 3.3.4 初中生心理一致感的是否住校差异分析40
  • 3.3.5 初中生心理一致感的城乡差异分析40-41
  • 3.4 小结及对策41-44
  • 第四章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研究44-52
  •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44
  • 4.1.1 对象44
  • 4.1.2 方法44
  • 4.2 研究结果44-48
  • 4.2.1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44-45
  • 4.2.2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45
  • 4.2.3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差异45-47
  • 4.2.4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是否住校差异47-48
  • 4.2.5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城乡差异48
  • 4.3 讨论与分析48-51
  • 4.3.1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分析48-49
  • 4.3.2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分析49
  • 4.3.3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差异分析49-50
  • 4.3.4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是否住校差异分析50
  • 4.3.5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城乡差异分析50-51
  • 4.4 小结及对策51-52
  • 第五章 初中生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52-62
  • 5.1 研究对象与方法52
  • 5.1.1 对象52
  • 5.1.2 方法52
  • 5.2 结果52-56
  • 5.2.1 初中生家庭功能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52-53
  • 5.2.2 初中生心理一致感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53-54
  • 5.2.3 初中生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结构模型分析54-56
  • 5.3 讨论与分析56-59
  • 5.3.1 初中生家庭功能与主观幸福感关系探讨56-57
  • 5.3.2 初中生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关系探讨57-58
  • 5.3.3 初中生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关系探讨58-59
  • 5.4 小结及对策59-62
  • 5.4.1 小结59
  • 5.4.2 对策59-62
  • 第六章 总结62-64
  • 6.1 本研究结论62
  • 6.2 创新之处62-63
  • 6.3 不足及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8
  • 附录68-70
  • 致谢70-7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2-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芳;马迎华;胡利明;邓新龙;梅金凤;;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3期

2 杨慧;;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期

3 何彩云;林德群;Ann Tak-Ying Shiu;;2型糖尿病患者人生取向的调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4 许昭;;短跑运动员心理一致感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徐丽丽;杨昭宁;;心理统合感理论的回顾与争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6 郭霞;李建明;孙怀民;;婚姻质量的研究现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7期

7 周英凤;白血病住院患儿的人生取向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上海护理;2004年02期

8 包蕾萍;;心理一致感对失业者压力体验的中介作用[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9 高侠丽;侯春在;;家庭功能理论的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Z1期

10 胡芳;马迎华;程爱李;何雪平;罗晓东;;高安市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功能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城市父亲参与育儿的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莹;家庭环境中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功能对高中生心理韧性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建涛;单亲与完整家庭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易嫦娥;湖南省946例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现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丁园园;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艳玲;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芳芳;石家庄市大学生家庭功能与自我同一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倩妹;当前城市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顾海艳;青少年家庭功能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蔡亮;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压力情境下的情绪反应特点及面孔情绪识别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66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66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5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