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网络手段的优化及其效应探索
发布时间:2019-08-19 10:56
【摘要】: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它建议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了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应当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因此,在新的生物课程标准下,切实遵循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去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根据课标要求,初中生物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来达到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但是笔者在九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教师和学生在初中生物学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加之初中生物教学中课时设置每周2课时,教师任教班级普遍在六个教学班左右,很难达到课标要求的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对传统的生物课堂进行延伸,基于互联网的各种网络手段越来越丰富我们的交往,如何把这些网络手段进行优化并检验其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效果,是笔者力图解决的问题。 针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网络手段应用现状,笔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六度空间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支持下,以山东省泰安第六中学为研究范本,以泰安市泰山区为研究范围,限定了初中二年级这一特定时期,从各个方面分析初中生物教学中网络手段应用现状,采用多种调查实验方法,旨在发现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网络手段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网络手段优化带来的效应,以满足课标对生物教学的要求。
【图文】:
是人体血液中某物质含盆变化情况,I、H,III,N表示血液流经的器官或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91;G434
本文编号:2528208
【图文】:
是人体血液中某物质含盆变化情况,I、H,III,N表示血液流经的器官或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91;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何克抗,李克东,谢幼如,王本中;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的理论基础与试验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2 周斌,王铮敏;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应用现状分析[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王金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创设初中生物教学情景[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12期
本文编号:2528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528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