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技术增强的学习空间的特征与要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19 00:19

  本文关键词:技术增强的学习空间的特征与要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技术增强的学习空间 内涵 特征 构成要素


【摘要】:技术增强的学习空间是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支持师生间和学生之间的交互,鼓励学生参与,最终达到学生的深度学习而构建的用于学习的场所。它既是用于学习的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有机耦合,又是包含了学习活动中各参与者心理作用的心理空间,还是由各种学习活动和事件构成的社会空间。技术增强的学习空间应该具备人性化、灵活性、交互性、智慧性、连续性五个基本特征,包括物理环境与服务、空间规划、陈设、信息技术四个构成要素。
【作者单位】: 西藏民族学院;华东师范大学;
【基金】:香港裘槎基金资助项目“用户接受技术增强的学习空间的影响因素” 陕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编号:SGH140830)“基于微课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14年西藏自治区高等院校教师实践实战能力提高计划项目“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应用实训”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室、实验室等教学空间的设计与优化一直以来都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不同的物理环境和空间布局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影响[1],研究成果对于改进教学空间的设计、建立通用的教学空间建设标准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与上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欢欢,岳巍,申得民;冬季教室空气质量对学生疲劳的影响[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6期

2 何克抗;;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3 吴刚;;奔走在迷津中的课程改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年04期

4 田慧生;教学环境论[J];教育研究;1995年06期

5 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6 李曙婷;李志民;周昆;张婧;;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研究[J];建筑学报;2008年08期

7 段兆兵;;论教学空间及其创设[J];课程教学研究;2012年01期

8 马治国;岳建军;李欣;聂莹;孙叶;;小学教室内部色彩的设计原则及其应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雷萍艳;;学习效率与室内温度关系的一个实证研究——以广东湛江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年08期

10 许亚锋;赵博;;教师使用学习空间的影响因素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莉;;教学中师生时空阻隔的消除策略[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2 彭虹斌;;比较教育功能的时代转换:从借鉴到理解[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3 高政;;英国价值教育概况与对中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4 陈向明;;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5 韦永强;;教师个人教育理论的构建[J];成功(教育);2010年05期

6 梁嘉;彭习梅;;对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研究的若干思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朱成科;;分化与整合:论中国教育学的学科范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雷云;;教育知识基础观探新[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朱永海;张新明;;论教育信息系统的演进——兼论教育信息生态的形成[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7期

10 汪基德;;由教育信息技术的定义所想起的问题——兼论教育技术学与教育学领域中概念的泛化与歧义[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雍潜;李龙;谢百治;潘克明;陈丽;董玉琦;韩锡斌;;《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课题报告[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2 许淑惠;董海广;马恬蕾;;太阳能烟囱辅助教室混合通风的温度分布特征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杨燕燕;论教育实践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红霞;教学工程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定;在线学习(WBL)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周霖;教育理论思维与教育理论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立忠;课堂教学视域下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魏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洁;移动技术支持的大学英语混合式听说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登科;非线性学习策略下基于ASP.NET教学平台的设计和开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宏卓;小学教室物理环境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红敏;南京晓庄学院顶岗实习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游荔密;高教版与语文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数学(基础版)第一册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相瑞;技术支持的农村客家方言儿童汉语语音意识训练研究[D];深圳大学;2011年

6 陈丽;问题与对策:南京小学教室室内环境设计调查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王鹏;建筑系馆空间特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郝安利;幼儿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关系之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杨春英;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理性转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田力;图书馆学习空间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美凤;解析美国教育技术的三条历史发展线索[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2 顾明远;;教育公平与和谐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3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4 杨开城;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发展现状的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6 祁映宏,赵明星;论教学模式演化的规律及其特点[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7 张良;刘茜;;彰显孔子“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现代魅力——基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阐释[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黄荣怀;江新;张进宝;;创新与变革: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焦点[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4期

9 黎加厚;e-Education:电化教育的新定义──关于《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英文译名更新的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10 乔立恭;在进展中对电化教育再认识[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洁;适应素质教育的城市中小学教学单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娟;对“学习空间”及教与学行为的再审视[J];丹东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2 刘海韬;喻姣;;高校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与思考[J];软件导刊;2010年01期

3 陈向东;许山杉;王青;蒋中望;;从课堂到草坪——校园学习空间连续体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11期

4 陈向东;高山;金文;;多显示学习空间的开发与应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年06期

5 程守田;;实施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实现教育水平跨越式提升——快速实现革命老区临沭全县师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年24期

6 乜勇;姜婷婷;;基于电子书包的个性化学习空间的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3年03期

7 张再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助推新课改实现革命性突破与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年02期

8 程守田;;实施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实现教育水平跨越式提升——快速实现革命老区临沭全县师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年01期

9 杨俊锋;黄荣怀;刘斌;;国外学习空间研究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06期

10 张再富;;学生用空间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根本——兼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晓对“空间革命”的论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广新;;网络环境下学习空间的特征分析[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胡红;;创设开放式科教学习空间,促进幼儿自主学习[A];责任·创新·发展——上海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辅导论文征集论文汇编[C];2008年

3 江涛;钱旭;;基于有向超图的最优学习空间[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李应明;;英语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5 黄屹慧;;语文老师,你会“加、减、乘、除”吗?[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何春华;;基础护理的主动性教学法[A];全国护理行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特约通讯员 雷海泉;给学员创造更大的学习空间[N];解放军报;2003年

2 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 张卓玉;尽一切可能拓展学习空间[N];中国教育报;2012年

3 记者 章仙踪 李伦娥 通讯员 廖镇卿 刘茜;湖南职业院校推广空间教学[N];中国教育报;2012年

4 ;新干线,让湖南职教精彩无限[N];中国教育报;2014年

5 记者 张惠娟;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通[N];人民政协报;2012年

6 记者 路熙娜;新区小学试点“智慧校园”[N];滨海时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李见新 通讯员 周欢欢;教与学发生新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刘华蓉 王强;学校建筑如何满足教育需求?[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魏海政;农村师生“云平台”上共享优质资源[N];中国教育报;2013年

10 易希平 刘洪宇 唐春霞;推进空间融入教学过程[N];湖南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娟娟;多屏学习空间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田力;图书馆学习空间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巧云;高等院校高效率学习空间的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4 刘婕;广州地区大学校园户外学习空间的布局与设计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5 武彦娇;网络教学空间的应用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郝倩;普适学习空间中情境建模及推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06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306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1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