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学习的方法论探析
[Abstract]:To discuss the problem of adaptive learning is to refer to the theory methodology of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on the basis of drawing on and absorb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various disciplines on learning problems.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methodology of learning more closely to its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Learning is the activity and ability for learners to acquire their own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adapting to themselves and adapting to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Adaptive learning is an essential feature of learning. Learners are adaptive subjects, learners have their own learning functions and mechanisms, and learn according to their own way; The learning process is the process of the learners' brain nerve mechanism, sensory mechanism, thinking mechanism, environment mechanism and dynamic mechanism, and each learner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fundamental function of education is to activate and mobilize the internal learning mechanism of learners and guide learners to develop in the process of changing themselves.
【作者单位】: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学习科学的友善用脑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HA140270)的成果
【分类号】:G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时龙;;复杂系统研究的基本思想及教育反思[J];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国凤;;实用型理念:一种深化的新课程改革发展观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姜玲玲;;复杂性思维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谢李丽;;过程思维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4 杨丽;温恒福;;怀特海对17世纪实体哲学的批判[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5 李斯颖;;直面课堂教学的复杂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5期
6 冯跃;;现代性背景下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彭阳红;;“问题”研究与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01期
8 高冬;张乾;;复杂性理论:透视学科建设问题的独特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年01期
9 陈艳;;试谈音乐美学在高职声乐教学的应用[J];成才之路;2009年33期
10 王钢;;以复杂性思维推进学校转型性变革[J];成才之路;2010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德昌;;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机制及提升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势科学视阈中的文化软实力研究[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道路·创新·发展——“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交流论文选编[C];2009年
2 张本祥;;关于不可计算问题——从汶川大地震的预报问题谈起[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高楠;;批评的生成[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9-2010年度][C];2013年
5 邱新德;;从高中化学教育看新课程的“过程与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1分会:基础化学教育[C];2014年
6 张陟遥;;联结: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路径[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5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张昆;渗透数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欧阳忠明;跨溪建屋:学科互涉视阈下人力资源开发学科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燕燕;论教育实践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沙小妹;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和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2 刘芳;“和合型”教研团队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杜召凤;生态课堂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秋菊;教育与人的尊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杨;系统论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翟冬园;贵州瑶山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文化路径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7 廉丽娜;费孝通教育人类学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8 喻庆明;论关系思维视阈下的课程价值取向[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西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董利丹;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鹏;王以宁;;国内自适应学习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反思[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年01期
2 李华群;张俊珍;廖冬妮;黄庭松;;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课自适应学习的对策研究[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年06期
3 张荣华;徐春成;;自适应学习的网络课程内容设计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年09期
4 黄伯平;赵蔚;余延冬;;自适应学习系统参考模型比较分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8期
5 姜强;赵蔚;;自适应学习系统述评及其优化机制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年06期
6 张舸;周东岱;葛情情;;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学习者特征模型及建模方法述评[J];现代教育技术;2012年05期
7 李亦菲;自适应学习的理论与实践[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年04期
8 姜强;赵蔚;;面向“服务”视角的自适应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2期
9 芮玎玎;;自适应学习系统中适应模型的构建[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3年03期
10 徐东丽;《人类的自适应学习──示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简介[J];中国电大教育;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新明;李亦菲;;人的自适应学习——示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践[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文赛平;朱珍民;叶剑;;带反馈的模糊Petri网自适应学习[A];第六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0)、第19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10)、第6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10)、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10)论文集[C];2010年
3 白金兰;李东辉;王国栋;刘相华;;冷轧过程控制工艺模型自适应学习[A];第十一届全国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李亦菲;实验自适应学习的支持系统[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李亦菲;自适应学习对启发式的超越[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李亦菲;自适应学习有哪些基本概念[N];中国教育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姜强;自适应学习系统支持模型与实现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欧阳杨;教育语义网中基于本体的自适应学习系统建模[D];浙江大学;2008年
3 刘志勇;基于本体的自适应学习方法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于淼;复杂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学习控制[D];浙江大学;2012年
5 许敏;领域自适应学习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孝山;自适应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昌明;自适应学习系统中个性化学习方案的制定[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冰;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学习者模型的表示及特征值获取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汤文彬;在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应用序列挖掘技术实现智能导航[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晓红;基于网络的自适应学习系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斯萌;自适应学习系统设计模型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梁济瀚;基于自适应学习系统的序列挖掘算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王新勇;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序列挖掘算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赛男;基于语义网的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学生认知风格模型的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晓航;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学习风格模型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22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422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