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教育智慧的样态及生成
本文关键词: 价值教育智慧 教育情感 教育意志 教育信仰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价值教育智慧是教师对教育的属性满足自身需要的关系的合理评价,其样态表现为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信仰。教育情感是价值教育智慧的基础,教育意志是价值教育智慧的动力因素,教育信仰是价值教育智慧的最高追求,三者有机统一于价值教育智慧中。教育知识转化为价值教育智慧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教师通过构建教育知识的理想形态和运用教育知识正确地评价自己,能够化教育知识为价值教育智慧。
[Abstract]:Value education wisdom is the teacher's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ttributes of education and his own needs, and its manifestations are educational emotion, educational will and educational belief. Educational emotion is the basis of value education wisdom. Educational will is the motive factor of value education wisdom, education belief is the highest pursuit of value education wisdom, the three are organically unified in value education wisdom. It is necessary to transform educational knowledge into value education wisdom. Moreover, it is possible that teachers can turn educational knowledge into valuable educational wisdom by constructing the ideal form of educational knowledge and correctly evaluating themselves by using educational knowledge.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
【分类号】:G40-0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潘洪建;知识本质:内在、开放、动态——新知识观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吉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的价值实现观探析[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2 付长珍;宋儒境界的价值蕴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宗婷婷;;试论蒲松龄俚曲的个体价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4 熊伟;;建立面向与通往“智慧”的普通图书馆学科体系[J];图书与情报;2012年01期
5 甘露,毛小庆;素质教育应重视教师人文精神的塑造[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李风燕;张焕远;李义勇;;互联网呼唤道德自律[J];时代教育;2007年23期
7 王新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方向和理念[J];滁州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万光军;;从仁智到仁义:孔孟思想的重要转承[J];道德与文明;2010年03期
9 洪燕妮;;《论语》的道德自由精神探析[J];道德与文明;2012年01期
10 梁金霞;;中国公民教育的历史观照与当代价值[J];中国德育;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臧宏;;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许全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突破——读冯契的“智慧说”[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3 黄赞梅;;浅议新时期文学论争中的人性理论[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蔡志栋;;现代和谐的哲学基础——以冯契哲学为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5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7 姚站军;;人自身可持续发展价值维度:人的伦理本质和伦理的人本质[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慧霞;张斌;;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自主发展型德育[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3年
9 许瑞芳;;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理论与方法[A];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论丛(第2辑)——思想政治教育新探索[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建忠;唯物史观视域中曼海姆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岩;重建理想的自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大学;2011年
5 林海燕;马克思自由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6 王明荣;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激励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刘菊;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及其视角下的教与学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袁晓妹;人性自由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9 王煦;陆象山心学美学智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吴先伍;现代性的追求与批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孟勇;试析王夫之“理势合一”的历史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钱黎敏;《老子》之“俗”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盛喜;冯契对王阳明、黄宗羲工夫论的考察与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覃家张;论冯契的“一致而百虑”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魏国栋;梁启超《新民说》中“义务”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罗玉欢;综合融通,,即瞬喷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莹;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妍;王玫舞蹈创作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尹军;语文教学的多媒体情境创设[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正善;;“慧”视界下的“教育智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13期
2 谢兆水;;教育需要智慧——读《教育智慧引论》有感[J];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22期
3 梁宇学;影响教师获得教育智慧的因素[J];基础教育参考;2005年08期
4 冯洪荣;提升教师核心发展力 激活教育智慧[J];基础教育参考;2005年08期
5 石中英;教育智慧的根源[J];基础教育参考;2005年08期
6 李奕;;尊重:是生活态度,也是教育智慧[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6年01期
7 蔡呈腾;;教育智慧来自学生[J];教书育人;2006年07期
8 刘笑琴;;等待是一种教育智慧[J];师道;2006年04期
9 梁咏梅;;提升我国教师教育智慧的措施[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2年09期
10 王晓春;;教师如何生成教育智慧[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2年Z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贺素芝;;从教师成长的角度谈教育价值[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成尚荣;孔子教育智慧与学校文化品格[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岳娟红 实习生 姜雯琦;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N];太原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王友文;千万教师托起祖国教育大厦[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记者 王强;省暨长春市庆祝教师节大会隆重召开[N];吉林日报;2012年
5 邱广欣;教育无痕是一种智慧[N];中国教师报;2006年
6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院长 劳凯声;多一些教育智慧 少一点时尚盲从[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韦铭邋通讯员 屠康敏 陈骏;“借孔子教育智慧推进素质教育”[N];南京日报;2007年
8 记者 徐阳;省暨长春市庆祝教师节大会召开[N];吉林日报;2010年
9 福建省厦门市语文教育研究院院长 许序修;校长发展重在形成教育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本报特约通讯员 方敏 本报记者 凌浩;百万师生共享教育幸福阳光[N];安庆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芳;教育智慧生成机制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茜;教师教育智慧的教育现象学透视[D];宁波大学;2008年
3 王卫华;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智慧[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韩大林;教师教育智慧的涵义、基本要素及生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5 郭晓娜;论教师的教育智慧[D];西南大学;2007年
6 张冬玲;教育智慧与教师成长[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丹洁;探寻“三生”教育智慧[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贤艮;教育智慧的形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王宇琼;论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D];山西大学;2013年
10 李彦丽;教师教育智慧的表征与生成[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49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549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