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歌唱教学中音准与节奏训练探究
发布时间:2020-07-22 23:41
【摘要】: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点学科。从古至今,它都倍受教育学者的关注,古有教育家孔子亲自教授,今有三大音乐教学体系广泛传播。他们都对音乐教育做出巨大贡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先生在他的教育体系中提出“以歌唱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歌唱教学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模块。歌唱属于人的本能,歌喉是每个人身体自带的乐器,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并发挥它去表现自己的情感,在小学歌唱教学中,并非只有一个“唱”字那么简单,也并非唱会那么容易,歌唱还涉及音准、节奏、速度、情感处理、艺术表现、音乐分析等等一系列的内容。而小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规范的歌唱教学,学生对于歌唱理解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区,导致歌唱时出现问题。笔者通过实习教学,寻找出现歌唱问题的原因,力求从根本上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们解决问题,走上专业、正规的歌唱学习道路。音准和节奏是歌唱教学中的两大要素。在小学歌唱教学中,音准和节奏问题成为了音乐教师教学的两大难题。孩子们经过幼儿园阶段的训练进入小学,对于歌唱的了解大多只在于唱会,大部分人没有考虑到孩子在歌唱过程中音准准不准,节奏正不正确,有没有进行音准、节奏的小训练,长此以往,在小学歌唱教学中,似乎教师们自动忽略了这个问题。小学歌唱教学普遍会出现这么几个问题:第一,大部分的小学歌唱课结束,老师们都会问:同学们,上完这节课,大家唱会了吗?但是“唱会”与“会唱”可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第二,歌曲选择有偏差,导致学生所唱歌曲不适合他们现有的歌唱水平。第三,我把它称为“路见不平一声吼”,许多音乐教师感觉学生唱歌声音大,洪亮就是唱的好,所以就给了学生们这样一个潜意识,以至于学生们并不是在唱歌,而是在吼歌,这样极容易出现嗓子问题,又容易唱不准,跑调。针对这一系列小学歌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者从音准和节奏两个方面进行探析,提出一系列的训练方案,例如针对音准问题,笔者提出小乐器辅助歌唱教学法、轻声高位置教学法,并借鉴日本田中堇子彩色音符教学法;针对节奏问题,笔者借鉴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奥尔夫音乐体系中的动作教学法,并使用无音高乐器教学。在一系列科学的教学理论带领下,融入我在小学实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技巧,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小学歌唱教学真正变成科学、有效的课堂,能让学生们真正做到会唱、唱会、学会、会学。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23.71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23.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峡;;小学唱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当代音乐;2015年19期
2 肖英群;;新时期多元化声乐教学模式的设计探究[J];音乐时空;2014年02期
3 陈跃兵;;谈唱歌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年06期
4 肖英群;;浅谈声乐教育中学生的心理素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02期
5 刘s
本文编号:2766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766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