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论自我效能感培养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10-16 15:35

  本文关键词:论自我效能感培养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自我效能感 多元智能 主观幸福感


【摘要】: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是否幸福不仅影响其自身身心健康,更对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有深刻的影响。因此,提高大学生幸福感意义重大。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通过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创新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为大学生多元智能发展提供机会与平台,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而增强其自信心,最终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 自我效能感 多元智能 主观幸福感
【基金】:2014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14SK41)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精神生活质量,幸福生活成了人们新的追求目标和判断自己人生是否有意义的标准之一。刘洋认为,人们的所有行为都是在追求幸福,幸福是人生的权力和目的,因而它的意义是永恒的。[1]作为青年中的精英,大学生在未来国家建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光;;培养大学生幸福感: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一项基础性教育[J];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丽;尧新瑜;;试论学校德育中儿童幸福感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年11期

2 陈雨;;高职大学生幸福观的误区与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3 吴海燕;;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刍议[J];学理论;2013年32期

4 雷友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刍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年04期

5 韩雪;;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学理论;2014年33期

6 丁洁;;培养学生幸福感和加强学校德育的新路径[J];考试周刊;2014年A5期

7 陈玉荣;;幸福心理学视阈下增强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实现途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08期

8 孙丽艳;金涛;;关于增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李菩菩;傅新禾;;与心灵契合:高校德育的心理学分析[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李菩菩;傅新禾;;与心灵契合:高校德育的心理学分析[J];淄博师专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冬梅;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现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佳英;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吉丹霞;教育传播理论视阈下的高校德育实效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柳丹;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及其培养路径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4 陈尚斌;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幸福教育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2年

5 张万山;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性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任娟;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问题及其教育路径[D];西北大学;2013年

7 胡婷;近十年我国幸福教育研究的路径选择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吴秋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9 刘茹花;当代大学生幸福感培养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章志光;学生品德形成的动态研究与方法探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2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吴淑凤;多元视野中幸福理论及其对主观生活质量研究的现实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万黎,夏凌翔;试论幸福感与健全人格的关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许燕;当代大学生核心人格结构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年04期

6 宋兴川,乐国安;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精神信仰关系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贵鹏;多元智能理论蕴涵的现代教育理念[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年04期

2 冯凤香;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学教育评价[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郭晓飞;多元智能理论的贡献、局限及对素质教育的启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4 冯秀琪,李海红;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启示[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吴振东;略论多元智能理论对当前家庭教育的启示[J];教书育人;2004年05期

6 陶西平;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换一种眼光看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31期

7 田友谊;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当如何借鉴?[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吴振利,刘国权;多元智能理论对学校创新教育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07期

9 全晓燕;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学的启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10 栗晓燕;;关于“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秀荣;董书海;;浅析多元智能理论对素质教育的促进[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2 王卫民;;全面发展不等于扼杀学生个性——多元智能理论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评价中的应用[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集[C];2014年

3 黄梅英;;融多元智能理论于技校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3年

4 吴半边;;以多元智能理论构建科学素质的实践和探索[A];2009年广东省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优秀论文选编[C];2009年

5 卢春根;毛文华;;高校高水平田径队多元智能训练模式实践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5年

6 徐永明;;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7 王源;;探究式学习与学生多元智能理论的开发[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黑龙江卷)[C];2010年

8 曹广涛;;多元智能理论与创业教育[A];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山东课题组研究成果[C];2005年

9 王淑双;;论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黑龙江卷)[C];2010年

10 高珂娟;;多元智能理论在听损儿童康复课程中的运用[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范绪锋;多元智能理论应当怎样借鉴?[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徐启建;多元智能理论的历史与现实[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安定区东关小学 董淑琴;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学校管理的实践探讨[N];定西日报;2007年

4 齐齐哈尔大学 赵忠山邋朱家亮;“多元智能理论”对课程改革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8年

5 安定区东关小学 董淑琴;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开启学生的成材之门[N];定西日报;2008年

6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陶西平;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推进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宿迁市宿豫区蔡集中心小学 高翔;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N];江苏教育报;2008年

8 浙江省兰溪市厚仁中学 何伟平;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思考[N];学知报;2010年

9 天津市第三中学 柴中秀;在多元智能理论引导下,,优化美术课堂教学[N];天津教育报;2011年

10 吴洪杰 宝山;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雪蓉;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学业失败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马鸥;基于现象学与教育现象学的多元智能理论及教育应用评析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闫芳;多元智能理论中国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4 石磊;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职学生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谢欢;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6 栗洁玲;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程鹏飞;多元智能理论在普通高校散打选项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8 任雨蔚;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聊城大学;2015年

9 吴正举;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中高中政治课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骆焕丽;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职业学校学生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43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043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0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