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名师的隐性意喻、价值异化及多维矫正

发布时间:2018-02-28 19:29

  本文关键词: 名师 隐性意喻 价值异化 多维矫正 出处:《教育科学研究》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名师是官方价值的颔首、社会价值的延伸及个人价值的标杆。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关于名师的价值取向却时常出现偏离,具体表征为本体异化、评价异化和价值异化,这些异化导致名师本真意蕴失落。因此,名师价值亟待复归,复归的着力点则在于名师评选途径、监督途径和成长途径的矫正。
[Abstract]:Famous teachers are the nods of official value, the extension of social value and the benchmark of personal value. However,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famous teachers often deviates,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alienation of ontology, alienation of evaluation and alienation of value. These dissimilations lead to the loss of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famous teachers. Therefore, the value of the famous teachers needs to be restored urgently, and the focus of the reversion lies in the correction of the ways of selecting, supervising and growing up of the famous teacher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教育学青年基金“中小学名师地域文化个性的形成及其支持机制研究”(EAA13012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傅淳华;杜时忠;;论学校制度情境中的教师平庸之恶[J];教师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2 邓光明;冉泊涯;;新时期名师特质及其成长途径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红军;沈玮玮;;中西视野下的荀子“礼法”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2 江泓;;电视新闻短评初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陈兆肆;;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4 朱霆;;福柯权力空间理论的建筑学解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解元勋;;福柯与苏打绿——关于权力、认同和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6 李雨峰;;枪口下的法律——近代中国版权法的产生[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7 毛晓秋;;法律的驯顺与政治的审慎——解读霍布斯《一位哲学家与英格兰普通法学者的对话》[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8 时飞;;网络空间的政治架构——评劳伦斯·莱斯格《代码及网络空间的其他法律》[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9 薛峰;孙燕;;朝花夕拾:现代性的三重维度与中国电影研究之关系[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王彦丽;元林;;信息技术现代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影响与解决路径[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志运;钟佳桂;莫云生;;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知识权力中心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龙永干;;蜕变的努力与“革命”的焦虑——鲁迅“左联”生存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建;;后现代消费社会身体的走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易全勇;辛竹叶;;课程知识选择与社会控制——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49-1956)课程运营为个案[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马锋;;超越民族志:在解释中探寻可能之规律——传播民族志方法新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6 邓素文;;从提问方式看近现代课程知识价值观的变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费小平;;“语际书写”/“跨语际实践”:不可忽略的文化翻译研究视角[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郭玉琼;;发现秧歌:狂欢与规训——论20世纪40年代延安新秧歌运动[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9 周永平;;学生“非正式群体”与和谐校园建设[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周琳轩;;从全景敞视主义角度解读《无名的裘德》中的两位女主角[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姜文秀;美国“囚犯战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宋文静;初中生课堂违纪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5 余胜;认罪从宽制度刍议[D];湘潭大学;2009年

6 王云;初中班级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管理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7 陆国娟;中小学生负担结构优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庞建涛;农村初中教师生存状态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建风;小学师生日常交往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旭华;我是一名校本培训者[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杜时忠;;制度何以育德?[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吴义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研究思想[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3 何兆武;;自然权利的观念与文化传统[J];学术月刊;1987年03期



本文编号:1548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548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3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