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在我国高校本土化建设初探
发布时间:2017-03-25 13:03
本文关键词:MOOC在我国高校本土化建设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12年,MOOC首先在美国掀起一股浪潮,继而惊动了整个高等教育界。这一年被誉为‘'MOOC元年”,MOOC“三驾马车”相继诞生。MOOC被认为会引发一场革命,从而变革高等教育体系,将成为解决高等教育领域问题的“灵丹妙药”。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2013年就被称为“反慕课之年”。MOOC遭遇了种种质疑:MOOC模式其实还是传统的行为主义教学方法,提供者的目的是赚取利润,MOOC是众多名校盲目的选择,MOOC会“转瞬即逝”,MOOC是新的文化殖民的方式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术界,媒体和企业都更加理性地看待MOOC:它不会取代实体大学,但有很大的潜力;如果以恰当的方式融入实体课堂,它会成为一种有益的补充,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尽管如此,西方发达国家依然纷纷推出了自己的MOOC平台,而且坚持了全球化路线,大力开拓国外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中国作为高等教育第一大国必须积极应对这一局势。本研究以文献法探究了MOOC的诞生及其在国外的发展现状,主要是美德英法国家。同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MOOC在我国高校的发展现状。问卷在五个城市的九所不同类型高校发放,并使用SPSS20处理分析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国内有政、校、企三类主体建设的MOOC平台,三类主体呈现合作的趋势。高校MOOC课程质量、数量相对较高,门类也相对齐全,也有部分课程可以兑换学分。但是与国外MOOC课程相比,我国高校的MOOC建设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平台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和资金四个方面。2013年,MOOC才来到中国,仅仅2年,我国高校已经出现分层、互不合作的现象,部分平台仅限于合作院校的学生使用,这多少有些违背MOOC的本质,同时也导致了平台的低利用率。平台低利用率也有学习者数量不足及参与度低的原因。课程建设方面,时间开放度不足,课程质量参差不齐,无规范的审核机制,课程资源不够丰富。教学管理方面,基本还是传统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没有建立或者落实与MOOC相匹配的教学管理模式。资金关系到MOOC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MOOC平台在这方面没有保障,主要因为我国高校一向依赖政府拨款,市场化意识和能力均不足。为此,本文提出,中国高校之间要加强合作,避免分层,可由政府建设少数高质量的平台,同时最大程度的开放平台和课程,吸引更多的MOOC学习者;高校应引入SPOC模式,做到与校内教学的融合以提高MOOC的完成率。高校既要引进也要建设课程,鼓励教师开设MOOC课程,建设特色课程,建设适合不同层次学习者的课程;还要做好课程质量审核、监控与评价。高校要加强MOOC课程的教学管理,建立虚拟学习社区,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社交媒体工具,组织线下见面会等,提高MOOC课程教学效果;高校要严格考核MOOC学习结果,为学分认证等做准备;高校要积极探索盈利模式,增强市场化意识和能力,为MOOC发展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总之,我国高校的MOOC本土化建设一定要探索出中国化的模式。
【关键词】:MOOC 运行模式 本土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3
- 绪论13-33
- 一、研究目的15-17
- 二、研究的意义17-19
- 三、MOOC研究现状19-31
- 四、核心概念界定31
- 五、研究思路及方法31-33
- 第一章 MOOC的诞生与演变33-50
- 第一节 MOOC的诞生与演变33-43
- 一、MOOC的诞生33-36
- 二、不同形式的MOOC36-39
- 三、MOOC的演变39-43
- 第二节 MOOC的本质与基本特征43-50
- 一、MOOC学习流程43-44
- 二、MOOC的本质44-47
- (一) MOOC不是远程教育44-45
- (二) MOOC不是网络公开课45-46
- (三) MOOC以“学”为中心46-47
- 三、MOOC的基本特征47-48
- 四、MOOC的不足48-50
- 第二章 国外MOOC的运行50-80
- 第一节 平台建设及开放程度50-61
- 一、平台建设主体及资金来源50-60
- 二、平台开放对象60-61
- 第二节 课程建设61-66
- 一、课程来源及质量监控61-63
- 二、课程类别63-65
- 三、课程开放时间65-66
- 第三节 教学管理66-70
- 一、日趋完善的教学管理66-68
- 二、身份验证68-69
- 三、学习结果认定69-70
- 第四节 盈利模式70-75
- 一、企业培训70-71
- 二、学分认证71-72
- 三、签名认证证书72
- 四、系列课程证书72-73
- 五、在线学位73-74
- 六、增值服务74
- 七、平台租借费用74-75
- 第五节 对国外MOOC运行模式的评述75-80
- 一、政府、高校及企业积极推进MOOC发展75
- 二、制定完善的服务条款75-78
- 三、重视社交互动78
- 四、学习数据收集78
- 五、全球化战略78-79
- 六、精英化合作路线79-80
- 第三章 中国MOOC运行模式分析80-107
- 第一节 平台建设及开放程度80-91
- 一、平台建设主体80-89
- 二、平台开放对象89-91
- 第二节 课程建设91-101
- 一、课程来源及质量保障91-97
- 二、课程类别97-100
- 三、课程开放时间100-101
- 第三节 教学管理101-103
- 一、日常教学管理101-102
- 二、考核及学习结果认定102-103
- 第四节 盈利模式103-107
- 一、学分互认104
- 二、签名认证证书104-105
- 三、在线学位105
- 四、SPOC105
- 五、企业MOOC平台收费课程105-106
- 六、职业证书106-107
- 第四章 对我国MOOC运行模式的评析107-128
- 第一节 平台建设108-117
- 一、平台重复建设108-110
- 二、政府反应滞后110
- 三、平台开放度不够110-111
- 四、平台利用度不高111-117
- 第二节 课程建设117-123
- 一、课程制作限于名校117-119
- 二、课程开放时间119-120
- 三、课程质量缺乏有效监控120-121
- 四、现有MOOC资源不丰富121-122
- 五、课程开发难度大122-123
- 第三节 教学管理123-125
- 一、学生主体性体现不足124
- 二、评价、考核方式不健全124-125
- 第四节 经费来源125-128
- 一、经费投入较大125
- 二、盈利模式不清晰125-128
- 第五章 优化我国MOOC的对策建议128-152
- 第一节 平台建设128-136
- 一、高校间加强合作,促进优质资源共享128-129
- 二、政府主导129-130
- 三、保持MOOC的开放免费130
- 四、加大MOOC的宣传130-131
- 五、高校引入MOOC131-135
- 六、多方合作135-136
- 第二节 课程建设136-144
- 一、课程制作136-138
- 二、增加课程开放度138-139
- 三、加强课程质量监控139-141
- 四、丰富MOOC课程资源141-144
- 第三节 教学管理144-148
- 一、加强虚拟学习社区的反馈作用144-146
- 二、组织线下见面会146-147
- 三、开通微信公众号147
- 四、利用学习分析技术,促进教与学的改革147
- 五、完善学分认证考核方式147-148
- 第四节 经费保障148-152
- 一、增加资金渠道149
- 二、积极探索盈利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149-152
- 结论152-154
- 参考文献154-167
- 附录167-171
- 后记 (致谢)171-17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文璇;汪琼;;2012:MOOC元年[J];中国教育网络;2013年04期
2 王玉丰;;从MOOC兴起看我国优质高教资源共建共享的困境与出路[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3期
3 蔡文璇;汪琼;;MOOC 2012大事记[J];中国教育网络;2013年04期
4 黄健;;MOOC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5 贺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6 夏春明;裴小琴;杜龙兵;;MOOC的发展及其对远程教育的影响[J];化工高等教育;2014年01期
7 刘宏哲;梁晔;;高校教师应对MOOC挑战的策略讨论[J];科技广场;2014年04期
8 张麒;刘俊杰;任友群;;哈佛“慕课”深度谈——访哈佛大学副教务长包弼德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4年05期
9 韩宏;屈昌雷;;慕课:大学自修学分制的“新窗口”——基于慕课与大学自修学分制的结合[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10 季超;谢超;;MOOC对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及发展趋势[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年05期
本文关键词:MOOC在我国高校本土化建设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7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67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