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关怀性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4 19:21
本文关键词:农村小学关怀性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研究
【摘要】:师生关系本身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但在农村小学师生关系存在知识教学关系的控制、对生命关怀漠视的现实问题,使得师生关系异化,丧失了教育意义。回应教育改革对人文关怀的诉求,基于内尔·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研究试图构建关怀性师生关系,培育师生间的关怀认知、情感与能力,改善并优化农村小学师生关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促进教师提升职业的幸福感,最终实现师生和谐共生的发展。研究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对潜江市三个镇农村小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了解农村小学师生关系的现状。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小学师生相对疏远,关系较淡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师生间认同感存在偏差,心理距离较远;二是教师过于强调学习成绩,忽视对学生的生命关怀;三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匮乏,双方主动沟通意识薄弱;四是校内外师生互动的实践活动单调贫乏。农村小学师生关系缺乏关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师自身因素的阻碍,一方面是农村小学教师沿袭传统消极观念,缺乏关怀意识,另一方面教师缺乏关怀方法与能力,无力实现关怀。其次是学校监管的缺位,关怀实践不足。最后是教育评价体系“单一性”的束缚,阻碍关怀的落实。此外还包括来自家庭教育方面的不利因素。针对农村小学师生关系关怀缺失的原因,结合关怀理论探索关怀性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首先是农村小学教师关怀素养提升的策略,一方面教师转变观念,树立关怀意识;另一方面教师发展专业,提升关怀能力。其次是农村小学构建关怀的生态场,具体包括落实以生为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营造校园关怀氛围。最后是教育主管部门在农村小学大力倡导人文关怀,主要通过宣扬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建立人性化的教育评价体系。此外,还应发挥家庭、非政府组织、社会大众的富余力量关怀农村小学,促进农村小学构筑关怀性师生关系。
【关键词】:农村小学 关怀性师生关系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5.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导论8-22
- 一、问题的提出8-9
- (一)农村小学师生关系受到知识教学的控制8
- (二)农村小学教师对生命关怀的漠视8-9
- (三)教育改革吁求人文关怀9
- 二、文献综述9-18
- (一)国外相关研究9-12
- (二)国内相关研究12-17
- (三)相关研究评价17-18
- 三、核心概念界定18-19
- (一)农村小学18
- (二)师生关系18
- (三)关怀性师生关系18-19
- 四、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9-20
- (一)研究目的19
- (二)研究意义19-20
- 五、研究思路及方法20-22
- (一)研究思路20
- (二)研究方法20-22
- 第二章 关怀性师生关系概述22-25
- 一、关怀性师生关系与关怀型师生关系22
- 二、关怀性师生关系的组成要素与作用机制22-23
- (一)关怀性师生关系的组成要素22-23
- (二)关怀性师生关系的作用机制23
- 三、关怀性师生关系的特点23-25
- (一)自觉性23
- (二)示范性23
- (三)反应性23-24
- (四)持续性24
- (五)广泛性24-25
- 第三章 农村小学师生关系的现状25-30
- 一、研究样本25-26
- 二、农村小学师生关系现状26-30
- (一)对教师及师生关系的感知26-27
- (二)师生对话27-29
- (三)校内外师生互动的实践活动29-30
- 第四章 农村小学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0-36
- 一、农村小学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30-33
- (一)师生间认同感存在偏差,心理距离较远30
- (二)教师过于强调学习成绩,忽视对学生的生命关怀30-31
- (三)教师与学生交流匮乏,双方主动沟通的意识薄弱31
- (四)校内外开展的实践活动单调贫乏31-33
- 二、农村小学师生关系关怀缺失的原因33-36
- (一)教师沿袭传统消极观念,缺乏关怀意识33
- (二)教师缺乏关怀方法与能力,,无力实现关怀33-34
- (三)学校监管的缺位,关怀实践失落34
- (四)教育评价体系单一性的束缚,阻碍关怀落实34-36
- 第五章 农村小学关怀性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36-42
- 一、农村小学教师提升关怀素养36-39
- (一)转变观念,树立关怀意识36-37
- (二)发挥优势,培育关怀能力37-39
- 二、农村小学构建关怀的生态场39-40
- (一)落实以生为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39
- (二)营造校园关怀氛围39-40
- 三、教育行政部门大力倡导人文关怀40-42
- (一)宣扬以人为本的思想40
- (二)建立人性化的教育评价体系40-42
- 参考文献42-47
- 附录A 农村小学师生关系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47-49
- 附录B 农村小学师生关系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49-51
- 附录C 访谈提纲51-53
- 致谢53-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家弘,钟先权;浅议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2 徐洁;民主、平等、对话:21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12期
3 周大平;以学生为中心调整师生关系[J];w挛胖芸
本文编号:519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519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