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面向文化理解和语言符号的英语专业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5-01-06 10:13

 

【摘要】 面向文化理解的英语专业教育是一种新教育模式的探讨与构想。语言是人类表达自己的重要工具,人们通过使用和表达语言来传递人的存在信息,不过,除非人们的意识形态与素质不断提升,否则很少会有人用心去捕捉。从这个角度来说,语言在透视某一特定群体或个人的存在方式和生活质量以及重构某一与众迥异的人生形态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语言折射人文智慧,也可让人重新认识自我,还能帮助找出自身的偏离之处。面向文化理解的英语专业教育可以给人带来与不同情感、智慧牵手的体验,这种魅力对于当代英语专业教育来说是不可抗拒的,她引领着不同文化群体或文化冲突的人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是对英语专业教育寄托的美好希望,其教育价值理念就蕴含其中。面向文化理解的英语专业教育意在将文化理解的精神贯穿于英语专业教育全过程。因此,文章在导论之后的第二章就对“文化理解”的“本原”进行了概念澄清、对其发生以及哲学意蕴进行了解读。文化理解是理解主体对文化意义的内化,是以语言为载体的一种观念性、情感性和意愿性的实践活动;它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极端”倾向,尽显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是一种自由的思想交流与沟通。从历史的角度看,在人类文明的源头,文化理解就是祖先们的生活方式,它将自由与秩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文化理解是人类个体的心理始动力;另外,文化理解也是社会事件发生所必需的条件。文化理解的活力在于其能弃绝对立与隔绝紧张关系的源头,开辟一个多元并存、开放、互动的新局面。“理解”已成为当代哲学的关键词。无论是巴赫金的超语言学,还是胡塞尔的现象学,还是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以及布伯、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亦或哈贝马斯理想的语言环境都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文化理解进行了哲学意蕴的阐释,这些理论必将在教育尤其是英语专业教育领域引起强烈的反思与回应。面向文化理解的英语专业教育是以社会生活为背景进行的构想。论文第三章解析了文化理解的时代背景,阐释了当代英语专业教育的困境以及文化理解与社会大背景的休戚相关。现代化使人类置于与自然界和他人心灵隔离的危机之中,使人类面临多元文化的相遇与碰撞。在这种时代背景中的一元论以及二元论都无法适应形势的要求,人们渐渐意识到文化理解是实现超越与秩序、应对人类危机以及谋求共同发展的最佳选择。论文第四章是关于面向文化理解的英语专业教育之可能性界说。可能性界说主要立足于“面向文化理解的英语专业教育是可能的”和“英语专业教育与文化理解相契合”的两个前提假设,对于这两个前提的论说实际上是对语言教育观和英语专业教育观的重新揭示与澄明。首先,语言学在二十世纪初开历史先河对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密切关注思维、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从此,语言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是研究语言还是文化都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认识其本质。其次,语境论的出现直接导致了语言教育领域从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知性教育向通过语言学习来理解不同核心价值观念为主的文化理解教育的转变。另外,存在主义教育对“我—你”教育关系的阐释、边界教育学对师生关系边界跨越的处理、以及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对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共同解放的追求等等也是对“文化理解与英语专业教育相契合”的多维证明。面向文化理解的英语专业教育的哲学基础在于人性的理解。论文第五章是对语言符号研究以及英语专业语言符号教育现象的检视,通过分析语言符号教育的逻辑和原理,认为在语言学习的较高阶段,即英语专业的语言学习阶段大幅度增加人文性知识内涵、减少语言符号教育与技能训练的比重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有利于英语专业学习主体在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文化理解能力上的提升而且还有利于母语文化的国际传播。学者们逐渐发现理性认识能力都是在语言结构中发生的,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整个人类存在的基本载体。近代哲学倡导的主客思维模式逐渐被意义辨析、语言表达分析和言语行为分析所替代,因而西方哲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语言学阶段。语言学转向的三条基本路向包括:以逻辑经验主义为代表的句法—语义学分析模式;以乔姆斯基(Noam Avram Chomsky)为代表的理想语法构造模式;以及以奥斯汀(John Langshaw 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theory of speech act)为代表的语用学分析模式。前两种理论模式由于过分注重语言规则本身的考察,而忽略了语言的交往、沟通功能。而语用学的研究将交往职能引入语言分析,把言说者和听者之间相互理解的前提条件作为主要任务,语用学角度的语言分析强调合理挖掘交往的合理性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理解。论文第六章是针对面向文化理解的英语专业教育作为一种自由的教化实践的全面叙述。这种教育是一个贯穿文化理解精神的开放—生成的英语专业教育模式。在其整个教育过程中,英语专业教育将重温促进学习主体自由成长的本体承诺,重新找回英语专业教育的本真力量。面向文化理解的英语专业教育坚信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关系将取代制度性关系,整个教育过程将充满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并且师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将得到共同发展。 

【关键词】 文化理解; 英语专业教育; 语言符号; 教化实践; 
 

第一章导论

 

多元文化的共生形成了对英语专业教育的新要求,为了让受教育者主体能够心情愉悦地与他者相遇、相知,与这个世界共同成长,笔者开始了艰辛而又富于价值的践涉。本文所指的英语专业教育是指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培养英语专门人才的教育,有别于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育,也有别于初、高级中学英语教育。

 

第一节问题的缘起

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期待并关注着相互间的理解,英语专业教育因而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然而,英语专业教育观念的变化势必受制于沿袭至今的英语语言符号教育实践本身的"惯习”——即在历史实践中积淀而成的潜在教育行为模式,一种先于教育者存在但又赋予教育者某种社会身份的教育文化体系和教育心理习惯。正是这种“惯习"使得语言符号教育实践获得了一种深厚的历史感从而使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英语专业教育实践具有许多相通之处。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之所以英语专业教育不能在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顺势而变也许是这种“惯习”的惯性所致。英语专业教育不可能游离于它的社会环境而独善其身,因为任何社会环境的变化都会在教育中有所体现并赋予各专业教育以新的内涵、使命以及难题。文化理解缺失是当前英语专业教育实践中需要破解的难题。英语专业教育的观念在根本上就是其教育的目的,是其教育的内在逻辑,也是其教育存在的最后理由。英语专业教育观念主要关注的问题包括英语专业教育的理想、精神、职能、目标、责任以及对“英语专业教育是什么”的理性判断、“英语专业教育应该做什么”的价值取向。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人类文化的产生与继承。广义的文化包括语言,而与此同时文化又在不断地影响语言,使语言变得更加精确。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如果把它理解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那是它的广义;而其狭义就是一种动态的历史现象,意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泰勒(Edward Bernatt Tylor)认为文化是一个整体而且结构相当复杂,其中包括形而上的内容如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也包括形而下的实践能力和习惯?。从这些定义中不难看出,文化具有表、内、深三个层次,其表层是物质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器物等;内层是制度文化,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法律制度等;深层是思想、信仰、道德等,其核心是文化价值观。各种文化的价值观具有鲜明的特色,但如果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而且能够长期传承保持,当然文化价值观也会随时间和地点以及人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这些变化改变不了其内在价值观特性,故而能为不同思想的沟通提供桥梁,为理解之门提供朗匙。


第二节研究综述

对面向文化理解的英语专业教育进行研宄,有必要先弄清楚国内外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对此课题所作的研究以及这些研究所带来的影响,研宄人员对哪些问题做出过回答?在哪些方面有何进展?在哪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一、国内相关研宄英语专业教育属于跨学科的研究主题之一,这一方面可以说,英语专业教育受关注程度高,人们在不断寻求英语专业教育新策略。另一个方面也可以这样说,许许多多的新思想、新理念将很快进入英语专业教育研究的视野,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将被催生出来。学者们纷纷对文化理解的本质进行了探讨,其研宄相当活跃。将“文化理解”字段放入百链云搜索窗可得出如下数据:中文相关期刊数达6585篇,期刊文摘收录达1360次,跨越许多学科领域,如哲学、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宗教学等,由此不难看出,“文化理解”与英语专业教育有不解之缘。国内相关学者早在1994年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过文化理解理论,并将文化理解的教学分成很多类型,如讨论、辩论、提问、互相启发等类型。但真正受到学者们重视是2001年以后,从此文化理解的研宄成为研究的热点。关于文化理解的本质和意义研宄大致有五种:第一种,把文化理解认为是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通过双向交流以达到相互理解、共同学习的教学(黄忠敬,2001)。第二种,把文化理解看成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教学活动(朱德全,2003)。第三种,将文化理解视为师生平等的基础,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相互启发和讨论,来领会学习(康建琴,2004)。第四种,将文化理解教育理解为相对于传统“独白式”教学而言的,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张增田靳玉乐,2004)。第五种,将文化理解的涵义分解为两个层面即技术和理念层面的涵义。技术操作层面把文化理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以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教学为代表;理念层面把文化理解作为一种理念。教育理念预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精神,其导向性、前瞻性特征突出。有的学者把文化理解的本质理解为:民主的、平等的教育,沟通的、合作的教育,互动的、交往的教育,创造的、生成的教育,以人为目旳的教育(刘庆昌,2001)。有的则从存在论角度观察,认为文化理解是一种超越“它"(世界)与“你"(世界),建立一种精神上相遇关系的教育,即师生间思维关系上的相互转向、心灵上相互回应的教育。有的从认识论角度审视文化理解,认为是一种开放、自由探究的理性思维碰撞,是教育主体共同参与、寻求真知,启动、延伸睿智的教育(李宝庆李翠梅,2004)。有的学者甚至从四个讳度展幵文化理解在精神实质内的论述:如师生的生存方式;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意义生成的教育;贯通游戏精神的教育(张天宝,2005)。多元文化教育的研宄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全球化对教育的影响;第二是对多元文化教育所做的实践研宄。英语专业教育是教育中的一个分支,拥有教育的共同属性。因此英语专业教育和其他专业教育的文化同源。所以,考察多元文化教育的相关研宄对英语专业教育的文化理解研宄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首先,笔耕文化推荐期刊,文化维度中的全球化对教育的影响。文化维度中的全球化研宄主要力图揭示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与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多元文化间的碰撞、冲突、协调与整合的影响(赵英臣,2004;李金齐,2005);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遭到弱化因而形成文化多元的状态(张琪,2007;何青志,2008),中国文化经受碰撞后得到强化从而对自己的文化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赖纯胜,2002;刘康,2002)。教育视阈中的文化研宄主要是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的适应能力,以培养“世界公民"以及加强学生对民族危机的认同感(杨颖,2005;张雨桐,2007;杜静,2007)。教育内容视域中的文化研究主要注重双语课程、环境课程和理解课程的设置,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和各种文化的异质性(乌巧志辉,2001;李庶泉,2004)。教育方法视阈中的文化研宄主要倾向于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教学法的运用,发挥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庞红卫方凌雁,2001)。其次,多元文化教育的启示与实践重在培养与提高人们在多种文化共生的环境中的跨文化能力。有的学者对社会文化变迁以及文化对教育发展轨迹的影响加以深入研宄以实现人类和平、自由和正义的愿望(万明钢白亮,2009;霍力岩李敏谊,2005;龙黎,2007)。教育的传递、传播和创造文化的功能体现在对文化的选择、改造与重组的过程之中(和学新,1997;徐学莹,1997)。对多元文化教育的观点有两种:一是捍卫中国本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阐释本土文化精髓,促进异文化的认同,坚守民族文化个性(陈明红,2004;高捷,2005;刘燕玲,2006;李海亭,2008)。


第三章文化理出的时代背景 .............................. 45
第一节文化理解難蔽..............................  45
第二节多元相遇与理解的凸显..............................  56
第四章可能性的羿说..............................  65
第一节经验性分析..............................  65
第二节可能性证..............................  73
第五章语言符号研究与英语的知性教育.............................. 88

第六章英语专业教育的愿景与教化实践

 

英语专业教育的愿景可以理解为英语专业教育希望达到的目标。多元文化共生时代的现代语境需要文化间的对话与理解。英语专业教育存在的价值在于促进中西文化的互动与交流、增进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对话与理解,如果把英语专业教育的目标仅仅锁定在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把全部精力都集中于语言符号教育与技能训练之上,那么英语专业教育的本真将会越来越疏远。教化实践是以教育认识为基础的实践活动,基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活动各要素内在的联系;二是教育认识对教化实践活动的影响。如果说教育理论是对教化实践的抽象把握的话,那么教化实践则是具体地把握和处理教育活动内在关联旳活动。第一节英语专此教育的愿景国家科学事业的发展依赖专业人才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追求文化真理、发展科学技术知识、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引领和推动社会文化向前发展。英语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在多元文化共生的现代语境中它能否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直接影响到大学的生机与活力。面对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活动,多元文化间的理解已成为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然而英语专业教育的实践状况却令人堪忧。一、实践中的隔离英语专业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已呈现出与其本真隔离的状态?。表面上的繁华如时空以及规模等的突破、英语终身教育观念、英语专业教育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张,各种机构、媒体、互联网络层出不穷,社会和个体的英语教育需求增多、英语专业本科教育以及硕士、博士研宄生英语专业教育规模越来越大、人数不断递增?。但内在深处的弊端和危机正慢慢袭来。第一是日趋弱化的人文性内涵让人忧心忡忡。英语专业教育把目标锁定在其实用性之上,一切以满足个人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从而让自己步入功利化之险境。英语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能为世俗化需求服务的高级“应用型”英语人才。学习主体来学校接受专门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技之长,为日后获得好工作创造机会,掌握专业本领;教师来学校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技能,实现自身的生存需求。在这种教学目的的指导下,可想而知其课程设置、评价标准都会以适应现实社会需要为尺度,但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模式正渐渐地淘尽英语专业教育的人文性内涵气第二是英语专业教育的本真意义逐渐疏离。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如初中、高中的英语学习,重视并突出语言符号与技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手段,但在语言学习的较高阶段,如英语专业阶段的英语学习,如果把精力还全部集中于语言符号教育与技能训练,那一方面浪费了学习主体宝贵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则阻碍了学习主体在其他方面,如思维判断、文化理解等的发展。另外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中的人文性知识的比重越来越少导致英语专业受教育者在批判性思维上的低能;对中西方文化知识了解不够因而难以承担或胜任中国文化传播国外的重任,难以进行异文化间的对话和理解;英语专业教育过分型塑受教育者的外在特征,即特别关注学习者知识以及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与掌握;片面注重对其进行语言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学习者语言本身表达的流畅。但忽视对受教育者内在的思维、逻辑判断力的培养;忽视受教育者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能力养成;忽视教学活动中人文性知识的渗透。其后果是漠视学生个性发展、疏离英语专业教育的本真意义与价值。第三是英语专业管理与教育中的模式泛滥。模式对于开发软件相当重要,但如果无限制性地运用于人文学科,带来的后果将是漠视人性、忽视人的个性发展。英语专业教育方式和内容已基本上实现了模式化。课程中的知识化模式,教师教学方法的模式化,电子课件、多媒体教学的模式化都已经成为衡量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业务素质以及教学质量的指标。另外还有英语专业教育的评价与管理的模式化。管理者们根据模式化的管理指标体系对管理目标层层分解,给予每一分支一定量的权重。模式化的标准还被运用于教师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的发展水平之上。这种规范性、制度化、体系化的常规模式往往会对后来者产生规约作用,世代沿袭,而后又形成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组织形式、过程等的模式化?。

 

结论

 

英语专业教育由于多元文化的共存而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英语专业教育归根结底是遵循特定文化原理与逻辑的文化教育过程,虽然它在历史上距离其教育本义时远时近,甚至还曾发生过与人文本性背离的现象,但是,无论屡遭怎样的失望,英语专业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都不能从她的魅力中脱身而出。英语专业教育永远是一个需要智慧来完善也呼唤智慧来创造的领域。教育是“成人”的事业,其本体承诺是促进人的成长。文化理解是人类生存的活动,蕴涵着社会生活赖以持存的社会理性。用文化理解的智慧来完善当代英语专业教育既是对英语专业教育中倾全力于语言符号的教育现象做历史性分析、批判和推导的结果,又是对英语专业教育前景的开拓与探索。面向文化理解的英语专业教育将使英语专业教育重新围绕人文本性而展开活动》面向文化理解的英语专业教育正视和珍惜个体自主发展规律。人是一切关系的总和,个体要在与他者的互动关系中显示和提升自己,需始终保持开放的姿态。英语专业教育的开始不是基于学校、教师对英语专业教育的需要而一定是学生需要学习英语专业知识。面向文化理解的英语专业教育能召唤个体的表达、参与的热情,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与构建自身的需要。文化理解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但更重视学习者对教育内容提出质疑、对文化碰撞能够亲身体验的机会和主体权利,从而调动学习者自我教育的积极性。面向文化理解的英语专业教育能够保证其过程与目标的一致。在文化理解的教育过程中,多元主体彼此之间,主体与课程文本之间,甚至母语课程文本与英语课程文本之间借助语言符号实现文化共享、双向融和以及意义的创生,其活动的灵魂不仅仅在于帮助师生认识世界,还在于它能引导师生走出狭溢视界,获得对世界文化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以及深层的价值观的理解,促进中西文化的互动与交流、促使不同语言文化世界的相互对话与理解以及对同一事物的共同理解。面向文化理解的英语专业教育是成就个人同时成就社会的实践。现代社会的多元性使这个世界中的所有成员身份平等,彼此之间保持平等的主体关系,因此肯定、尊重他者的主体地位与权利,具有清醒的危机、依存与合作意识是满足提升自己以及他者以维护、推进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让自己与他者在思想碰撞中形成共识,在内心世界建立起与类本质的联系,在文化理解中学会与他者共同生活。诚然,面向文化理解的英语专业教育相对于现实而言还是一种向往,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人类总是习惯于带着怀疑的目光看待新鲜事物,即使某些行为方式己经失去存在的理由,还会长期被继续保留下来。我们当前正在进行语言符号教育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就是在语言符号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会采取自己曾经接受过的教育方式来对待他们的学生或者他们的孩子。这种模仿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它使英语专业教育逃避这个时代最迫切、最深刻的需要。本文对于英语专业倾全力于语言符号教育现象的否定态度与对于面向文化理解的英语专业教育的肯定态度同样鲜明和坚决,但对于面向文化理解的英语专业教育的论证和建构只是一种探索,其理论与实践的转换还有待进一步研宄与完善。面向文化理解的英语专业教育一经被送到这个世界上,就不再独属于某一个人,笔者期待关注这个“公共事物”的同仁的对话并在对话中学到更多宝贵知识、获得更多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 何玲梅.  英语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向度[J]. 外语教学2013(02)
[2] 何玲梅.  论多元文化共生时代英语专业教育的价值取向[J]. 教育科学2012(04)
[3] 陈晓敏.  文化视界下的西方大学理念解读[J]. 黑河学刊2011(06)
[4] 胡文仲.  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思考[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01)
[5] 徐波.  英语“全球通用语”地位的形成与双重影响[J]. 外国语文2010(05)
[6] 杨金玲.  如何正确认识全球化下的文化多元化[J]. 理论界2007(11)
[7] 邓永芳.  文化现代性矛盾逻辑与和谐现代性的诉求[J]. 重庆社会科学2007(10)
[8] 邓凡,王贤.  民主、平等、对话与理解——从哲学解释学视角解读师生关系[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07)
[9] 吴小鸥.  大学课堂文化人格的共生与化育[J]. 高教探索2005(06)
[10] 邵波.  哲学解释学视角下的师生关系重构[J]. 教学研究2005(05)

 




本文编号:11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1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3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