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A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26
【图文】:
图 2.1 教师必要性认知教师作为家校协同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对家校共育的认知直接影响最终成效。由图 2.1 可知,有 66.67%的教师觉得家校沟通交流,共同教育孩子非常有必要;有 25%的教师觉得家校配合交流,共同教育孩子是有必要的;只有 8.33%的教师觉得家校配合交流,共同教育孩子是没必要的。由此可见,A校教师对家校协同教育的必要性认知是明确的,这是家校双方交流的基础。
图 2.1 教师必要性认知教师作为家校协同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对家校共育的认知直接影响最终成效。由图 2.1 可知,有 66.67%的教师觉得家校沟通交流,共同教育孩子非常有必要;有 25%的教师觉得家校配合交流,共同教育孩子是有必要的;只有 8.33%的教师觉得家校配合交流,共同教育孩子是没必要的。由此可见,A校教师对家校协同教育的必要性认知是明确的,这是家校双方交流的基础。
图 2.3 教师认识情况图 2.4 家长认识情况从图 2.3 和图 2.4 可以看出:对于在家校协同教育过程中承担责任方面,教师和家长问卷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就是认为双方各付一半责任,持有此观念的教师和家长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各种家校互动交流的活动中去。在教师卷中,选择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克松;王清;谢巧娟;;家校网络协同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5年15期
2 徐迎春;;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的实践探索[J];家教世界;2013年14期
3 李耀麟;刘魁元;杨慧敏;;基于协同教育理论的数字化校园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01期
4 黄河清;马恒懿;;家校合作价值论新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张勇;;从沟通走向合作——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必然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6 周玲;;家长义工制:家校合作新模式[J];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12期
7 吴伟英;;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24期
8 林海瓯;;浅谈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家校协同教育的整合[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年05期
9 李斐;;新时期家校协同教育实施策略的思考[J];琼州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刘繁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协同教育平台(网站)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茂;协同教育视角下的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7年
2 程楠;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家校协同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童敏;信息技术环境下协同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4 鲁丽岚;协同教育平台的应用效果实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丽敏;家校E堂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6 林晓芬;网络环境下小学协同教育的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海;基于网络环境的协同教育群体互动模式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易琴春;构建良好家校关系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9 岳盼盼;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小学家校合作平台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陈燕;基于网络的家园协作互动模式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92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792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