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处在变化中,教师预先设计好教学环节,但是,学生的知识以及思维方式等会影响到教师的思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选择重组不确定因素,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生成资源 开发利用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课堂的预设往往遭遇“生成”的挑战,致使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新课程理念下,课程生成资源往往也成了教学亮点部分,逐步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生成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生成资源指课堂即时产生,教师预想之外动态产生的教学资源,这种教学资源是学生真实体验的一种反映,是一种转瞬即逝的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生成资源反映学生的真实体验,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于生成资源,教师应当合理的利用,不断创新课堂教学。
生成资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人文性。语文基本属性是人文性,语文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学注重文化的学习、儿童发展的情况,重视熏陶学生的人文情感。其次,是开放性,语文课程比较丰富,开放性较强,学生在课堂上阐述观点、提出不同意见都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学生的想法不同,生成资源也就不一样。再次是生活性,语文学习的外延部分就是生活,在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语文的应用。最后,是审美性,语文具有审美功能,与此同时,语文教学活动是审美活动,这项特点使得语文生成资源同样具有审美特点,表现的形式比较丰富。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成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资源开发利用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现阶段,部分教师不了解生成资源的内涵,更不用提及生成资源深层的含义。语文教师不重视生成资源对语文课堂教学所发挥的作用,在把握课堂环节时,更多的是注重课前预设环节,忽视在语文课堂中产生的生成资源。
其次,是课堂生成资源的损失比较严重。教师对生成资源不够重视,在课堂上浪费大量的生成资源。多数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时,更多是局限在教材以及课堂练习方面,教学活动根据预先设计好的环节进行,多数教师在提问学生时,只是注重学生的回答和预设答案一致,对学生学习自主性不重视。当学生提出的答案和预先设置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就会对学生进行引导,将学生引入到自己设定的环节中,浪费生成资源。
再次,是教师在开发利用生成资源方面过于形式化。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教学理念有所更新,注重开发并利用课堂生成资源。但是,教师开发和利用生成资源行为是受到新课程改革影响,是外界压力使然,教师自身在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方面并不具有自主性,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大多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进行,生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往往成了应景的点缀而已。
三、开发利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成资源
1.引导学生对字词巧妙地理解
小学生思维想象力比较丰富,课堂上通常会出现一些“节外生枝”,和教学的方向相偏离,当碰到这种情况时,教师不能一味的回避,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课堂具有正确的认识。如在学习《春晓》时,要求学习文中的生字,部分学生在学习“眠”时,通常会把左边目字旁写成日子旁,出现读写错误,教师如果强制学生记住“眠”字的写法,学生只会是短暂的记忆。对于这种情况,部分学生会提出疑问,“老师,眠字我为什么总是写不正确呢?”教师如果回答自己多写几遍就记住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教师应当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春眠不觉晓”句子的意思是春意绵绵,睡觉十分舒服,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教师告诉学生“眠”字的意思是睡觉,睡觉需要闭眼睛,因此,“眠”字的左边为目字旁,学生就会记忆深刻。
2.建立互动的平台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并不是处于平等的关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当改变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让学生积极发挥主体性,学生敢于和教师对话。以《小壁虎借尾巴》为例,文章主要是介绍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小壁虎向小鱼、大黄牛、燕子等借尾巴,比较富有趣味。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读解这篇文章,课堂教学的过程就会比较单一,学生对此不能产生兴趣,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丰富教学的方式,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进行引导,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壁虎借尾巴》中包括很多对话,包括小壁虎和小鱼、大黄牛、燕子等借尾巴的对话,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每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课堂的趣味性比较强。学生在完成角色扮演后,会有自己的想法,学生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小壁虎为什么会自己长出尾巴呀?”对于这样的问题,涉及到生物学的知识,部分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小壁虎长出尾巴是自然的现象,我们只要知道就可以了。”教师的这种回答并不能充分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甚至会抹杀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询问家长,增强对生活常识的理解。
3.对学生需要进行人文关怀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不能只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以及技能,也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要想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部分生成可能会和学生情感以及心理相关,若处理不当,会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消极影响。教师给予学生拥抱,同学给予鼓励,,对学生起到的作用较大。
以《送给奶奶的阳光》为例,笔者为学生布置任务,回家帮奶奶做事情。在第二天上课时,多数同学都向笔者汇报帮助奶奶做事的过程,有的同学陪爷爷去逛公园,有的同学帮助奶奶穿针,有的同学给爷爷奶奶讲述故事。当同学都在热烈的讨论自己的事情时,班里的一位同学沉默不语,笔者问起原因,学生回答说他的爷爷奶奶很早就去世了,笔者当时非常后悔让孩子提起自己的伤心事,班里的其他同学提到“我的爷爷奶奶也可以是你的爷爷奶奶。”其他的孩子也是这种说法,笔者感受到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爱,对于学生而言是有意义的体验。
四、结语
生成资源具有突发性,并不能事先进行预测。教师需要强化自己进行课堂驾驭的能力,对课程的标准进行准确的把握,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进行引导,有助于开发利用生成资源,增加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本文编号:13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13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