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TPACK框架下的网络协作校本培训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2 02:16

  本文选题:任务驱动 + 远程教育 ; 参考:《远程教育杂志》2015年04期


【摘要】:从TPACK基本理论出发,着眼于TPACK融入到校本培训,分析了校本培训过程和内容,通过协作建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在网络平台下把培训内容转换为在线任务,学习共同体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协作构建TPACK知识。为降低应用信息技术的门槛,提出任务模板生成在线任务的方法。参训学员利用一对多即时交流发起培训,依靠任务交互形成协作培训的境脉,管理者设置发送到参训学员的强制性任务最后完成时间,来到达控制培训过程的目的。在网络培训中,从任务选择、个人知识建构和任务提交三个阶段解析了参训学员的个人网络学习行为;根据六度分隔理论,进一步阐释学习共同体的知识协作架构分为自主学习、串行协作、并行协作、优化协作和知识分享五种状态,探索出兼顾情感表达的TPACK教师发展途径。
[Abstract]: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of TPACK,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egration of TPACK into school-based training, analyzes the process and content of school-based training, and promotes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rough cooperative construction.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training content be transformed into online tasks under the network platform, and the learning community collaborate to construct TPACK knowledge in a task-driven manner. In order to reduce the threshold of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 online task generation method based on task template is proposed. The trainees use one-to-many instant communication to initiate the training, rely on task interaction to form a collaborative training context, managers set the final completion time of mandatory tasks sent to the trainee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ntrolling the training process. In the course of online training, the behavior of individual online learning of participants is analyzed in three stages: task selection, personal knowledge construction and task submission, according to the six-degree separation theory. This paper further explains that the knowledge collaboration architecture of learning community is divided into five kinds of states: autonomous learning, serial collaboration, parallel collaboration, optimizing collaboration and knowledge sharing, and explores the way of TPACK teachers' development,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作者单位】: 黄冈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置换培训协作云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1YJA880125)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协同的校本培训平台研究”(项目编号:2010A051) 湖北省青年科研创新团队项目“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技术研究”(项目编号:T201312) 黄冈师范学院教育学重点学科项目“教育信息化视野下的农村教师角色期望与重构研究”(项目编号:JYXZD130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叶晓辉;;Blackboard平台高校应用现状及思考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J];电子世界;2011年12期

2 刘婷;阳德华;;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探究——导、问、思、研一体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年04期

3 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的误区及其批判[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Z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臣;仲维娟;;美国教师专业化的特点及启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白永然;;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探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惠恭健;吕红日;;课程视域下教师角色研究的内容、价值、问题[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钟启泉;;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课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3期

5 赵莉莉;;音乐课堂教学呼唤教育智慧[J];北方音乐;2011年01期

6 陈大伟;教师的专业生活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兼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马春梅;王安全;;特岗教师政策合理性审思[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8期

8 谢培松;;对小学教师素质的新要求[J];沧桑;2006年06期

9 尹绍清;赖怡;;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10 胡伟;黄桂芸;;应用Moodle开发与创建网络学习系统[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亚萍;;民族地区乡镇中学教师素质现状与发展对策[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马丽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A];《体育科研》2009年第1期(总第113期)[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大磊;共和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媛媛;基于标准课程的教师专业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马萌;面向教师需求的教师及时培训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谊;专长的实质:限制与精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黄爱峰;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燕华;运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曹雪梅;教师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冯喜花;混合学习环境下大学生协作学习活动实施的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方坪珍;基于教学反思的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贺瑛;我国高尔夫专业教师培训的实效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惠连晓;地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及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跃玲;网络教学交互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闫红丽;实践取向的美国职前教师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张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刘洋;教师个人教学理念的形成[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雳;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校本培训模式[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陈静;;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视阈下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3 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下)[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4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5 曾文婕;;关注“知识创造”:技术支持学习的新诉求[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7期

6 李美凤;李艺;;TPCK:整合技术的教师专业知识新框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4期

7 余胜泉;杨现民;程罡;;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8 陈晓岚;陈志云;王行恒;;Moodle系统中的教学评价[J];计算机教育;2007年08期

9 梁恒波;;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年01期

10 秦艳姣;;基于Blackboard的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年1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方敏芝;基于网络的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与开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周莉亚;网络环境下的教师校本培训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海燕;;校本培训工作的几个关键性问题[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杨会芳;张筱兰;;“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软件导刊;2007年20期

3 吴春明;范学禹;;发挥三个作用 深化校本培训[J];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26期

4 ;聚焦校本培训的亮点[J];上海教育;2007年06期

5 张建坤;;基于教学实践的校本培训才有效[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7年05期

6 钟景凯;;卡曼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在校本培训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年06期

7 覃学军;;校本培训的两个链接[J];教师;2007年Z1期

8 孟祥震;;中心校如何指导村小搞好校本培训[J];吉林教育;2008年15期

9 陈继革;;谈校本培训中专家作用的发挥[J];教育;2008年18期

10 ;教师初长成之:校本培训[J];教育;2008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赵培斌;;校本培训是促进年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罗国凤;;浅谈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校本培训机制的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3 林良章;;教师校本培训指导者自身问题研究(之一)[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4 康建文;;教育创新呼唤教师校本培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5 陈晶晶;;试析校本培训管理问题[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6 赵双莹;;校本培训的核心力——提高教师反思能力,重新构建自我[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范学敏;;走校本培训之路,促教师专业成长[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朱建峰;;立足校本培训,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蒋爱军;;校本培训是民办学校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省章丘市教师进修学校叶子丽 马素芬;多元评价校本培训持续发展的动力[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杨官明(作者系嘉祥县第四中学校长);校本培训莫入误区[N];济宁日报;2005年

3 市师训中心主任 李和平;重视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发展[N];安庆日报;2006年

4 于维涛邋杨乐英;七个方面构建校本培训新体系[N];中国教师报;2008年

5 浙江省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周建国;校本培训先要帮助教师扫清教学障碍[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红安县城关镇小学校长 余国兴;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化发展[N];黄冈日报;2008年

7 江西省龙南师范附小 曾丽英;校本培训:从需要到实效[N];中国教师报;2009年

8 苏双;搭建信息平台 开展校本培训[N];楚雄日报(汉);2009年

9 王鸣迪;校本培训要从“师本”出发[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部 李木;探解“校本培训”之惑[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红;英国校本培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尹露露;长春市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汪东平;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之个案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傅英英;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下校本培训评价体系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5 钟梅;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安洪涛;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实施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曾琦;学习型组织理论视野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周莉亚;网络环境下的教师校本培训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罗多良;教师专业化背景下我省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的问题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魏铁英;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研究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07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007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7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