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化境遇中学校教育的可为与难为
发布时间:2017-10-11 09:22
本文关键词:消费文化境遇中学校教育的可为与难为
【摘要】:消费文化是当代社会重要的文化形态之一,是人们在社会消费活动中集中表现出来价值取向与文化特征的总和。消费文化以别具一格的文化逻辑和价值旨趣渗透于现代社会,对当代学校教育而言,消费文化这只“无形的手”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也在相当程度上引导着学校的教育生活,亟需我们对消费文化和身处于其中的学校教育进行深刻感悟与思考。本文旨在以消费文化为研究背景,以整体的学校教育为研究视角,对当代消费文化境遇中的学校教育进行反思研究。笔者从当代消费文化的境遇形成和内涵探求入手,对消费文化与学校教育的互动结构关系进行了深刻剖析。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对比研究中,笔者发掘出了本研究的创新点,即消费文化的积极价值意蕴,并由此探索出了学校教育发展所呈现出的“可为”机遇,主要表现为以完满和幸福为人本价值引导的教育目的的深刻化;以文化需要和消费需要刺激下学校教育需要的自我化;以消费文化和消费教育为补充的学校教育内容的生活化;以多媒体和新媒体为平台的学校教育方式的媒介化;和以消费活动中个体认同与群体共识的交互影响下学校教育主体交往的亲密化。与此同时,消费文化的异化也会对学校教育产生的一定的消极趋向,如由炫耀性消费文化导致学校教育目的偏向功利化;由非理性消费文化致使学校教育需要消费化;由娱乐性消费文化造成学校教育内容由权威走向庸俗化;由过度享乐性消费文化侵蚀下对媒介教育方式的异化依赖;及消费文化内含阶级性而导致师生、生生交往的利益化危机。为有效应对消费文化对当代学校教育所带来的“可为”机遇与“难为”困境,笔者尝试性地提出了学校教育的行动策略。首先应当厘清消费文化与学校教育的核心追求,坚守学校本真的育人目的;其次要引导理性的教育需要,通过提升个体教育需要中文化消费的含量与纯度,推进“消费人”道德与文化的回归;再次,学校要从补充完善消费技能和消费道德的消费教育内容入手,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校消费教育课程;同时,要在教育活动中选择适宜的教育方式,把握“消费心理”与教学方式的界限,对多媒体和新媒体教学进行合理运用;最后,教师应当树立健康积极的消费榜样,积极面对新的角色转变,通过自身消费素养对学生的言传身教,构建造和谐的学校教育主体关系。
【关键词】:消费文化 学校教育 机遇 困境 应对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0-05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研究缘由及意义9-11
- 1.1.1 研究缘由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研究综述11-14
- 1.2.1 国内外消费文化理论的研究综述11-12
- 1.2.2 国内教育学视野中与消费文化相关的研究综述12-14
- 1.3 研究视角的界定14-15
- 1.3.1 面向整体“学校教育”的研究视角14
- 1.3.2 面向学校教育“自我”的研究视角14-15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5-17
- 1.4.1 研究思路15-16
- 1.4.2 研究方法16-17
- 第2章 当代的消费文化境遇与学校教育生活17-27
- 2.1 当代消费文化的境遇形成与内涵探求18-24
- 2.1.1 消费文化的境遇形成18-20
- 2.1.2 消费文化的基本内涵20-22
- 2.1.3 消费文化的时代特征22-24
- 2.2 消费文化与学校教育的互动结构关系探析24-27
- 2.2.1 “学校教育”在“消费文化”结构体系中的角色定位25-26
- 2.2.2 “消费文化”在“学校教育”结构体系中的价值定位26-27
- 第3章 消费文化境遇中学校教育的“可为”机遇27-45
- 3.1 学校教育目的的深刻化:“幸福”与“完满”的深层价值导向27-30
- 3.1.1 指向“幸福”与“完满”的消费文化27-29
- 3.1.2 生成“完满”与“幸福”的学校教育目的29-30
- 3.2 学校教育需要的自我化:“文化人”与“消费人”的双重需求30-33
- 3.2.1 基于“消费人”的教育需要31-32
- 3.2.2 走向“文化”与“消费”的自我化教育需要32-33
- 3.3 学校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文化“正能量”与消费教育的合理补充33-36
- 3.3.1 学校教育对消费文化“正能量”的选择吸收34-35
- 3.3.2 现实生活对消费教育的热切呼唤35-36
- 3.4 学校教育方式的媒介化:多媒体教学与新媒体教育的多维互动36-40
- 3.4.1 消费文化视觉性影响下的多媒体教学37-38
- 3.4.2 消费文化媒介性影响下的新媒体教学38-40
- 3.5 学校教育主体交往的亲密化:个体认同与群体共识的交互影响40-45
- 3.5.1 消费文化有助于促进学校教育个体的自我认同40-41
- 3.5.2 消费文化有助于促进学校教育群体的相互交流41-45
- 第4章 消费文化境遇中学校教育的“难为”困境45-57
- 4.1 学校教育目的本真的偏离:炫耀性与功利化的趋向45-48
- 4.2 学校教育需要的盲目迷失:非理性与消费化的趋向48-50
- 4.3 学校教育内容权威的消解:娱乐性与庸俗化的趋向50-52
- 4.4 学校教育方式的异化依赖:享乐性与形式化的趋向52-54
- 4.5 学校教育主体交往的危机:阶级性与利益化的趋向54-57
- 第5章 消费文化境遇中学校教育的行动应对57-69
- 5.1 坚守学校教育的育人目的:厘清消费文化与学校教育的核心追求57-59
- 5.1.1 辩证地审视消费文化与幸福生活的关联57-58
- 5.1.2 积极捍卫学校教育目的性的本真价值58-59
- 5.2 引导理性的学校教育需要:推进“消费人”道德与文化的回归59-61
- 5.2.1 保持学校的公共规则与个体个性自由之间的张力59-60
- 5.2.2 提升个体消费需要中文化消费的含量与纯度60-61
- 5.3 整合多元的学校教育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消费教育课程61-63
- 5.3.1 补充消费技能的教育内容61-62
- 5.3.2 完善消费道德的教育内容62-63
- 5.4 选用适宜的学校教育方式:把握‘消费心理”与教学方式的界限63-65
- 5.4.1 校园内多媒体教学的合理运用63-64
- 5.4.2 校园外新媒体教学的适度辅助64-65
- 5.5 营造和谐的学校教育主体关系:倡导教师树立积极的消费榜样65-69
- 5.5.1 教师消费角色的转变应对65-66
- 5.5.2 教师消费素养的言传身教66-69
- 结语69-71
- 参考文献71-75
- 致谢75-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龙宝新;;教育的可为与难为[J];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08期
,本文编号:1011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011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