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实践的合理路径:方法的视角
[Abstract]:The reason why the actual effect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s not strong at present is rich, diverse and intricate. The lasting effect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internal cause which leads to the ineffectiveness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n fact, some commonly used methods in schools, such as persuasion, model, discussion and role-playing, have an obvious tendency of "reasoning"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s. In a sense, this is also the main cause of the virtual effect of moral education methods in schools. As a result, the basic dilemma of "separation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in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s formed, which is also a basic consequence of the emphasis on reasoning in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method, the premise is the turning of the moral education content, the enrichment of the moral education form, the cooperation of the subject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way of change is not only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lization" type student experienc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olidate the "external hearty" teacher reasoning.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2SSXM006)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惊铎;体验:道德教育的本体[J];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才明;论道德认知及其能力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石美萍;体验:道德教育之本真所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毛豪明;韩传信;;西方情感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影响论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刘艳琳;朱家存;;教育哲学、德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重心的演变——基于《教育研究》(1979—2008)相关文献的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马yN琳;;礼仪教育:德育的有效载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6 谢安国;孙敏;姚茉莉;;高校德育环境和对象的变化及德育对策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石春梅;;家庭结构变迁下的课程德育建设[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8 冯秀军;朱小蔓;;家庭教育为青少年荣辱观教育奠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年06期
9 潘明芸;;从德育的人文关怀角度谈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建构[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袁王月,薛小娟;论建构和谐社会中学校公德教育及其价值[J];班主任;2005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慧,朱小蔓;多元社会中学校道德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世界[J];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飞;;探索德育方法与理念的转变及其实现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6年21期
2 李建刚;;高校德育方法的发展条件与发展趋势[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03期
3 李杰;;探索高校德育方法创新的有效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12期
4 屈正红;史六安;;从时间角度探讨高校德育方法的改进[J];甘肃农业;2006年12期
5 刘彦文;;德育方法基本特征分析[J];教育探索;2008年11期
6 孙永贺;;比较与创新——浅析中美德育方法之异同[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4期
7 邵杰;;坚持德育方法的重心转移是搞好德育工作的根本[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王玮;;新时期德育方法模式的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1年05期
9 宋钧文;;中国传统德育方法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高校辅导员;2011年02期
10 尚成园;鲍敬敬;;中英德育方法的交叉与分野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陆延礼;;学校德育方法的重心转移[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2 唐旭杰;;21世纪德育方法创新的思路和途径[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村区东韩王学校 张学法;浅谈农村小学德育方法的创新[N];焦作日报;2010年
2 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教授、博士生导师 田建国;也谈德育方法创新[N];光明日报;2012年
3 王朝庄;创新德育实践 科学选择德育方法[N];鹤壁日报;2012年
4 大港一小 李宝萍;关于小学德育方法的思考[N];天津教育报;2010年
5 通讯员 沈帜 本报记者 陈瑞昌;创新德育方法途径让中职生学有所成[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通讯员 夏苗锋;夯实养成教育 创新德育方法[N];绍兴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雅洁;扎根农村育桃李[N];黑河日报;2008年
8 王建芝 作者单位:龙溪师范学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N];福建日报;2001年
9 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 伍阳斌;追求五种效益促进学校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山东省烟台市宁海二中 车志进 薛家高;把远大目标拉近变实[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丹丹;中西德育方法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2 葛艳丽;新时期高校德育方法创新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汪蜜蜜;高校德育方法合理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赵莹莹;中国与新加坡高校德育方法的比较及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孙艳艳;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方法创新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6 段筱莉;3+2制专科师范德育方法的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钟敏;中英学校德育方法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8 高燕;中职学校科学德育方法实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椺;中美德育方法的差异对实效性的影响[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10 秦楚;认知理论视域下大学生的德育方法探究[D];广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40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240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