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实践课程观视野下小学师生关系的改进策略探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19:03
【摘要】:施瓦布的实践课程理论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兴起打破了泰勒目标模式的僵化形式,为课程增添了积极因素,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教师转变为课程面前的主动立场,教师可以选择并创建课程,称之为“实践模式”。施瓦布的实践课程高度重视师生在实践教育情境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成为课程设计师,在课程开发中发挥主体作用。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主动积极主动选择或质疑教师提供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只有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实践课程的主张充分强调了师生的主体作用,把师生管理的过程转变为充分发挥师生作用的过程。这对改善小学师生关系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小学师生关系是小学教育活动的首要条件。良好的小学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教育活动的保证。通过查阅实践课程观与小学师生关系的相关文献书籍,分析小学师生关系的本质结构,从根本层面来看,小学师生关系是小学教师与小学生之间平等对话的交往关系,而小学师生关系的特殊规定性又派生出其是互助共进的教学关系、伦理关系与情感上的心理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有鉴于此,笔者基于实践课程观与小学师生关系的弥合性进行深入探究分析,探索实践课程观视野下小学师生关系的本质,分析当前小学师生关系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进一步解决为什么与怎么做的问题,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根据小学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善小学师生关系的更为合理和切实可行的策略,以促进小学师生关系的发展,为更好实现小学教育目标具有现实意义以及为小学师生关系的良好改进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研究主要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理论基础;第三章,实践课程观视野下的小学师生关系的本质结构;第四章,当前小学师生关系存在问题与师生间互为主体作用的缺失;第五章,小学师生间互为主体作用缺失的原因分析;第六章,实践课程观视野下小学师生关系的改进策略探究。前三章主要关涉实践课程观视野下小学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理论层面;第四章以及第五章关涉当前小学师生关系存在问题与缺失,并且探索分析其背后的原因;第六章也就是最后一章主要涉及为改进小学师生关系而提出更加合理化、切合实际的策略属技术操作性层面。在这项研究中,笔者的研究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于实践课程观深入分析了小学师生关系本质结构。实践课程观高度重视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确立师生平等对话与互动的关系。从根本上讲,师生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是主体之间的“我与你”关系。从师生关系的特殊规定来看,教师和学生从角色的特殊性和社会制约性两方面得出师生关系,即教学关系、伦理关系和情感心理关系。二是深入分析了在实践课程观视野下当前小学师生关系存在问题与师生主体间互动的缺失。当前小学师生关系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以知识为中心的冷漠与疏离的师生交往、以教师权威为主导的不平等师生关系、小学师生冲突、师生间的权利和义务“位置”模糊、混乱。小学教师与小学生互为主体间互动的缺失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互动过于形式化、互动内容过于单调、互动主体过于单一、互动情感过于淡漠、主体间互动的缺失。三是基于实践课程观对当前小学师生主体间互动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我国小学教育教学体制、小学生、小学教师是小学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作用间互动缺失的三大因素。四是基于实践课程观视野下的小学师生关系,提出了改进当前小学师生关系的策略。笔者分别从我国小学教育教学体制、小学生、小学教师三个维度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小学师生关系的策略建议。为改进当前小学师生关系,笔者首先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体制提出如下策略建议:1.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理念;2.改进小学教育教学的评价机制;3.重视互动教育在小学师生关系中的作用;4.努力创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其次笔者针对小学生提出如下策略建议:1.加强对自身“位置”权力与义务的认知;2.重视自身主体作用,提高积极主动性。最后笔者针对小学教师提出如下策略建议: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互相尊重平等对话;3.认识到学生“位置”的特殊性,多些理解关怀;4.改进自身教学方式,开展有效互动教学;5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完善自身专业素养与修养。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25.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问题提出
        1.2.1 当今小学教育对实践课程观的召唤
        1.2.2 小学师生关系的改进需要实践课程观
        1.2.3 师生的主体作用对小学师生关系的重要价值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法
        1.3.2 案例研究法
        1.3.3 访谈法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实践课程观
        1.4.2 师生关系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1 国内外关于小学师生关系的研究现状
        1.5.2 基于实践课程观的小学师生关系研究
2 理论基础
    2.1 实践课程观
        2.1.1 实践课程观的提出
        2.1.2 建构实践课程观的基本理念
        2.1.3 实践课程观的基本内容
    2.2 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认知发展特点理论
        2.2.1 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理论
        2.2.2 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3 实践课程观视野下的小学师生关系本质结构
    3.1 实践课程观视野下小学师生关系的内涵
    3.2 基于实践课程观的小学师生关系结构分析
        3.2.1 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小学师生交往关系
        3.2.2 互动合作、教学相长的小学师生教学关系
        3.2.3 理解信任、和谐融洽的小学师生心理关系
        3.2.4 平等非对等的小学师生伦理关系
4 当前小学师生关系存在问题与师生间互动的缺失
    4.1 当前小学师生关系存在问题
        4.1.1 以知识为中心的冷漠与疏离的师生交往
        4.1.2 以教师权威为主导的不平等师生关系
        4.1.3 小学师生冲突
        4.1.4 师生间的权利和义务“位置”模糊、混乱
    4.2 当前小学师生主体间互动的缺失
        4.2.1 互动的形式化
        4.2.2 互动的内容单调
        4.2.3 互动主体的单一化
        4.2.4 互动情感的缺失
        4.2.5 互动的缺失
5 当前小学师生主体间互动缺失的原因分析
    5.1 小学教育教学体系存在的原因
        5.1.1 应试教育
        5.1.2 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5.1.3 没有真正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5.2 小学生自身的原因
        5.2.1 缺乏对老师的信任,与老师有心理距离
        5.2.2 缺乏与老师积极互动的意识,双向交流不够
    5.3 小学教师方面的原因
        5.3.1 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的缺失
        5.3.2 教师教育理念的偏差
        5.3.3 教师互动技巧欠佳
6 实践课程观视野下小学师生关系的改进策略探究
    6.1 小学教育教学体制方面的改进策略
        6.1.1 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6.1.2 改进小学教育教学的评价机制
        6.1.3 重视互动教育在小学师生关系中的作用
        6.1.4 努力创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6.2 小学生方面的改进策略
        6.2.1 加强对自身“位置”权力与义务的认知
        6.2.2 重视自身主体作用,提高积极主动性
    6.3 小学教师方面的改进策略
        6.3.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
        6.3.2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互相尊重平等对话
        6.3.3 认识到学生“位置”的特殊性,多些理解关怀
        6.3.4 改进自身教学方式,开展有效互动教学
        6.3.5 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完善自身专业素养与修养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巧艳;;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野——意向性理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邹泓;屈智勇;叶苑;;中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其学校适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4期

3 宋德如;刘万伦;;中小学生师生关系发展特征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4期

4 韩云洁;杨淑娥;;新课程呼唤新型师生关系[J];科技资讯;2007年03期

5 王晓华;王耘;;3~6年级学生及其教师对师生关系知觉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6 杨继平;3—6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1期

7 李洪,丁特;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徐学俊,李正洪,王文;关于中小学师生关系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9 刘万伦,沃建中;师生关系与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1期

10 杨继平;高玲;;小学生学习心理与师生关系的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来勤;身份认同与身份挣扎[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邵晓枫;百年来中国师生关系思想史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毋蓓蓓;基于关怀理论的师生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2 徐梦晓;教师德性视角下中小学师生关系提升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常雅娴;生态型师生关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4 宋伟;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5 温文娟;中学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伟;影响中学和谐师生关系的多因素分析及实践探索[D];广州大学;2012年

7 张俭;基于对话的主体性教育改善师生关系的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燕山;师生关系对高中教学效果的影响案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余丛;对话理论背景下的中学师生关系建构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彩霞;小学儿童师生关系与其焦虑状况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54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854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3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