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程度与分配公平感:结构地位与相对剥夺视角下的双重考察
本文关键词:教育程度与分配公平感:结构地位与相对剥夺视角下的双重考察 出处:《社会》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结构决定与相对剥夺的两种视角,本文研究发现了教育程度对收入分配公平感的复杂影响路径。教育程度作为优势性地位获得,对分配公平感存在正向影响。教育程度越高,收入分配公平感越强。但这种正向影响也存在条件性:教育作为个人地位投资,激发相应的回报期待,随着基于教育投入的期待收入与实际收入差距的扩大,这种正向影响会降低,且教育程度越高,降低的幅度越大。这一条件性的发现有利于解释既有研究的矛盾结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涵:当教育投资作为"制度化手段"无法实现地位获得这一"文化目标"时,这种"断裂"可能会引发"分配不公"的心理失范。
[Abstract]:Based on the structure and relative deprivation of the two perspectives,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complex effects of education on income distribution path fairness. Level of education as the dominant position, the distributive justice has a positive impact. The higher the education level, income distribution fairness stronger. But the positive effects are conditional: education as the status of the individual investment, stimulate the corresponding return expectations, with the expansion of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and the actual income expectation based on income gap, this positive effect will be reduced, and the higher the education level is, the greater the amplitude reduce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onclusion of this conditional found help to explain the existing research, has important social implications. When the education investment as "institutional means" to achieve the status of this "culture", this "fault" could lead to "unfair" psychological anomie.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社会学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1AZD022)的支持~~
【分类号】:G40-054
【正文快照】: 本文曾于2014年7月在“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分层与流动论坛”上宣读,感谢李黎明、叶华等评论人的点评与建议;论文修改过程中,程诚博士给予本人很大的帮助,《社会》匿名评审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也使得本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此一并致谢。文责自负。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罗楚亮;;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及其分布特征[J];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2 吴菲;;不公平有几何?——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公平感的测量[J];兰州学刊;2010年05期
3 李汉林,李路路;单位成员的满意度和相对剥夺感——单位组织中依赖结构的主观层面[J];社会学研究;2000年02期
4 李春玲;文化水平如何影响人们的经济收入——对目前教育的经济收益率的考查[J];社会学研究;2003年03期
5 刘精明;;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与人力资本收益[J];社会学研究;2006年06期
6 李俊;相对剥夺理论的价值论视角[J];学海;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泽云;;教育收益率估算中的几个方法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1期
2 廖娟;;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与教育选择——基于个体风险态度的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3期
3 刘泽云;;教育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结构效应和价格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张宏军;;弱势群体“教育致贫”及其规制[J];长白学刊;2010年02期
5 宁光杰;;教育扩张能改善收入分配差距吗?——来自CHNS2006年数据的证据[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6 杨新铭;王博;;个体、部门与家庭特征对城镇人力资本的影响[J];财经研究;2009年10期
7 丁重;邓可斌;;政治关系与创新效率:基于公司特质信息的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10期
8 王伟,武中哲,成锡军;国内学术界关于“单位制”的研究综述[J];发展论坛;2001年03期
9 曾昱;;中国中产阶层的社会心理亚健康状况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王改性;;“因教致贫”的社会后果及其规避[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申涛;和荣;楚文杰;周晓娜;;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微观分析——对教育收益率的初步估计[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李彦博;;中国单位组织中的成员依赖心理[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泽云;;中国城镇地区私人教育收益率研究述评:1981-2001年[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4 武向荣;;中国农民工人力资本收益率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杨娟;孟大虎;;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实证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吴春芳;;北京市城镇职工个人教育收益率的初步估算——基于北京市城镇职工就业状况调查[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廖娟;;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与教育选择[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于晶莉;谭业庭;;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与出路探析[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袁庆宏;张田;;雇员职业生涯发展中职业成长的驱动作用研究——基于MBA学员深度访谈与自传资料的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黄嘉文;;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与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基于CGSS2005的数据分析[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张仿松;财政教育投资及其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陈瑞祥;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定价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丁重;政府干预与中国创造性破坏缺乏: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6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红涛;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本收益差异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郑震;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9 李汉宗;农民工群体的内部差异:社会流动与社会网络[D];武汉大学;2011年
10 习明明;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变动趋势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军;突发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肖海姣;辽宁省宏观经济投资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叶环宝;职业分割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朱璐璐;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人力资本投资及收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赵辉;高等教育事业单位功能目标和系统环境的演变[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段彪永;群体性事件的犯罪学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桑操;我国教育回报水平的估算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张培培;企业特征与收入不平等[D];复旦大学;2011年
9 范嫣红;相对剥夺理论与外来人口犯罪[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张迪;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忠孝,刘水林;公平分配问题的法与经济伦理学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2 刘小玄,李利英;改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3期
3 赖德胜;中国教育收益率偏低新解[J];河北学刊;2001年03期
4 李万青;国有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历史流变及弊端的反思[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5 李锋亮;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筛选假设的验证[J];经济科学;2004年02期
6 李雪松,詹姆斯·赫克曼;选择偏差、比较优势与教育的异质性回报∶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7 齐良书;;国有部门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对教育收益率的影响——对1988-1999年中国城市教育收益率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5年04期
8 李锋亮,丁小浩;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中教育促进劳动生产率作用的实证检验[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9 王思斌;“相对剥夺”与改革环境的建造[J];社会科学;1988年03期
10 于显洋;单位意识的社会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199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龙建,何勤;对组织中员工公平感的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颜曦;吴敏;陈善国;;企业员工公平感现状及激励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薛洁;;关注公民公平感——我国部分公民公平感调查报告[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4 陈宝玲;;增强企业员工公平感的思想工作有效路径构建[J];才智;2013年15期
5 丛戎,管华;不公平感的成因探析[J];兰州学刊;1990年02期
6 林登平;浅析当前社会的不公平感[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7 叶国萍;;大学生社会公平感的结构与测量[J];人才资源开发;2014年10期
8 赵波;企业员工分配公平感及管理建议[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9 孟天广;;转型期中国公众的分配公平感:结果公平与机会公平[J];社会;2012年06期
10 ;评所当评 奖所当奖[J];中小学管理;199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也壮;;企业员工公平感形成、发展的动态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2 杨金廷;方兵;孙景霄;裴慧慧;刘庆连;;基于未确知测度模型的组织公平感评价及应用研究[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冯夏影;王沛;;个体主观公平感对幸灾乐祸现象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王文君;;高校教师的组织公平感研究[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孙赛;余荣军;;自我优势和自我劣势下的公平感及神经机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马跃如;程伟波;段斌;;组织公平感对员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非典型雇佣关系的视角[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高日光;凌文辁;孙健敏;;中国员工组织公平感的实证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赵维良;;公务员组织公平感对工作满意度及关联绩效的作用[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李爱梅;刘志刚;凌文辁;;内部招聘的组织公平感:影响及对策[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刘璐;林雨雁;王晓钧;;婴儿公平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琼;影响社会公平感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N];光明日报;2005年
2 珠海特区报评论员;切实保障公平提升幸福感[N];珠海特区报;2011年
3 佚名;公平感,,公司治理的基石[N];就业时报;2007年
4 姜峗;公平感比增加财富更重要[N];中国改革报;2012年
5 姜峗;获得公平感比财富增加更重要[N];济南日报;2012年
6 姜峗;公平感比财富增加更重要[N];联合日报;2012年
7 ;人类天生具有“公平”观念[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8 吴旭阳 厦门大学法学院 厦门大学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公平感”或源于自然演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鲜林;运用“公平理论”维护职工利益[N];四川日报;2003年
10 王捷;“幸福感”西高东低折射公平差别[N];青岛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庆娟;应聘者甄选程序公平感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周浩;组织员工分配公平感的社会比较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张永军;绩效考核公平感对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骆静;知识员工绩效评估公平感及其对工作态度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媛;中国青少年社会公平感的结构与测量[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沈绿野;领导—成员交换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组织公平感的中介作用[D];厦门大学;2009年
3 秦凌娟;公平敏感性与员工组织公平感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战兴;组织公平感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张惠晨;组织公平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6 张光曦;消费者对涨价的价格公平感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刘亚;组织公平感的结构及其与组织效果变量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袁磊;提升胜利油田黄河钻井固井公司员工公平感与工作满意度的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赵希;企业员工组织公平感对沉默行为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周周;服务公平感对抱怨行为的影响:服务失败类型与关系状态的调节作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65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365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