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能力导向的个性化学习路径生成及评测

发布时间:2018-05-31 13:33

  本文选题:能力模型 + 个性化学习 ; 参考:《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年06期


【摘要】:自适应学习系统是网络学习系统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能有效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不能实现的个性化教育问题。然而当前常用的网络学习系统在学习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进度方面尚不能有效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差异。能力是个体差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建立能够自动诊断学习者能力,为不同特性的学习者推送"最适合"的个性化学习路径,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的自适应学习系统非常重要。而实现此功能的关键在于能力模型的构建。能力模型的构建,需要能力描述规范和标准作为支撑,对能力元数据进行描述,实现能力的可观察、可操作性及可测量,制定能力发展服务的参考框架。能力导向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基于个性特征、知识水平及个人能力应用情境维度构建的能力模型,借助可测量、可观察的任务实现对能力的量化、评估,并最终实现学习路径的推荐。经具体学习任务验证,能力导向的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学习效率,且可能扩展MOOC个性化学习,解决认知负载问题,促进网络有效学习。
[Abstract]:Adaptive learning system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etwork learning system, which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which can not be realized in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However, the current network learning system can not meet the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of learners in learning resources, teaching methods and learning progress. Abil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individual differenc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stablish an adaptive learning system which can automatically diagnose learners' ability and push "most suitable" learning path for learner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 key to realize this function l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pability model. The construction of capability model needs the specification and standard of capability description as the support to describe the capability metadata, to realize the observability, maneuverability and measurability, and to make the reference frame of capability development service. The ability oriented personalized learning service, the ability model based o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knowledge level and application situation dimension of individual ability, quantifies and evaluates the ability with measurable and observable tasks. Finally, the recommendation of learning path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verification of specific learning tasks, the ability oriented personalized learning path recommendation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of learners, and may expand MOOC personalized learning, solve the cognitive load problem, and promote effective learning on the network.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国家开放大学教育教学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大数据支持下的个性化自适应学习及教育测量研究”(15YJA88002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基于知识图谱的开放学习资源自主聚合研究”(14YJA8801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万鄂湘,彭锡华;人类社会追求的共同目标——评《世界人权宣言》[J];法学评论;1998年02期

2 姜强;赵蔚;;面向“服务”视角的自适应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2期

3 姜强;赵蔚;王朋娇;;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双向适应交互评价实证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4 袁莉;Stephen Powell;马红亮;吴永和;;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破坏性创新理论视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年02期

5 王志军;陈丽;;联通主义学习中教学交互研究的价值与关键问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强;自适应学习系统支持模型与实现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红霞;终身学习个性化推荐系统中学习者个人能力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克军;;创新高职生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陆广品;教育产业与现代产业化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阮成武;;中国教师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胡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学校德育观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毛国红;;学改论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郭建鹏;哈宏军;;浅析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7 陈修梅;;高师教育学课程合作式案例教学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8 曹长德;;论教育评价的副作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9 赵茵茵;;高校实施生命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喻红梅;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的有效途径:优化学习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宇峰;隋君;;信息素养构成要素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邓玉文;;教育追求的解放——由《被压迫者教育学》引发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张锦高;;地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与思考[A];改革开放与地质教育的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长吉;常亚慧;;试论西方教学价值观念的主要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杨曙光;;论职业教育中的优势教育导向[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吴宏超;;调节教育供求矛盾的新视角[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金陵;;利用科普教育基地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思考[A];探索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十九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11年

8 周雯;;职业学校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何波;;论我国法律架构中的民族双语教育[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李艳红;;一位东乡族女教师生涯转换的叙事研究[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9 蒋馨岚;传统与超越: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程瑛;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资源竞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凤阳;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杨;研究性学习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夏伟;广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非学历培训的研究与对策[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石杰;广西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张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衡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唐宝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韩雪;中文作文教学病拷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史华瑾;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名师群体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袁征;初中生课下有效学习方式现状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英奎;张超;;能力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王爱义;OECD学习型社区模型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3 赵蔚;刘秀琴;邱百爽;;语义网自适应学习系统中领域本体的构建[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年05期

4 陈丽;远程教学中交互规律的研究现状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1期

5 吴国荣;刍议网络教育考试模式改革与评价体系的建立[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7期

6 姜强,赵蔚,王朋娇;引发学习动力的游戏式网络课程的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11期

7 张尧学;;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1期

8 朱敏;;澳大利亚的终身学习政策[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1期

9 张振虹;黄荣怀;陈庚;徐t$;;学会发现问题 促进网上学习的真正发生——基于网上学习中发现问题方式的中英比较[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6期

10 陈义勤;;网上人大学习者学习困难调查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汪瑞林;[N];中国教育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沈书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仕品;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的学生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周建高;日本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南开大学;2009年

4 刘志勇;基于本体的自适应学习方法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贾建锋;基于能力的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姜强;基于XML+ASP智能交互式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秀琴;基于语义网的自适应学习系统中领域本体的创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春燕;《欧洲终身学习质量指标报告-15项质量指标》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董文胜;个性化E-learning平台中的智能化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余延冬;基于社区驱动与Web数据挖掘的个性化e-learning解决方案推荐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静鹏;基于语义Web服务的个性化网络学习资源服务系统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伯平;基于语义网技术的个性化学习服务机制及功能建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任宇;E-Learning个性化系统的推荐策略研究——来自电子商务推荐系统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焦斌斌;面向个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服务中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艳霞;;基于能力导向的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师;2013年02期

2 宋素芝;高百宁;;构建能力导向的职称制度[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年10期

3 彭光雄;潘勇;;综合职业能力导向下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年33期

4 龚兰芳;;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改革探讨[J];继续教育;2010年12期

5 唐玉生;;基于“能力导向”的市场调研课程考核方案改革[J];广西教育;2010年27期

6 赵敬明;能力导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王书满;;浅议职业能力导向下的教学模式——“案例驱动(项目)”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交际;2012年11期

8 蒋辉;龙兴武;;民族地方性高校管理类专业基于工作能力导向的协同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年11期

9 王爱华;杨慧宇;郝敏;梁甜甜;;能力导向本科生课堂学习模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年05期

10 师慧丽;徐超;;德国“自主学习和能力导向”教学模式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1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陈屿 逾瑜 曾莉 通讯员 宋欣然;营造以能力导向为主的就业氛围[N];湖北日报;2014年

2 盐城工学院 朱志勇 陆勇;能力导向 多元培养[N];中国教育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怡涵;能力导向终身学习个性化推荐系统学习者模型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梁明;面向终身学习的能力导向个性化推荐系统中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598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9598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c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