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小学生品格教育友善_《吉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23 07:36

  本文关键词:台湾地区小学品格教育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5年

台湾地区小学品格教育探究

王郅  

【摘要】:品格教育是一门旨在通过比较完善的价值体系和美德观念的知识,实现完善学生人格的基础教育。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世界各国(地区)都非常重视小学的品格教育。本文对台湾地区的小学品格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中国大陆的小学品格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台湾和中国大陆同属大中华地区,有着共同的文化漂流。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其政治、宗教、艺术乃至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台湾岛先后被荷兰、西班牙和日本等国殖民,在殖民者残酷的统治之下,台湾的品格教育开始变得独具特色。其中,荷兰的宗教文化、日本的“皇民化”思想都曾对台湾的品格教育产生影响。九年一贯制改革后,,台湾地区小学品格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教育、偶性教育和公共教育等。所采取的方式与也改革前有所不同,例如:取消品格教育单独设科,将品格教育融入各科教学。其特点表现为:德育目标的明确性,课程整合的分散性及教育模式的多样性。 由于台湾的历史及政治原因,台湾地区小学品格教育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产生了一定的成效,在充分考虑到大陆地区的实际教育情况下,进行有效的借鉴和结合,在品格教育的教学原则上、教育方法上、教学途径上进行陈述。当然,我们也应意识到台湾地区小学品格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中国大陆在进行小学品格教育时,应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结合本地实情,力求更好的推行小学品格教育。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2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法奇;灌输式教育:从怀疑、批判到否定——20世纪西方教育的最大变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2 张诗亚;华夏民族认同的教育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3 王天桥;刘红;;新加坡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启示[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4 李朋朋;;浅论台湾道德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掘[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07期

5 牛晓颖;尹士花;;从儒家思想解读新加坡小学道德教育价值观[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黄琳庆;香港、台湾德育教育特点比较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7 王学风;台湾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评介[J];教育导刊;2002年Z2期

8 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6期

9 洪明;台湾学校德育改革新进展[J];世界教育信息;2004年12期

10 杨勇;张诗亚;;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狂飞;美国品格教育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法奇;;灌输与教育:历史与现实的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2 吴千;;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努力完成学习任务[J];才智;2009年24期

3 陈大伟;教师专业化取向与校本培训[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 陈大伟;校本培训:走向自组织——校本培训动力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9期

5 杨晓艳;唐虢;;校本培训:背景透视和机制构建[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6 董世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现代性思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陈蕾;耿宾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张玉洁;;突发性道德事件背后的理性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唐智松;;教育资源网络扩张与均衡下的薄弱学校发展研究——兼论重庆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模式[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朱萍;;农村幼儿教师校本培训与师范院校互动模式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观金;;图书馆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应发挥重要作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肖成勇;;“德目主义”教育反思[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何珊;德育时机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温润芳;社会变迁中山西乡土教材的编纂与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李小豹;当代青年道德信仰论[D];中南大学;2011年

7 戴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苗连琦;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机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李涯;电子媒介传播与嘉绒“达尔尕”口承教育的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黄迪皋;从外推走向内生[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锦绒;辽宁省县级职教中心专任教师校本培训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宫伟伟;促进高中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艳;新时期家庭伦理道德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李舒婕;开发人类的共同价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陈才;当代青少年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张国伟;我国政府公务员道德失范与防范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媛媛;高校师生亲和力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兰;儒家家庭伦理思想在当代中国家庭伦理建设中的价值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杨爽;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杜叶飞;论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及其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孝通;边区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2 郑富兴;德育情境的建构──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3 高德胜;人格教育在美国的回潮[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4 冯文全;论拉斯的价值澄清德育思想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5 施铁如;面向新世纪的品格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6 檀传宝;第三次浪潮:美国品德教育运动述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7 陈宏志;;台湾社会儒家思维的体现[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30期

8 安钰峰;托马斯·里可纳的品格教育思想——兼谈美国中小学的品格教育[J];道德与文明;2005年05期

9 罗俊丽;;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启示[J];道德与文明;2008年02期

10 高国希;;德性的结构[J];道德与文明;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佟雪娜;;再谈新旧媒体融合——以手机二维码在传统平面媒体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竞晗;公民道德建设的德性伦理学基础[D];复旦大学;2011年

2 蔡春;德性与品格教育论[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海淑;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的互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祥;;幼儿园传统节日课程中品格教育内容的分析研究——以“端午节”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7期

2 谭再文;美国“品格教育伙伴”成立[J];外国教育资料;1994年02期

3 阿莉西娅·霍布斯;方兆玉;;品格教育创造用心的学校[J];上海教育;2013年11期

4 刘红娟;;浅谈幼儿园品格教育[J];新课程(下);2013年01期

5 李春燕;;幼儿园开展品格教育的意义与策略[J];教书育人;2013年12期

6 戚万学,赵文静;何谓有效的品格教育?——美国CEP及其教育的基本原则[J];外国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7 杨韶刚;美国品格教育的最新发展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8 杨韶刚;品格教育:一种新的道德心理学研究取向[J];思想·理论·教育;2002年05期

9 王学风;美国现代品格教育运动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10 胡玲;中美青少年品格教育的差异比较及其启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海青;;品格教育:德性之维——美国当代品格教育的德性伦理反思[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陆霞;;小学生品格教育中责任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3 曲道芳;;幼儿园如何通过家园互动 促进礼仪品格教育的开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4 曲道芳;;幼儿园如何通过家园互动促进礼仪品格教育的开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吉林卷)[C];2010年

5 杨艳;;让少儿爱茶——在实践中培养少儿学茶艺的兴趣[A];上海市少儿茶艺教学活动十周年文集[C];2002年

6 陈琳;舒红;;爱国品格教育是永恒的课题[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7 覃春梅;;浅析幼儿礼仪品格教育策略[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霞;[N];中国化工报;2011年

2 齐怀亮;[N];陇东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杜悦;[N];中国教育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李沙青;[N];云南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沈峥嵘 本报实习生 王甜;[N];新华日报;2013年

6 齐瑞普;[N];中国冶金报;2008年

7 程新民 刘晓霞 殷术明 张玉红;[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茂;[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春;德性与品格教育论[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于莲;美国品格教育组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琳;美国新品格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宁芬芬;美国品格教育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林洁;当代美国品格教育运动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莹;美国品格教育运动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莉莉;论西方励志书在实施品格教育中的作用--以《美德书》为例[D];温州大学;2010年

8 闫惠威;托马斯.里克纳品格教育思想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丁丁;美国新品格教育及其对我国大学生品格教育的启示[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10 吴佳;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台湾地区小学品格教育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7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187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8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