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基于SECI模型的网络非正式学习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3 08:09

  本文关键词:基于SECI模型的网络非正式学习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学习贯穿着人的一生,在离开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后,每个人都仍在某种程度上进行着学习,这种学习相对于在正式的学校或培训机构的学习,它往往是非正式的。现在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个人层面,终身学习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在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就提出要建立一个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对于个人来说,要想有长足的发展,终身学习是必需的;非正式学习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非正式学习变得越来越便捷,对于网络非正式学习的研究也是迫切需要的。 为此,本文将对非正式学习进深入探讨,在总结诸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对于非正式学习的理解:非正式学习是学习者自发地缺乏有意控制过程地,无明确的目的但具有一定的目标,在非固定场所学习具有随意性的内容,结果具有偶然性的学习;同时难以对其结果进行评价,但学习的结果会反馈到学习者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并通过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对比,得出了非正式学习的特征:自我导向性、情境性、偶发性、社会性和个性化等特征。同时提出网络非正式学习的学习形式:自主学习、双人协作、团体协作。并深入分析SECI模型,探讨其与非正式学习的关系,以及对非正式学习的作用,对于基于SECI模型的非正式学习进行研究;同时基于SECI模型分析非正式学习的过程。在上述的基础上,本文将结合SECI模型建立网络非正式学习的学习模式,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深入分析。期望对于非正式学习者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SECI模型 非正式学习 网络 学习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8
  • 第1章 绪论8-12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8-9
  • 1.2 概念界定9-10
  • 1.3 研究目的10
  • 1.4 研究方法10
  • 1.5 论文架构10-12
  • 第2章 主要理论基础及相关文献综述12-22
  • 2.1 非正式学习12-18
  • 2.1.1 非正式学习的含义12-14
  • 2.1.2 非正式学习的基本特征14-18
  • 2.1.3 网络非正式学习及其特点18
  • 2.2 SECI模型18-22
  • 2.2.1 知识管理18-20
  • 2.2.2 知识管理中的知识转化——SECI模型20-22
  • 第3章 基于SECI模型的非正式学习22-39
  • 3.1 SECI模型与非正式学习的联系22-23
  • 3.2 转化的过程及知识螺旋对于非正式学习的作用23-26
  • 3.2.1. 转化过程对于非正式学习的作用23-25
  • 3.2.2 知识螺旋对于非正式学习的意义25-26
  • 3.3 “场”理论对于非正式学习的意义26-28
  • 3.3.1 在原始场中发现学习同伴27
  • 3.3.2 对话场中的思想交流与碰撞27
  • 3.3.3 系统场中的知识汇聚27-28
  • 3.3.4 练习场中知识的习得与内化28
  • 3.4 转化条件支持非正式学习中的知识积累与创新28-33
  • 3.4.1 意图30
  • 3.4.2 自主管理30-31
  • 3.4.3 波动与创造性混沌31-32
  • 3.4.4 冗余32-33
  • 3.4.5 必要多样性法则33
  • 3.5 基于SECI模型的非正式学习过程分析33-39
  • 3.5.1 分享隐性知识35-36
  • 3.5.2 创造概念36-37
  • 3.5.3 验证概念37
  • 3.5.4 形成新知识37-38
  • 3.5.5 内化新知识38-39
  • 第4章 基于SECI模型的网络非正式学习模式建构39-51
  • 4.1 学习模式及其构成要素39-40
  • 4.2 常见的网络非正式学习形式40-41
  • 4.3 建模的原则41-42
  • 4.3.1 一般建模的原则41
  • 4.3.2 基于SECI模型建立网络非正式学习模式所应注意的问题41-42
  • 4.4 模式的建构及分析说明42-49
  • 4.4.1 学习支持服务43-44
  • 4.4.2 网络非正式学习场44-45
  • 4.4.3 网络非正式学习的螺旋45-46
  • 4.4.4 关于学习者46-48
  • 4.4.5 关于学习目标48-49
  • 4.4.6 关于学习结果的评价49
  • 4.5 模式的应用策略49-51
  • 第5章 研究总结及展望51-53
  • 5.1 研究的主要工作51
  • 5.2 研究的不足51-52
  • 5.3 后续工作52-53
  • 参考文献53-5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5-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蒙成;;“非正式学习”论纲[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2 曾李红;高志敏;;非正式学习与偶发性学习初探——基于马席克与瓦特金斯的研究[J];成人教育;2006年03期

3 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4 张卫平;浦理娥;;国内非正式学习的研究现状剖析及对策[J];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07期

5 高莉娜;张康英;;基于QQ平台的非正式学习模式设计——以《媒体写作》课程为例[J];软件导刊;2013年02期

6 莫婧婷;雷体南;;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过程设计与探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年09期

7 杨欣;于勇;;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11期

8 王妍莉;杨改学;王娟;杨瑞姣;;基于内容分析法的非正式学习国内研究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4期

9 李雪;顾小清;;教育科研信息化:网络教师共同体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09期

10 王崇文;任翔;;一种基于SECI模型的社会化学习框架研究[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邢蕾;成人非正式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SECI模型的网络非正式学习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3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83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9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