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家庭环境、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本文选题:学生 + 医科 ; 参考:《中国全科医学》2015年19期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家庭环境、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于2014年5—6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新乡医学院、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3所高校574例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施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及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CV)。结果来自城市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主观幸福感得分高于来自农村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1,P=0.024)。参照高低端各27%的极端组划分法,将心理韧性得分划分为低、中、高3组进行比较分析显示,不同心理韧性水平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主观幸福感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F=12.642,P=0.000)。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及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0、0.152、0.351,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心理韧性和家庭亲密度可以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B值分别为0.283、0.194,P0.05)。结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环境及心理韧性相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mily environment of the undergraduates of clinical medicin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toughnes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Methods from 5 to June 2014, 574 undergraduates of clinical medicine of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Zhengzhou University, and 3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scale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measured, and the mental toughness was tested. Sex scale (CD-RISC) and family cohesion and Adaptability Scale (FACES-CV). The score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undergraduates from the urban clinical medicine majo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from the rural clinical medical undergraduate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2.361, P=0.024). The score of mental resilience was divided into 27% extremes of the high and low end groups.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3 groups in the lower, middle and high group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the undergraduates with different mental resilience levels (F=12.642, P=0.000). Family intimacy, adaptability and mental resilience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r value was 0.270,0.152,0.351, P0.05).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mental resilience and family intimacy could positively predict subjective well-being (B value is 0.283,0.194, P0.05). Conclusio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clinical medicine is related to family environment and mental resilience.
【作者单位】: 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基金】:2015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GH-070)——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的关系研究 河南省卫生计生委2014年度卫生政策研究课题(YWZY201484)——河南省订单定向医学生农村就业政策研究 2015年河南省社科联立项课题(SKL-2015-2117)——卓越医师计划医学生成就动机及其相关性研究
【分类号】:G4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莉;赵品良;史占彪;;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2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世伟,周庆天,辛兵,王庆林;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评价离退休干部家庭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2 胡芳;马迎华;胡利明;邓新龙;梅金凤;;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3期
3 郭彩琴;;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3期
4 黄园媛;王兴梅;;玉树民族中学藏族学生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11期
5 姚海娟;官其英;;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与对策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1期
6 王嘉毅;赵志纯;;大学生校园生活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11期
7 蒋秀英;邓云龙;;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沈玲;罗学荣;韦臻;管冰清;袁秀洪;宁志军;丁军;杨伟;;焦虑性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因素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10期
9 朱娉婷;;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现状研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余欣欣;;贫困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J];高教论坛;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增刚;夏永侠;;三峡外迁农村移民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省广饶县移民安置点为例[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田澜;王鑫强;陈志强;;师范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学业满意度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房山海;陈毅文;陶然;贾辉;贺峰;;网络成瘾青少年家庭亲密度及家庭教育方式对比研究[A];首届全国网络成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辜美惜;郑雪;朱志红;邱龙虎;;女性性别角色及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A];性与性别研究(第1辑)——社会性别与心理学研究[C];2010年
5 王伟;辛志勇;马俊;;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生活满意度研究[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康贤;基督教心理学与现代人际关系建设[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赵小云;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潘春阳;中国的机会不平等与居民幸福感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徐维东;内隐幸福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毕重增;自信人格理论的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7 辛朋涛;教师工作动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田若飞;社会控制论视角下的教育与幸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秀琴;家庭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伟;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成就目标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赵兴红;福州市初中阶段流动儿童自尊、应对方式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小新;青年快乐感问卷的初步编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青;高中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锋;青少年体育锻炼中主观幸福感与运动习惯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财福;沈阳市退役运动员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裴玉敏;“蚁族”生存压力结构及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于小盼;农村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亮;CUBA运动员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感关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魏玉萍;农村父母家庭教育行为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彦章,许东民;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编制及试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2期
2 王燕秋;张佳佳;任景敏;黄健;李敏;许莹;彭李;缪毅;张钰;;大学生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3 严标宾,郑雪,邱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4 王志梅;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6期
5 雷万胜;陈栩;陈锦添;;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6 李志凯;;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7 蒋玉涵;李义安;;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11期
8 张志涛;王敬群;刘芬;;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7期
9 夏朝云,王东波,吴素琴,叶剑辉;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的初步制定[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10 张燕;;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贾普君;幼儿教师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其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2 杨冠军;大学生心理韧性、归因风格与快乐感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晓阳;城市初中生网络成瘾(IAD)的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4 胡夏娟;大学生压力知觉、复原力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安容瑾;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社会支持网络、应对方式和生活事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书瑜;大学生的精神性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晁粉芳;大学生心理韧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毅,
本文编号:1905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905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