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学”四种反思意见的反思——兼论教育学教学的维度与方法
本文选题:公共课 + 教育学 ; 参考:《全球教育展望》2015年06期
【摘要】:围绕教育学课程与教学有四种反思批评意见。一是教育学学科本身理论性薄弱,方法不科学;二是教育学课程定位摇摆模糊,确立的目标任务言过其实;三是教育学教材内容松散庞杂,观念陈旧知识缺乏优化;四是教育学教学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说教灌输死记硬背。四种反思意见某些描述可能正确,共同的错误是把教育学知识看作由优秀的头脑完全预先编排好外在于教学活动的东西,而不是教学活动本身之一部分,因而都希望用一揽子外科手术式方法对教育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全盘策划,总体解决。然而这不可能,也是有害的思想。比较可能的解决方法是让历史、比较、哲学三个维度和讲授、讨论和练习三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立体有深度的教育学课堂。
[Abstract]:There are four critical opinions about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of pedagogy. One is that pedagogy itself is weak in theory and the method is not scientific; the other is that the orientation of pedagogy curriculum is uncertain and the established target task is overstated; third, the content of pedagogy teaching material is loose and complicated, and the old idea knowledge is not optimized. Fourth, pedagogy teaching does not really carry ou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preaching and inculcating by rote. Four reflections some descriptions may be correct, and the common mistake is to think of pedagogy knowledge as something completely prearranged by a good mind, not as a part of the teaching activity itself, but not as part of the teaching activity itself. Therefore, they all hope to plan and solve the problems in pedagogy teaching with a surgical package. However, this is impossible, is also harmful thought. The possible solution is to combine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history, comparison, philosophy and teaching, discussion and practice to form a solid and deep pedagogy classroom.
【作者单位】: 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基金】:2014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振兴计划合肥师范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类——教育学”(项目编号:2014zx01)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瑛;;公共课教育学大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巢湖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赵蒙成;教育学的迷惘[J];读书;2001年05期
3 周鸿,刘仲全;公共课教育学知识结构优化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4 陈桂生;略论公共课“教育学”定位的误区[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海彬;白媛媛;;教师话语的理想架构及现实依据[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邝红军;;教育是精神的成长——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探析[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9年03期
3 周丽华;;康德的学术自由观——读康德《系科之争》[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4 朱旭东;;论民族国家的生存方式与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研究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5 应星;;学术自由的内外限度及其历史演变——从《系科之争》到《韦伯论大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3期
6 王啸;;自由与自律:康德道德教育思想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苏君阳;;素质教育认识论的误区及其超越[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石中英;;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王长乐;对教育的敬畏:教育发展所必需的理性认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杜芳;;审视与澄清:教育经验之再思考[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黄力民;;科技工作者人文教育的人文缺陷[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慧霞;张斌;;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自主发展型德育[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3年
3 肖士英;;文化软实力的孕聚与经略:由权力取向走向生存自由与权力相统一的取向——文化软实力孕聚与经略的合法取向与界域反思[A];文化建设的价值自觉——全国“文化建设与价值自觉”学术研讨会暨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小唐;林春;;体育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探究[A];体育文化遗产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陈福祥;公共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西南大学;2011年
4 邓磊;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欧阳忠明;跨溪建屋:学科互涉视阈下人力资源开发学科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翠萍;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俏华;论我国榜样教育中的道德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楠;基于课题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香;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韩宙;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4 侯晓杰;论教育异化及其消解[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5 张松;基于视频点播的高校思政教育网络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静;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年
7 柏杨;人性化视野下的教育学教材审视[D];西南大学;2011年
8 秦晶;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教育公正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戚姝婷;美国“补偿教育”计划对我国民族教育优先发展的启示[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慧敏;十九世纪英国教育学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桂生;略论外国的“教育学现象”[J];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02期
2 陈桂生;;略论对公共课“教育学”的厚望与薄待[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3年03期
3 李政涛;;论教育学的基本指向及其灵魂[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4 陈桂生;“实践教育学”问对[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年05期
5 胡谊;专家教师的教学专长的知识观、技能观与成长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2期
6 张进峰;发展教育理论需要革新四大外围观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04期
7 孙绵涛;关于教育观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04期
8 余逸群;;论教育学教材的层次性、科学性和民族性——兼评近年来我国几种主要的教育学版本[J];教育评论;1988年01期
9 陈侠;再谈课程原理[J];课程.教材.教法;1989年04期
10 张振新;加涅的学生素质结构观及其对素质教育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计晓春,杜延茹,贾媛;在生物教育学教学过程中强化素质教育[J];教育探索;2000年03期
2 夏骏;优化教育学教学的思考和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11期
3 赵红利;改进教育学教学方法 提高师范生实际应用能力[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0年S1期
4 邓云洲;案例教学:一种可供教育学教学移植的范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04期
5 李Oz宁;教育学教学中试教法的运用[J];安康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6 束仁龙;师专教育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池州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7 汪晓敏;师专教育学教学方法改革刍议[J];池州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8 王成举;中师教育学教学模式探析[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Z1期
9 王成举;案例教学法在中师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李芳;关于教育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猛;匿影缠绕:意识形态与中国教育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柏杨;人性化视野下的教育学教材审视[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蓉;基于课堂提问的教育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宁夏大学;2013年
3 杨琳;20世纪下半叶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及其影响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4 唐诚江;理论转向与建制嬗变:1949—1956年间的教育学[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5 梁玲萍;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家群体现象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6 刘洋;中文教育学著作中的范畴及其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7 吉霞;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中案例应用现状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光艳;我国新时期教育学教材建设的回顾与反思[D];山西大学;2007年
9 张璐;师范生自身因素对教育学课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禹华;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学教学改革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60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960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