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奥尔夫乐器在陕西省小学课堂中的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4 05:18

  本文关键词: 奥尔夫乐器 陕西省小学课堂 教学研究 出处:《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廖乃熊先生首次引进中国,现在已经是当今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教学法倡导的是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将语言表述、音乐或是一系列舞蹈动作等互相结合起来,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在提高学生们的主动创造力的同时,无形中提高学生们的音乐整体素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张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的主动及全面发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乐器主要分为有固定音高的旋律打击乐器和无固定音高的节奏打击乐器两大类,在音乐课堂的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般不会频繁使用钢琴、小提琴等乐器,主要使用的以打击乐器为主。目前,奥尔夫乐器在陕西省小学课堂中早已被广泛使用,将奥尔夫教学法中的乐器与小学音乐课程充分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且有利于增加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其思维,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但是奥尔夫乐器的使用情况却不容乐观。以此,本文对奥尔夫教学法中的乐器在陕西省小学课堂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为提高小学课堂的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Abstract]:In early -20s, Orf's music teaching method was first introduced into China by Mr. Liao Naixiong. Now it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music education systems in the world. What Orff's teaching method advocates is to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initiative in class, combining language expression, music or a series of dance movement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active atmosphere in the classroom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active creativity, the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of music can be improved invisibly. Orff's music teaching method advocates that th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autonomy should be fully respected in practical teaching. To promote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rff's musical instruments a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melodic percussion instruments with fixed pitch and rhythmic percussion instruments with no fixed pitch. 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of music class, instruments such as piano and violin are not used frequently, but percussion instruments are mainly used. At present, Orf musical instruments have long been widely used in primary schools in Shaanxi Province. The full integration of the musical instruments in Orff's teaching method with the music curriculum in primary schools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overall musical quality and aesthetic ability, and help to increase the pupil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and to activate their thinking. Cultivating his team spirit of cooperation. But the use of Orf musical instruments is not optimistic.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Orf teaching instruments in primary schools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on this basis,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classroom.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23.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佚名;;用奥尔夫音乐培养多才宝宝[J];好家长;2006年14期

2 曲雅丽;;学习奥尔夫教学法的一点启示[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年06期

3 陈一丹;;感受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无穷魅力[J];成才之路;2008年28期

4 侯书锁;;奥尔夫元素音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2期

5 喻娟;;探索艺术综合的无限可能——2008美国奥尔夫年会纪实[J];中国音乐教育;2009年07期

6 尚世杰;;从“奥尔夫”的现象谈音乐创新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01期

7 曹蓓;;让奥尔夫教学理念走进音乐教学活动[J];新课程(小学);2012年04期

8 邱燕;;在实践中探索奥尔夫音乐教学[J];考试周刊;2012年36期

9 姜夏;;奥尔夫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J];成才之路;2012年15期

10 陈晓冬;;浅谈奥尔夫音乐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技法[J];新课程(上);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殷秋燕;葛华;;语言活动中的节奏艺术——谈语言与节奏的有机融合[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茵;;“玩音乐”——小学音乐课堂奥尔夫教学法的探索[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3 庞婉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广西本土化研究[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魏兴菊;;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基本原则[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5 吴晓惠;;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浅谈幼儿创造性的培养[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萌;廖乃雄 中国“奥尔夫”第一人[N];音乐周报;2004年

2 高伟;奥尔夫音乐课的一次创造之旅[N];音乐周报;2006年

3 艾琳工作室;走进奥尔夫[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4 张萌;今年补习奥尔夫[N];音乐周报;2002年

5 孙静;奥尔夫教学法[N];音乐周报;2009年

6 多哥·古德金(Doug Goodkin)著 刘沛 摘译;新千年的奥尔夫音乐教育[N];音乐周报;2002年

7 陈怡然;再次走近奥尔夫[N];音乐周报;2003年

8 张萌;奥尔夫师资培训班结业[N];音乐周报;2004年

9 都匀市第四幼儿园 蔡晓芳;浅谈奥尔夫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N];黔南日报;2011年

10 李妲娜;奥尔夫在中国[N];音乐周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向宁;奥尔夫乐器初探[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2 刘杜芳;课程视野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白;奥尔夫教育理念与视唱练耳课相结合[D];武汉音乐学院;2015年

4 胡美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5 柴丽沙;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推广中的得与失探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钟雨岑;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7 潘姗姗;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8 林鑫;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邹燕妃;从奥尔夫到戈登[D];上海音乐学院;2015年

10 夏竹青;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奥尔夫教学法研究状况探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509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1509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2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