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特征再认识
本文选题:教师职业 + 教师本质 ; 参考:《高教探索》2015年09期
【摘要】:在现实的教师职业生活中,谋生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为谋利、谋职和谋时。但本质上,教师不是谋生的职业,超越"谋生"的特征才能认识教师职业。从教师职业实践的角度来看,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精神事业,教师"不得"把谋生作为追求,是原则的要求;从教师职业权力的角度来看,教师职业权力的行使最终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应"把谋生作为追求,是职责的所在;从教师职业信仰的角度来看,人的信仰贯穿并支配教育的整个过程和结构,教师"不会"把谋生作为追求,是对信仰的坚守;从教师职业情感的角度来看,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灵魂,企求学生的完美发展,教师"不能"把谋生作为追求,是情感的诉求;从教师专业道德的角度来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内在的最高的善,教师"耻于"把谋生作为追求,是师德的内化。
[Abstract]:In the actual professional life of teachers, the tendency to make a living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 mainly for profit, job and time. But in essence, teachers are not a profession of earning a living, and it is beyo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rning a living" to recognize the profession of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practice, education is an activity of cultivating people and a spiritual undertaking. It is a requirement of principle for teachers to "not" make a living as their pursuit,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rights, The exercis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power ultimately points to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should not" take earning a living as their pursuit, which is their du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beliefs, people's beliefs run through and dominate the whole process and structure of education. Teachers "will not" make a living as the pursuit, is the adherence to fai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emotion, educational love is the soul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emo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erfect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eachers "cannot" take earning a living as their pursui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morality,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s the highest internal good, and teachers are ashamed to pursue their livelihood, which is the internalization of teachers' ethics.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G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雅风;;从教师职业的公共性看教师的权利及其界限[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2 肖川;;教育:基于信念的事业[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年01期
3 胡弼成;李斌;;教育工作是一项良心事业[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年03期
4 张楚廷;;全面发展的九要义[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5 张意忠;;论教师职业情感的生成与培育[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6 姜丽华;;探究“教师权力”[J];教育科学;2007年02期
7 胡弼成;学生发展:个体教育经济学的基本范畴[J];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8 赵敏;何云霞;;从谋生、职业到事业:教师发展与培养的制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07期
9 朱新卓;陈晓云;;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与专业性[J];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08期
10 张晓娟;;教师的教育信仰及其养成[J];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可;;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管理效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3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关系的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梁占歌;张振华;;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范蓓蕾;;教学案例研讨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朱从兵;;时代与史学流品[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9 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晓东;;“择校”行为与义务教育公共利益空间的“重构”[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蒋磊;;独立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探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3 白冬;;初中历史学科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的探索[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4 汪树东;;“文学是人学”思想在大学文学教育中的建构与展开—一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为例[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6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7 李宇峰;隋君;;信息素养构成要素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8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9 郭芬;;浅析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燕;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红梅;新课程标准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许锦绒;辽宁省县级职教中心专任教师校本培训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凤阳;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杨;研究性学习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德年;信用危机与道德的功利性[J];读书;2000年07期
2 顾明远;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3 杜时忠;教师道德从何而来[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4 张济顺;教师评价与学术道德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09期
5 徐新;;教育良心及其三层内蕴[J];大学教育科学;2007年01期
6 胡弼成;;教育主体评议[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2期
7 黄崴;校本管理:理念与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1期
8 魏宏聚;;教育研究中怪现象诘问与学术腐败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16期
9 樊浩;教育的伦理本性与伦理精神前提[J];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10 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嘉祺;论道德情感的生成与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97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097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