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再谈我国“尊师重教”传统道德衰落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8-03-09 18:18

  本文选题:尊师重教 切入点:学生观 出处:《亚太教育》2015年3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光辉的职业,然而我国尊师重教的传统延传至今,社会地位每况愈下。笔者从新课程的学生观、国家的人文关怀、失业率、教师自身素质等方面探究"尊师重道"传统衰落的原因,以期能为恢复"尊师重教"提供有效策略。
[Abstract]:Teachers are regarded as the engineers of the human soul and the most brilliant profession. However, the tradition of respecting teachers 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spreading, and the social status has been deteriorating.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of the tradition of respecting teachers and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ir own qua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restoring "respecting teachers 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作者单位】: 闽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分类号】:G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志业,栾开政,李卫东;教育过度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2 邵晓枫;廖其发;;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对我国当代师生关系理论构建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1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确辉;拓宽大学毕业生就业门路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1期

2 程爱军;蒋梅苏;袁世雄;;和谐视角下的师生关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阮立华;;试论高校扩招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缓解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4 王启万;王峰;;过度教育对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9期

5 刘艳辉;;教育过度与我国研究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年01期

6 马桂兰;李静;;经济学视角下“过度教育”的多因素分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年05期

7 戴树根,钟秋明;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特征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8 易莉;耿德英;;试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度假象的成因及对策[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周翼翔;王学渊;;信息不对称下的过度教育问题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01期

10 史萍;汪伟;;论教学视域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J];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军利;过度教育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陈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邝小文;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人力资本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周劲松;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教学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贺尊;教育信号的经济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张宝蓉;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刘志业;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社会主义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9 宋强;我国特殊教育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颖君;德育视角下的高校师生关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张倩;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与大学生就业[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娇;论民主型师生关系的迷思与重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丁传伟;北京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北京奥运时期就业状况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陈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刘爽;大学生就业信息传播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徐欢;政府视角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雷盼;国外高校毕业生失业治理经验及其启示[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李肖璇;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10 刘彬凤;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决策的经济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雁华;论文化反哺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2 张彦君;师生关系的心理学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3 王金云;论建构主义的师生角色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邵波;哲学解释学视角下的师生关系重构[J];教学研究;2005年05期

5 徐洁;民主、平等、对话:21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12期

6 冯建军;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7 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观的转换[J];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8 范红霞;论“同伴探索”式师生关系模式[J];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9 李方;后现代教学理念探微[J];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10 鲍聪;生存论视野中的师生关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读书无用论滋生的内在机理[J];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07期

2 吕臣;冯玉平;;实现我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反思新“读书无用论”[J];未来与发展;2006年09期

3 徐鹏;;用教育投资的观点透视新“读书无用论”现象[J];成功(教育);2008年08期

4 付婷;李化树;;对农村新“读书无用论”的深层反思[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01期

5 张翔;;农村新“读书无用论”对中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6 叶祝颐;;“读书无用论”死灰复燃背后的真问题[J];中国就业;2013年03期

7 何国恩;;对“新的读书无用论”的一些思考[J];广东工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8 刘玉堂;李学林;;新“读书无用论”产生的根源[J];川北医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9 林良夫;钟振斌;;对“读书无用论”思潮的理性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9年04期

10 滕纯;;试析发展商品经济与“读书无用论”[J];中国教育学刊;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董明红;邓祥雄;;对中学生“读书无用论”的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雪芹;“读书无用论” 何以驱除这无奈叹息[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曹林;兜售新“读书无用论”误己又害人[N];湘声报;2012年

3 石述思;新“读书无用论”不能当真[N];中国改革报;2012年

4 ;考生弃考 “读书无用论”又抬头[N];人民代表报;2013年

5 姚鹏;新“读书无用论”发人深省[N];中国妇女报;2013年

6 肖路;新“读书无用论”误区在哪?[N];苏州日报;2013年

7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读书无用论”是功利者们的座右铭[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8 主持人 本报记者 赵西娅;别让读书无用论误导了孩子[N];新疆日报(汉);2014年

9 舍惠;谨防新的“读书无用论”蔓延[N];中国改革报;2003年

10 江西省吉安县 杨斌;农村:“读书无用论”回潮令人堪忧[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丹萍;新中国第三次“读书无用论”表现及析因[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89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589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d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