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回归:道德教育的当代诉求
发布时间:2020-12-21 13:44
德性作为一种以道德为核心的精神品质,理应内化至人的品行之中,而德性教育作为人的德性养成的引导机制,必然为道德教育所需。然而,当前我国道德教育模式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评价等方面依然存在着"重规则,轻德性"的问题,使得道德教育实效欠佳。鉴于此,道德教育必须采取德性与规则相融合的模式,弥补传统道德教育的不足,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科学. 2018年01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德性”概念溯源
二、道德教育现状:重“规则”轻“德性”
(一) 道德教育理念缺乏德性支撑
(二) 道德教育目标过度重视社会规则
(三) 道德教育内容知识化且脱离生活
(四) 道德教育方式单一且缺乏人文关怀
(五) 道德教育评价体系脱离主体
三、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一) 德性教育与道德教育具有内在契合性
(二) 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呼唤德性教育
(三) 德性教育意义重大
四、德性与规则相融合:道德教育的当代路径
(一) 道德教育理念应以德性养成为旨归
(二) 道德教育目标应兼顾社会规则与个体德性
(三) 道德教育内容贴近生活并与时俱进
(四) 道德教育方式多样化
(五) 道德教育评价体系应凸显学生主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制度建构:儿童道德启蒙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J]. 冯永刚. 中国教育学刊. 2016(04)
[2]教育的公共性意蕴及其当代拓展[J]. 冯永刚. 教育发展研究. 2015(24)
[3]当前我国德育评价的困境与出路[J]. 王烨晖,辛涛. 中国德育. 2015(11)
[4]学校德育实践的合理路径:方法的视角[J]. 林丹.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5]论德性教育的意义和任务[J]. 江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6]改革开放30年来德育目标的研究与反思[J]. 张忠华. 教育学术月刊. 2011(01)
[7]从规范到德性:当代道德教育哲学的本真回归[J]. 刘丙元. 理论导刊. 2010(01)
[8]当前学校德育的三大认识误区及其超越[J]. 杜时忠. 教育研究. 2009(08)
[9]21世纪中国德育课程体系之建构[J]. 詹万生. 教育研究. 2000(12)
本文编号:2929927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科学. 2018年01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德性”概念溯源
二、道德教育现状:重“规则”轻“德性”
(一) 道德教育理念缺乏德性支撑
(二) 道德教育目标过度重视社会规则
(三) 道德教育内容知识化且脱离生活
(四) 道德教育方式单一且缺乏人文关怀
(五) 道德教育评价体系脱离主体
三、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一) 德性教育与道德教育具有内在契合性
(二) 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呼唤德性教育
(三) 德性教育意义重大
四、德性与规则相融合:道德教育的当代路径
(一) 道德教育理念应以德性养成为旨归
(二) 道德教育目标应兼顾社会规则与个体德性
(三) 道德教育内容贴近生活并与时俱进
(四) 道德教育方式多样化
(五) 道德教育评价体系应凸显学生主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制度建构:儿童道德启蒙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J]. 冯永刚. 中国教育学刊. 2016(04)
[2]教育的公共性意蕴及其当代拓展[J]. 冯永刚. 教育发展研究. 2015(24)
[3]当前我国德育评价的困境与出路[J]. 王烨晖,辛涛. 中国德育. 2015(11)
[4]学校德育实践的合理路径:方法的视角[J]. 林丹.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5]论德性教育的意义和任务[J]. 江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6]改革开放30年来德育目标的研究与反思[J]. 张忠华. 教育学术月刊. 2011(01)
[7]从规范到德性:当代道德教育哲学的本真回归[J]. 刘丙元. 理论导刊. 2010(01)
[8]当前学校德育的三大认识误区及其超越[J]. 杜时忠. 教育研究. 2009(08)
[9]21世纪中国德育课程体系之建构[J]. 詹万生. 教育研究. 2000(12)
本文编号:2929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929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