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发展:质性研究路径选择
本文关键词: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发展:质性研究路径选择
【摘要】:本文提出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发展的质性研究路径选择议题,着重讨论了其合理性、必要性、制度保障等内容。文章重点讨论了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中比较的不充分性问题,具体表现为:比较单位的整体性和局部性之间的矛盾,对象国之间教育优势和劣势的比较认知差距,比较单位的历史性和当代性之间非一致性,比较单位的文明性和现实性之间的落差,比较单位实践论和认识论之间的不可通约性,比较单位的本体论和价值论之间的不可调和性,比较单位之间的时间错位性,比较教育学者的研究身份在本土性和他国性的研究对象选择上的分隔性,比较教育理论建构的中国力量不足。进而论证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发展的质性研究路径选择的必要性,并提出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发展的质性研究路径选择的制度保障的建议。
【作者单位】: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分类号】:G40-059.3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比较教育研究常常因为研究某一个国家的教育而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教育而被误解为不是比较教育研究。多数人认为,今天比较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很少有两个国家以上的比较论文,为此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即单一国家的教育研究不是比较教育研究。在我们看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蒋衡;70年代以来西方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质性”取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2 高亚杰;饶从满;;现象学方法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应用[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3 蒋凯;;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相关问题分析[J];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4 吴剑丽;;质的研究方法与比较教育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5年06期
5 周成海;;论质的研究方法在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应用[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6 苏其宏;周雪梅;;从“地方性知识”看比较教育研究的本土关怀[J];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光,孙启林;全球化与本土化视野下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再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2 刘徐方;;试论质性研究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运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3期
3 孙自挥;高晓芙;黄亚宁;;我国PCK研究取向的审视[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年02期
4 冉源懋;;论全球化语境中质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运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王彩琴;王瑞平;王彩云;;借助图象,把握规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12期
6 沈卫华;比较教育学研究范式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争[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王根顺;路丽娜;张艳增;;“质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J];理工高教研究;2009年04期
8 白春燕;;比较教育学的本土研究与自主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08期
9 刘聃;曲绪纲;;论当代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质性取向——兼谈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李长吉;;论农村教师的地方性知识[J];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杨素萍;比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袁利平;本体存在与视域融合[D];西南大学;2009年
4 褚远辉;比较教育的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关晶;西方学徒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莹;“职业性”:德国职业教育本质特征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涛;比较教育认识论[D];西南大学;2014年
8 刘大伟;承继与嬗变:陶行知研究的学术谱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利丹;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杨龙晶;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的叙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薇;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探析[D];河北大学;2011年
4 王喜娟;从文化因素研究到“文化研究”: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毛慧芳;中美英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6 曹代学;价值理论的比较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7 苏世奇;云南高师本土音乐教育可行性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09年
8 于丽;PISA数学素养测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潘瑜;贵州省凯里市湾水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D];贵州大学;2010年
10 吕品晶;中外旅游教育实践教学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亚妮;霍姆斯与埃德蒙·金比较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2 张云;国际比较教育当前的问题及发展的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03期
3 罗婉明;比较教育两大主流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4 方展画;国外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及其研究方法论的演变[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5 朱旭;民族—国家和比较教育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6 丁邦平;国际比较教育的若干方法与理论——兼谈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7 李树英;;现象学方法在教育科学中的运用[J];中国德育;2006年07期
8 叶舒宪;“地方性知识”[J];读书;2001年05期
9 卢晓中,喻春兰;当代比较教育学方法论的发展趋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杨翠琴;;比较教育中的本土化问题探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辉富;教育研究的现象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冬梅,刘金菊;中美比较教育研究的文献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S1期
2 徐小洲;论当代比较教育研究的对象[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3 谢安邦;阎光才;;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3期
4 卢晓中;比较教育研究的性质评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2年05期
5 李现平;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第11届年会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6 蒋衡;70年代以来西方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质性”取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7 延建林;80、90年代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主题的演变[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8 ;《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总目录[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9 程方平,王桥英;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研究的使命与作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高益民,王春华;“九五”期间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进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严奇岩;;王国维与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蓝建;;全球化背景下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视角——也是一种公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3 陈时见;;论雷沛鸿的比较教育研究与应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孙河川;;教育效能与学校改进研究的引领者和推动者[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9-2010年度][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柯森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比较教育研究从“借鉴”到“理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朱永新;规范严谨的比较教育研究作品[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月玲;梅斯曼与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民族志方法[D];河北大学;2008年
2 郑佳;试论比较教育研究中“比较”的单元与路径[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喜娟;从文化因素研究到“文化研究”: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元伟;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文化因素思考[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86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186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