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社区效应和同伴效应:方法、证据及政策启示
本文选题:同伴效应 + 社区效应 ; 参考:《教育学报》2015年05期
【摘要】:教育过程中的社区效应和同伴效应是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一个重要的前沿热点问题,研究社区环境和同伴对教育生产过程的影响不仅可以更好地配置教育资源,也有助于制定促进社会融合、教育公平的公共政策。然而和这一研究主题重要的理论意义及政策价值相比,国内的研究相对欠缺。基于多学科的研究视角,对教育中的社区效应和同伴效应研究进行了回顾,重点介绍了模型设定、识别策略上的方法进展,以期为国内同类研究的开展提供借鉴。在已有的经验证据基础上,结合中国的转型社会背景,进一步介绍了此类研究对缓解青少年贫困、促进社会融合以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公共政策的启示。
[Abstract]:The community effect and peer effect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hot issue in education,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environment and peer o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production can not only better allocate educational resources. I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formulation of public policies that promote social integration and equity in education.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olicy value of this research topic, the domestic research is relatively lacking.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on community effect and peer effect in education,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l setting and identification strategi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research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empirical evidence and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transition society, this paper further introduces the enlightenment of this kind of research on the alleviation of youth poverty, the promotion of social integration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
【基金】:2013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背景下的择校行为研究”(项目编号:13JDJYC004)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家庭行为对子女教育获得的代际效应研究”(15CSH01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钋;;同伴特征与初中学生成绩的多水平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4期
2 陆铭;张爽;;“人以群分”:非市场互动和群分效应的文献评论[J];经济学(季刊);2007年03期
3 丁维莉;章元;;局部改革与公共政策效果的交互性和复杂性[J];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4 曹妍;;大陆移民学生如何影响香港本地学生的学业成就?——基于PISA数据的同伴效应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3年04期
5 冯皓;陆铭;;通过买房而择校:教育影响房价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含义[J];世界经济;2010年12期
6 陈云松;;逻辑、想象和诠释: 工具变量在社会科学因果推断中的应用[J];社会学研究;2012年06期
7 丁维莉;陆铭;;教育的公平与效率是鱼和熊掌吗——基础教育财政的一般均衡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志军;杜育红;李婷婷;;义务教育财政改革:增量效果与分配效果[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1期
2 姜伟;;我国基础教育均衡与财政转移支付[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张晏;王永钦;章元;陈钊;陆铭;;China's Development Modeli: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the Decentralization Approach to Transition[J];China Economist;2007年04期
4 徐俊君;;浅议收入不平等与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分配不均等[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5 李保华;;择校费、分离均衡与教育公平化的反思[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10期
6 邓国营;柴国俊;邓富民;;住房价值与社区质量——基于城镇住户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9期
7 宋光辉;;财政分权与各级政府的教育责任[J];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10期
8 张显宏;李录堂;;农民工工资标准到底应是多少——以调查到的样本为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01期
9 罗庆;李小建;;农村社区农户互动效应的定量评估——来自河南省杞县孟寨村的实证[J];地理研究;2010年10期
10 陆铭;李爽;;社会资本、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J];管理世界;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祥云;;公共财政框架下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合理安排探讨[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李祥云;范丽萍;;财政分权视角下中国县级义务教育财政支出不足成因——基于各省县级数据的实证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阮艺华;;财政分权、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叶晓阳;;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经费充足性与地方政府激励的问题——一个分权均衡模型的激励相容改进[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薛海平;郭俞宏;;中国义务教育投资效率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丁菊红;邓可斌;;政府偏好、公共品供给与转型中的财政分权[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7 戴平生;;我国省域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实证分析[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胥明明;;以城市规划视角看义务教育公平性问题[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陆铭;张爽;;“人以群分”:非市场互动和群分效应的文献评论[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3期(总第25期)[C];2007年
10 李仲飞;张浩;;成本推动、需求拉动——什么推动了中国房价上涨?[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光俊;财政分权体制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杨斌;农村教育投入:绩效、机制与模式[D];西南大学;2011年
3 戚文举;超额控制权、投资者法律保护与企业绩效[D];浙江大学;2011年
4 梁捷;寻求一致的公平理论[D];复旦大学;2010年
5 左翔;中国公共品供给失衡与地区差距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林春山;新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贸易政策调整与转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王平;转型期城市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杨天化;民办义务教育的功能性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9 柴国俊;大学毕业生初始工资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林敏;参与式预算、分权治理与地方政府责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雯;中国“蚁族”的困境与出路[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莹;中国教育公平度现状和对策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峻铭;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中择校问题的思考[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高伟华;省对县义务教育因素法转移支付模式的设计与模拟[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5 彭淑颖;江西省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性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6 于莉;中国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支出结构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张利军;云南省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实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莹;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9 马兴华;学前教育发展中政府职能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10 宗晓华;教育财政与公共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金水;经济适用房不能建成巨型贫民窟——从天通苑小区谈经济适用房建设[J];北京房地产;2005年08期
2 杨钋;;同伴特征与初中学生成绩的多水平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4期
3 王轶军;郑思齐;龙奋杰;;城市公共服务的价值估计、受益者分析和融资模式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4期
4 杜育红;刘笑飞;;学校效率研究计量方法的新进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屈卫国;初中生同伴关系的特点研究[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傅勇;张晏;;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J];管理世界;2007年03期
7 章元;陆铭;;社会网络是否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J];管理世界;2009年03期
8 丁延庆;薛海平;;高中教育的一个生产函数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张爽;陆铭;章元;;社会资本的作用随市场化进程减弱还是加强?——来自中国农村贫困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7年02期
10 陆铭;张爽;;“人以群分”:非市场互动和群分效应的文献评论[J];经济学(季刊);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囡囡;;浅析分班模式中的教育问题[J];才智;2009年08期
2 ;学生分班公平[J];人民教育;2009年Z2期
3 刘尧;;分班岂可“一刀切”[J];中国德育;2013年18期
4 丁献;美国对按能力分班(组)教学效果的研究[J];外国教育动态;1990年02期
5 育才老殷;;“阳光分班”背后的阴影[J];教育;2014年15期
6 杨多云;又到开学“分班”时[J];中国教师;2005年08期
7 张疏流;;高中分班的思虑[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6年05期
8 姚亚云;;关于分班[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6年18期
9 黄崇飞;;如此分班当禁止[J];教书育人;2007年23期
10 刘长伟;;探讨几种常见分班模式中的教育公平问题[J];教书育人;2008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永现;;拨动学生心中的孝心[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徐启生 吴建友;美中学男女分班日渐增多[N];光明日报;2007年
2 石子河;“阳光分班”体现教育公平的理念[N];中国信息报;2008年
3 田连杰 康县大堡中学教师;浅谈学校在分班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陇南日报;2009年
4 记者 周宝玺 严佩鑫;辽阳推行“阳光分班”赢得一片叫好声[N];辽宁日报;2009年
5 孙国荣 记者 付宇;电脑分班 老师抓阄[N];牡丹江日报;2010年
6 通讯员 郑凌云 曾凯令 曹德康;建始今秋试行平行分班[N];恩施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邸铭旭;用“阳光分班”给“择班热”降温[N];友报;2012年
8 雷泓霈;“抽签分班”打造公平教育[N];青岛日报;2012年
9 万应慧;“阳光分班”教育公平迈出的一大步[N];辽宁日报;2012年
10 万应慧;“阳光分班”看似无情最有情[N];辽宁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田莉莉;高中生分班压力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品茹;高中阶段“按能力分班”教学的教育社会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妮妮;教育公平视野下初中分班问题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昊;基于锦标赛模型的分层教学激励机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5 唐绪龙;中小学“分科分层不分班”教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6 卢颖;大学英语分班考试效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70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970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