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半透明性的对话
本文选题:半透明性 + 第一感 ; 参考:《建筑学报》2015年01期
【摘要】:正|鲁安东|我看了你的学校改造项目资料和《半透明性》这篇文章[1],挺有意思。我的第一感是6号楼最吸引人,它呈现出一种内与外的不一致性:一方面,"半透明"的表皮(我们暂且采用你称为第一义的半透明)产生的"窥视"的欲望被浴室的功能放大了;另一方面,建筑主体被1层精心设计的交通空间所包裹,楼梯、入口、2层的露台等等从室外看去都隐藏了建筑的功能,更像是进入的邀请。这种空间暗示似乎更接近你描述的"半透明性"的第二义。可否从作者的角度分析
[Abstract]:I read about your school renovation project and this article [1], which is interesting. My first feeling was that building 6 was the most attractive, It presents an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consistency: on the one hand, the desire for "prying" generated by the "translucent" epidermis, which you call the first translucence, on the one hand, is amplified by the function of the bathroom, on the other. The main body of the building is wrapped in a carefully designed traffic space on the first floor, the staircase, the terrace on the second floor of the entrance, and so on, all of which hide the function of the building from the outside, more like an invitation to enter. This spatial hint seems closer to the second meaning of what you describe as translucency. Can we analyze it from the author's point of view?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无样建筑工作室;
【分类号】:TU24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冯路;;半透明性[J];建筑师;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鑫;陈刚;;论现代传媒对城市文脉的影响[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张可可;沈一;;成都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空间形态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3 赵玮;对于拼贴手法的再思考——以电影的拼贴来探究城市的拼贴[J];重庆建筑;2005年11期
4 卢济威;于奕;;现代城市设计方法概论[J];城市规划;2009年02期
5 何依;李锦生;;后现代视角下的旧城空间更新[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2期
6 付磊;;城市更新中的空间织补与保留——上海田子坊的空间形态与场所特质研究[J];福建建筑;2011年05期
7 张彦峰;关瑞明;;建筑中的对比——形式之外的思考[J];福建建筑;2012年02期
8 孙亮;;浅议高校老校区校园形态的拼贴性建设[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7年10期
9 杨琳;;工业类建筑遗存更新设计中构件语言的表述[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年02期
10 邓波;;工程研究视野中的城市建设战略规划思想[J];工程研究-跨科学视野中的工程;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华;宋志生;石卿;;整合规划——转型期城市规划模式的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蕾;;浅析拼贴在后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振宇;;原真性视角下城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思考——基于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开发的辩证关系的讨论[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雷茂民;刘维彬;郭永刚;;基于整合思想的“城中村”更新改造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焱;宋志生;;融汇·贯通·激活[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姚干;;需求产品化——商业街区城市设计方法探讨[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7 徐宁;;基于效率与公平视角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综述[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8 李文嘉;任梅;邓庆华;;以城市为载体的环境色彩决策探析[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9 熊鹏;徐梦洁;;又长又直的街道:流动的场所空间[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 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4年
10 曹宇;何依;傅方煜;;50年代苏联模式影响下的历史住区更新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 城市文化)[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文岩;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2 冯斐菲;让旧城的魅力再现[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李利;自然的人化[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宫宝龙;记号的迷思[D];浙江大学;2011年
5 黄瓴;城市空间文化结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左长安;绿色视野下CBD规划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吴春;大规模旧城改造过程中的社会空间重构[D];清华大学;2010年
8 张倩;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陈景衡;西安城市高层综合体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林燕;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整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鹏;城市公园改造中文化的延续[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耿哲;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园林中的应用[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春彦;邯郸市城市住区更新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4 杨红;基于旅游开发理念的伯延古镇保护与传承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5 郑翊e,
本文编号:1951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951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