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阶段特征
[Abstract]: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in China is a continuous proces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period of national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and the perio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today is actually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since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in China is sprung up by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education, and foreign educational thoughts and systems often affect the process and direc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the early Germany, Japan to the mid-term America and the later Soviet Union, foreign models all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hina's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These effects are not simply sequential alternations, but co-exist and reflect each other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作者单位】: 井冈山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重点课题“近代以来社会转型时期教育现代化问题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课题编号:12ZD03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元晖;中国教育学七十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敏华;中师教育50年回顾[J];保定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2 陆益龙;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贺海仁;;启蒙法理学与中国的法制建设[J];北方法学;2010年01期
4 林兴初;;快速转型期社会矛盾的演化及化解机制——基于台州市2005—2009年党政部门信访数据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胡瑞昌;;党和国家的语文政策和工作成绩不容歪曲和否定[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余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选择[J];北京党史;2012年03期
7 生兆欣;;建国后十七年中国比较教育状况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8 张东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资本障碍及其政府治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宋若涛;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宋书星;学术规范与“学术生态环境”[J];图书与情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荧;;代表人民 依靠人民 服务人民——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群众的学说[A];铁流19(上)——庆七一“学习先辈革命精神,,传承党的光荣传统”[C];2012年
2 何海涛;;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马文静;;文革教育经验口述[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葛金国;吴玲;;毛泽东教育管理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刘文渊;;新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述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陈黎;;论五十年代的院系调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王金香;;论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的历史功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谈儒强;;对“文革”前十年间中学课程改革的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李玉非;;建国初期的社会变革与教会学校的消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高培华;;祁建华与“速成识字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查明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选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侯东阳;中国舆情调控机制的渐进与优化[D];暨南大学;2010年
7 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权;当代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黄襄宁;葫芦岛市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亚超;建国后毛泽东知识分子思想的内在矛盾性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何万仲;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因分析及历史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萍;营口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李响;高师民族声乐生态课堂构建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张辉;《觉悟》、《建设》和唯物史观的传播[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纪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缺失及对策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林琳仙;当前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强;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政策的历史沿革与现实反思[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丽娜,李宜江;试论转型期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边际化与价值定位[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4期
2 张扬生;;第三部门与中国教育现代化[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06期
3 宋娜;;转变思维方式 构建中国教育现代化[J];理论界;2007年01期
4 吴柳;现阶段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特征及实施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1995年03期
5 杨东平;百年回首:中国教育现代化之梦[J];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Z3期
6 刘尧;世纪之交 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述评[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7 杨东平;;中国教育现代化之梦[J];教师之友;2000年10期
8 袁小明;自觉融入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J];浦东开发;2001年02期
9 李可亭,胡志国;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性质和道路(上)[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李可亭;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性质和道路(下)[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智基;;中国教育现代化,呼唤现代陶行知[A];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基础教育改革——第七期全国陶行知研究骨干培训班报告集[C];2002年
2 陈文心;;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现代化[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3 祁士清;杨泽华;;区域推进学陶研陶 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A];庆祝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专刊[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张东;为到二二年基本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而努力奋斗[N];中国教育报;2013年
2 刘悦笛;中国教育现代化:曾有的多种选择[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3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何传启;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N];光明日报;2010年
4 记者 李凝;新时期中国教育现代化三大任务[N];科技日报;2005年
5 新疆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田文;创新教育理念[N];新疆日报(汉);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宋军;试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涛;论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科学精神的缺失及重建[D];河南大学;2004年
3 马泽民;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启动[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328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432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