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教学世界: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双向二重化

发布时间:2019-08-19 19:23
【摘要】:教育学界关于"教学(教育)回归生活"的困惑和争议仍在持续。在教学论层面深入探讨教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科学世界的关系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教学论(和教育学)话语中,我们可以从三个世界,即教学世界、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视角来认识教学世界与其它世界的关系。教学世界是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中介,是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双向二重化,即化科学世界为生活世界和化生活世界为科学世界。教学就是在这种双向二重化的过程中,将其转化的结果沉淀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最终实现教学之目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提法失之片面,正确的提法应当是:教学面向生活世界,超越生活世界,走向科学世界。
[Abstract]:The confusion and controvers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bout "teaching (education) returning to life" continues. At the level of teaching theo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world and life world is still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iscourse of teaching theory (and pedagogy), we can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ing world and other worl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worlds, namely, the teaching world, the living world and the scientific world. The teaching world is the intermediary between the living world and the scientific world, and it is the two-way duality of the living world and the scientific world, that is, the scientific world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living world and the living world into the scientific world. In the process of two-way duality, teaching precipitates the results of its transformation in the spiritual world of students, and finally realizes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The formulation of "teaching returning to the world of life" is one-sided, and the correct formulation should be that teaching faces the world of life, transcends the world of life and moves towards the world of science.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胡卫珍;;国内学者“教育回归生活”研究综述:现状与不足[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22期

2 王声平;;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研究述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徐金;;论胡塞尔对实证主义科学观的批判[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黄皖毅;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的价值[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江玲;论教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风险[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南纪稳;;教学论是关于教学的事理之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7期

7 张建鲲;庞学光;;当代教学论的“教学生活研究”趋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13期

8 黄津成;;学校教育教学不能“回归生活”[J];课程教学研究;2013年11期

9 蒋琳;;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主体教育观[J];网络财富;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宁;;权利的价值追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王者琦,陈利;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胡惠庆;论民族精神培育的核心内容及其原则[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刘桂荣,曲瑞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文教育之实现[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5 姚建宗;;法律生活的哲学观照:法哲学的智慧[J];北方法学;2007年02期

6 王云霞;;隐匿的前提:追寻构成思想的“看不见的手”——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何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J];北方论丛;2010年06期

7 高家方;论相对的“绝对”——从康德的“本体”谈起[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董伟;;以人为中心:全球治理模式的宗旨[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陈江宁;;先秦齐国与西方不谋而合的人本文化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6期

10 付轶男;饶从满;;比较教育学科本体论的前提性建构[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玉君;;论地理学的基本价值[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2 迟艳杰;;范寿康教育哲学思想评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杨学功;;哲学观反思与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帆;张艾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个人权利保障的价值意蕴[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5 张盾;;《哲学通论》的意义及其根据[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吴宏政;;前提批判的形而上学原理——《哲学通论》以德国古典哲学为媒介展开的哲学史对话[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吴宏政;;深沉而浓重的德国古典哲学情结——学习孙正聿著《哲学通论》之体会[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程彪;;《哲学通论》的个性风格[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王福生;;哲学作为教育——学习《哲学通论》的一点体会[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漆思;;哲学的自我超越本性与哲学观自觉——《哲学通论》的前提批判与创造意识[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杨硕;进化心理学的人类学哲学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瑜;西方发展观研究:理论探微·殊异甄析·启迪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8 董震;寻找属人的希望[D];吉林大学;2011年

9 于永坤;传统辩证法的解构与批判的辩证法的重建[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辉;科研诚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萍;中职铁道运输专业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邱声运;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的生成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贺团卫;马克思恩格斯人权思想与当代中国人权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亚娟;论马克思实践自由观的理论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邵会丽;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其意义[D];河南大学;2011年

6 于景润;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作用和意义[D];河南大学;2011年

7 车岩;不作为帮助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庄忠正;历史哲学还是历史科学[D];吉林大学;2011年

9 牟曦东;马克思对人本质界定的视野与维度[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郭夏;伽达默尔和马克思的实践概念[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鉴;教学论的表述危机与研究转型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2 张杨;;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研究综述[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熊川武,江玲;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基本差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4 项贤明;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5 张华;论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1期

6 李松林;论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论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7 晏辉;;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李定仁;纪德奎;;生活世界视野下的教学论研究范式的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9 潘斌;;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10 张广君;张建鲲;徐文彬;;教学生活:建构有灵魂的科学世界[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建鲲;论教学生活[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燕;教学与生活[D];西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琳娜;;试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孟献华;李广洲;;教学世界对生活世界的观照——兼论“教学回归生活世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3期

3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杂志征集教师论文[J];吉林教育;2009年Z2期

4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杂志征集教师论文[J];师道;2009年10期

5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杂志征集教师论文[J];师道;2009年12期

6 江玲;论教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风险[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熊川武,江玲;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基本差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8 李轶芳;交往教学世界中的对话实质[J];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9 唐松林;范春香;;身体:教学世界蕴藏其中[J];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10 马娟;;教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06期



本文编号:2528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528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a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