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深度学习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8 00:22
  小学数学中的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指向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意义学习。深度学习下的小学数学提问具有什么特征是本文研究的问题。深度学习和课堂提问具有密切的联系,作为教学理念的深度学习观念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提问研究提供了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教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三个研究维度。从三个研究维度出发,本文运用文献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研究被观察者的课堂提问特点,发现深度学习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具有三个特征: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把握生成性资源;通过意义建构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在实质互动中把握提问时机。要体现这三个特征,教师在课堂提问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为很好地预设提问和把握生成性资源,教师需要明确提问目的、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动向;第二,为帮助学生完成意义建构,教师需要经过知识的分解、联系、整合的过程;第三,为把握最佳提问时机,教师的提问宜发生在知识重难点时、学生思维混乱时和学生理解浅显时。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深度学习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研究


研究框架

维度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深度学习下小学数学提问的研究维度20大,教师要要设计过渡性问题,为学生提供支架,以减缓坡度。①在知识巩固环节,对于不同知识点,教师提问要抓住其兴趣点、发散点、聚合点等,促使学生了解知识本质以及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于同一知识点,教师应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深入、全面掌握知识。在教学总结环节,教师通过提问进行知识梳理,引导学生联系新旧知识,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的知识结构,促进深度学习的实现。②第四节深度学习下课堂提问研究维度的确定教学是教与学相统一的双边活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③深度学习和课堂提问离不开教学活动,二者皆属于教学范畴。基于此,本文从教学立场探讨小学数学领域中深度学习下的课堂提问。由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规律等是教学论的基本研究内容,本文结合实际状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切入。根据深度学习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特征,研究者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研究维度进一步聚焦到目标生成、意义建构、交往互动三方面,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2-1所示。深度学习对目标生成、意义建构、交往互动提出新的要求,反过来这三者的实施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深度学习与这三者共同存在,整体发挥作用。同时,目标生成、意义建构、交往互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教学活动的动态平衡。图2-1深度提问研究维度①曹一鸣,刘咏梅.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67.②曹一鸣,刘咏梅.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68.③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61.

过程图,数学模型,过程,乘数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深度学习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研究结果分析40图4-2“积最大”数学模型建构过程研究者经过课堂观察以及与S老师的课后探讨,一致认为学生完成意义建构过程,建立求积最大的数学模型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建立观念。建立要使积最大,组成的两个因数应该尽可能大的观念。第二步:固定数字。明确要使两个因数尽可能大,因数的最高位必须排最大的数字。第三步:确定答案。思考剩余数字的排列方式,列举积较大的算式组合方式,确定答案。第四步:整合深化。搜索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积最大的求法建立联系,论证观点。第五步:建立模型。总结规律,形成一般性方法。第六步:迁移运用。将新获得的知识经验应用到类似的问题情境中。在建立“求积最大”的数学模型时,学生意义建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如表4-3所示。表4-3意义建构下的课堂提问呈现思维过程课堂提问1建立观念Q3怎样组合,积尽可能会大一点呢?Q4要使两个乘数尽可能大一些,最关键的是什么?Q5要使最高位大一些,你想到了什么?最高位要放几?2固定数字Q6首先他说优先选择的是?最大的两个数要放在两个乘数的?Q7经过计算发现哪一个更大?我们来总结一下他的方法,他是先确定两个乘数的?3确定答案Q7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4整合深化Q8xx不是通过计算,而是通过什么来证明?Q9xx通过对62×54和64×52的比较,发现谁比谁大2?相当于拿这两个算式跟62×52比,怎么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 许伟.  中国校外教育. 2019(36)
[2]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J]. 白玮博.  中国校外教育. 2019(36)
[3]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 陈仕平.  课程教育研究. 2019(27)
[4]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J]. 郭华.  人民教育. 2019(06)
[5]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J]. 崔友兴.  课程.教材.教法. 2019(02)
[6]课堂的困境与变革:从浅表学习到深度学习——基于对中小学生真实学习历程的长期考察[J]. 陈静静,谈杨.  教育发展研究. 2018(Z2)
[7]“乘法分配律”教学实录与评析[J]. 丁玉华,曾令鹏.  小学数学教育. 2017(21)
[8]学生深度学习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J]. 曾家延,董泽华.  基础教育. 2017(04)
[9]深度学习的教学范式[J]. 付亦宁.  全球教育展望. 2017(07)
[10]论深度教学:源起、基础与理念[J]. 郭元祥.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7(03)

硕士论文
[1]学习机会公平视角下的课堂提问研究[D]. 郝亚迪.华东师范大学 2017
[2]小学数学“支架式”课堂教学提问研究[D]. 陈怡莹.杭州师范大学 2017
[3]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曹欢.渤海大学 2015
[4]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D]. 郑佳.杭州师范大学 2015
[5]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研究[D]. 吴秀娟.扬州大学 2013
[6]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D]. 徐娟.南京师范大学 2011
[7]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研究[D]. 何裙裙.天津师范大学 2010
[8]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索[D]. 朱海霞.西南大学 2008
[9]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D]. 王雪梅.西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550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0550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3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