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观察的小学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课堂观察的小学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专业化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关键。尤其是对于小学的初任教师来说,提高教学能力成为专业化发展重中之重。然而现实情况中,小学初任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总是比较缓慢。传统的听评课长期作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手段,但近年来传统听评课简单化、盲目化的弊端逐渐显露,随着教育研究发展,近年来各中小学广泛运用较为专业和科学化的课堂观察研究方法,其中l ICC范式的课堂观察被广泛借鉴使用,本文的课堂观察也主要指向LICC范式。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小学初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应该包含教学前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中的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后的反思重建能力三个方面。课堂观察LICC范式对小学初任教师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也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本研究选取了重庆市南岸区S小学的初任教师为研究对象,对被试者的教学能力和课堂观察的案例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发现,重庆市南岸区的S小学初任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设计方面,全面了解学生能力、重组教学内容的能力有所欠缺。在教学实施方面,有效指导的能力、课堂管理的能力有所欠缺。在教学反思重建能力方面,主要是教学研究能力和重建能力的欠缺。小学初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小学初任教师职前境界不高、对初任教师的培养机制不完善和传统听评课弊端的影响是主要因素。笔者从传统听评课弊端这一因素出发,立足于课堂观察LICC范式做小学初任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研究。本文对课堂观察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进一步对LICC范式进行了如下解读:1.课堂观察框架;2.课堂观察基本程序;本文对重庆市南岸区S小学运用课堂观察LICC范式进行了介绍,针对前期问卷调查体现的小学初任教师教学能力缺失部分进行了课堂观察研究。通过案例分析表明课堂观察对小学初任教师的教学前设计能力有所提升: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把握教材与学生,准确制定目标,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课堂观察也有助于提升初任教师教学实施能力:初任教师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更加有序,指导反馈能力更加有效,语言表达能力更加精准简练;课堂观察还促使初任教师具备了反思重建能力:初任教师搜集数据资料分析研究能力有所提升,自我反思重建教学能力进步明显。根据案例分析,笔者剖析了课堂观察促进小学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原因,主要为以下方面:提供了系统框架,构建了科学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基于合作的观察,形成合力,共同成长;唤醒自身内部专业发展的需求,促进教师深入化的教学反思;“观察—反馈—调整”的实证化研究方式,有针对地提升教师能力。笔者结合调查研究进一步深入阐述了开展课堂观察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合理化的修正策略。
【关键词】:课堂观察 小学初任教师 教学能力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5.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引言8-15
- (一)问题提出8-9
- (二)研究意义9-10
- (三)文献述评10-14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14-15
- 一、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分析15-20
- (一)教学前-教学设计能力16
- (二)教学中-教学实施能力16-18
- (三)教学后-反思与重建能力18-20
- 二、S小学初任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调查20-28
- (一)现状调查的设计20
- (二)S小学初任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状况20-21
- (三)小学初任教师教学实施能力状况21-23
- (四)小学初任教师反思重建能力状况23-24
- (五)小学初任教师能力缺失原因分析24-28
- 三、课堂观察解读28-52
- (一)课堂观察的内涵28
- (二)课堂观察LICC框架28-30
- (三)课堂观察LICC模式的基本程序30-32
- (四)S小学初任教师课堂观察促进教学能力发展案例32-49
- (五)课堂观察促进小学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分析49-52
- 四、基于课堂观察促进小学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策略52-56
- (一)课堂观察促进小学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局限性52-53
- (二)课堂观察促进小学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改进策略53-56
- 结语56-58
- 参考文献58-60
- 附录60-72
- 致谢72-74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燕娜;;论课堂观察及其价值[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崔允o7;沈毅;周文叶;何珊云;林荣凑;郑东辉;吴江林;俞小平;郑超;秦冬梅;许义中;徐晓芸;郭威;李建松;杨璐;朱伟强;洪志忠;马少红;毛红燕;;课堂观察20问答[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24期
3 郑东辉;;教师参与课堂观察的问题与经验[J];中小学管理;2008年11期
4 周文叶;崔允o7;;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观察?[J];中小学管理;2008年04期
5 华卜泉;;课堂观察: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对一次课堂观察活动的分析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6 崔允o7;周文叶;;课堂观察:为何与何为[J];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06期
7 沈正元;张菊荣;胡阿生;陈利民;李桂英;吴香芬;孙惠芳;王惠芬;;课堂观察——来自江苏省吴江市的一线报告[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2期
8 朱跃跃;;依据价值标准的评判性课堂观察[J];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08期
9 叶建云;;课堂观察的非常之道——读林高明《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J];人民教育;2009年07期
10 胡阿生;陈利民;;简约而精致 经济而实在——多主题课堂观察的实验与反思[J];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范志孝;;从课堂观察研究入手,探索校本教研[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3)[C];2013年
2 崔建;尹俊恒;;利用课堂观察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研究报告[A];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刚;;对一个彝族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分析——基于课堂观察和访谈的个案研究[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安晓镜;王敏;朱冬梅;;影响农村初中非优等生的学习兴趣的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小雅;基于合作的课堂观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江苏省天一中学 沈茂德;课堂观察:教学质量管理的起点[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3 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 张菊荣;课堂观察:改变学校的研究文化[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4 本报记者 夏禾;“课堂观察”激活吴江教学[N];苏州日报;2009年
5 沈正元;课堂观察:从感性描述到理性实践[N];江苏教育报;2010年
6 第二南开中学 孙茁;课堂观察开辟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N];天津教育报;2011年
7 黄梅县教研室 吴吉成;学会课堂观察 提高课堂质效[N];黄冈日报;2010年
8 民权实验中学 王喜平;课堂观察,引领我们前进[N];学知报;2011年
9 吴江市教育局 沈正元;课堂观察:破解听课评课低效难题[N];江苏教育报;2011年
10 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 张菊荣;苏霍姆林斯基的“课堂观察”[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彰蔚;课堂观察对小学新任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2 韦显交;基于课堂观察的初中科学课分析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瞿丽华;基于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醴陵一中语文教学课堂观察的应用现状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陈春凯;基于移动终端课堂观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扬州大学;2015年
5 安永铖;普通高中历史课堂观察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韩青韶;课堂观察的研究和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7 石洁;基于课堂观察的小学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8 贾衍麟;基于“课堂观察”工具的数学任务的设计与实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9 陈瑶;课堂观察方法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余芳艳;民族志意义上的课堂观察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25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525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