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我国科学教科书之近代递嬗:自主编纂时期

发布时间:2018-10-14 10:17
【摘要】:近代科学和科学教育源于西方,我国近代科学和科学教育是西学东渐的结果,科学教科书也是从译介西书肇始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变革,尤其是学制的改革,教科书也必须随之变化。西方的教科书终究与中国文化是异源的产物,由此,中国学者自主编纂教科书也就应运而生了。随着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对科学需求的急切,科学知识越来越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内容的主流,又由于留学生的学成归国,民间出版机构的迅速发展,自编科学教科书的条件日渐成熟。经过晚清到民初黄金30年的发展,我国教育近代化的转型基本完成,科学教科书在此期间也实现了定型。
[Abstract]:The modern science and science education originated from the west, and the modern science and science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was the result of the eastward development of western learning, and the science textbooks began from th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the western book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educational reform, especially the reform of school system, textbooks must also change. After all, textbooks in the West and Chinese culture are the product of heterogeneity. With the rise of the trend of thought in science education and the urgent need for science, scientific knowledg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the mainstream of 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schools at all levels and all kinds of schools, and because of the return of foreign students to the countr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on-governmental publishing institutions, The condition of self-compiling science textbook is maturing day by day. After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in China was basically completed, and the science textbooks were finalized during this period.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课题“我国学校学科及教科书的历史演进”(项目编号:11JJD88001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2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宇;;1900—1949商务印书馆自然科学教科书略考[J];科普研究;2012年02期

2 吴小鸥;;近代中国教科书的启蒙功利主义[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05期

3 毕苑;;中国近代教科书研究[J];教育学报;2007年01期

4 张剑;;中华书局科学书籍出版初探(1912-1949)[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超;;孔子形象:历史知识与社会意识——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孔子叙述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刘超;危机与认同:中国民族溯源研究——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本国史教科书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3 刘超;;政学分合与知识生产:清末中国历史教科书编写研究[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4 孙德玉;;吴汝纶赴日考察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王建辉;近代出版与近代教育[J];编辑之友;2001年06期

6 洪港;;略论我国近代教科书的插图设计[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洪港;王莉;;教科书出版与近代政治变革[J];出版发行研究;2008年04期

8 张运君;;晚清教科书审定原因探析[J];出版科学;2009年05期

9 刘桂玲;;中国近代学制对中学培养目标的定位[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2期

10 舒习龙;;姚锡光的教育考察与教育思想刍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千菊;;罗振玉对《癸卯学制》的贡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何生根;;吴汝纶与清末学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杨天平;;“中体西用”的思想与清末的教育宗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杨建华;;中国教育期刊与近代学制嬗变——以上海近代教育期刊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彭尔佳;;清末“教科书”的发生及其编审定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杨千菊;;罗振玉对《癸卯学制》的贡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邹振环;;戊戌至辛亥时期西方近代地理学的输入及其影响[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8 李孝迁;;晚清中小学国史教科书述要[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运明;1928-1937年山东中等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刁含勇;新中国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949—1954)[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瑛;民国时期大学农业推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陆胤;近代学术的体制内进路[D];北京大学;2011年

8 喻永庆;《中华教育界》与民国时期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温润芳;社会变迁中山西乡土教材的编纂与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佳;民国时期我国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薛小雷;近代以来中国学前教育向外国学习的历史与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双钰;清末民初(1902-1919)高等小学历史教科书编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司淼;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审定制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楠;沈知方的出版理念与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王春方;伪满洲国中小学教科书编审制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宋小清;中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小学个性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景玄;蒋维乔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王蕊;清末之《奏定学堂章程》[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吴婧;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人凤;商务《最新教科书》的编纂经过和特点[J];编辑学刊;1997年03期

2 潘家德;二十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3 吴小鸥;;浸润与激荡——清末民国教科书对社会变革之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4 吴小鸥;石鸥;;晚清留日学生与中国现代教科书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5 杜卫;中国现代的“审美功利主义”传统[J];文艺研究;2003年01期

6 吴小鸥;;《格致须知》与中国近代新式教科书[J];教育学报;2011年03期

7 贾平安;;商务印书馆与自然科学在中国的传播[J];中国科技史料;198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云峰,刘莉莉;戊戌维新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陈丕忠;旅大教育近代化的历史回顾——以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关东州”中国人教育为中心[J];辽宁教育研究;2001年07期

3 施扣柱;沿江城市教育近代化的发生机制与社会背景[J];史林;2002年01期

4 陈蕴茜;沈熙;;清末民初士绅与江南乡镇教育近代化[J];史林;2003年05期

5 莫宏伟;论高校内迁对西南地区教育近代化的影响[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袁澍;新疆教育近代化的转型与整合[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翟慕华;张之洞与中国教育近代化[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陈明霞;;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影响[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杨丽霞;;私立学校的兴办与苏州教育近代化[J];江苏地方志;2007年04期

10 江凌;;试论近代编译书局的兴起对湖北教育近代化的影响[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正伟;;论江苏教育近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2 刘少雪;;中国教育近代化改革的历史延误[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张彬;;浙江教育近代化刍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4 江嵩;于洪波;;试论日本前近代的闭关锁国与教育近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陈杏年;;试论孙中山的教育近代化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崔运武;;论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进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潘懋元;;《西学东渐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序[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8 李协京;;试析福泽谕吉启蒙思想的特点及其对日本教育近代化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话(三) 欧洲高等教育近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周晔;;教育近代化的积极推动力——中国近代教育学术团体之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犀泽;让乡土教育走得更稳健[N];镇江日报;2008年

2 ;1904-2004,,现代教育,激荡百年[N];人民政协报;2004年

3 闫广芬(河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副院长。);商人兴学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N];人民政协报;2003年

4 周维强;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的历史画卷[N];中华读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伍春辉;湖南教育近代化研究(1894-1929)[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蒋纯焦;一个阶层的消失[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军;抗战前十年湖北县级教育研究(1927-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泽刚;苏中教育近代化历程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2 赵紫峰;中日两国教育近代化之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吴芳春;教育近代化与地方社会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宇;温州教育近代化研究(1876-1911)[D];杭州师范大学;2005年

5 董军成;清末留日教育的发展及其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雷;《万国公报》的教育近代化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沈萍霞;清末民初的留美教育与中国教育近代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健;晚清浙江教育近代化历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琳;民初社会与教育近代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志刚;近代留日学生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70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270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f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