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动力学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4 04:48
【目的/意义】在线学习情境下包含师生两类节点的关系网络,是在线学习信息传播区别于传统同质节点社会网络的重要特征。构建这类结构复杂的关系网络,并深入研究其信息传播规律,对社交行为及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基于对在线学习交互数据的统计,通过理论分析和网络统计构建了师生交互关系网络模型,并用该模型拟合真实的高校在线学习交互模型。【结果/结论】通过模拟师生交互关系网络模型的信息传播发现,在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信息的传播速度与网络规模、信息的发布者并没有显著关联,而与教师在社会网络中的传播者转移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文章来源】:情报科学. 2018年05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某高校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的度概率分布22.2师生交互关系网络模型
3的构造参数,改进无标度网络的BA算法作为2类节点的交互网络的构造算法,生成的2类节点的交互关系网络,统计其网络指标:总结点数为4354、教师节点数145、学生节点数4209、总边数35844;总边数35844,其中“师师”交互关系边数832、“师生”交互关系边数为5102、“生生”交互关系边数29910;所有节点平均度为9.40、教师的平均度为35.41、学生的平均度为8.32。构造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接近样本数据所示的交互关系网络。而构造的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度概率分布如图2。从构造的在线学习交互社会网络同样服从幂率分布,也是典型的无标度网络。图2两类节点的无标度网络度概率分布图3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的传播动力学仿真本文构建的在线学习交互社会网络刻画了师生在线学习时交互的虚拟社交关系,其中节点表示在线学习时参与交互的教师和学生,边表示教师和学生间由交互形成的关系。现有的社会网络传播动力学研究中,通常假设每个节点都是同质的,在传播特性上完全一样。而在师生交互的社会网络中,教师和学生的交互目的、交互意愿、影响力不同,导致两类节点在信息传播中的转移概率不同。所以,本文将研究师生转移概率不同的情况下信息的传播模型。33.1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的信息传播仿真模型张超等提出,教师的指导是支持在线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线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学生与教师的交互要以促进概念交互为主要目的【24】。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的传播主体包括教师(N)t和学生(N)s,按照传播状态分为:教师传播者(S)t、学生传播者(S)s、教师未传播者(I)t、学生未传播者(I)s。?
关系网络中信息传播与教师传播率的关系。(1)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信息传播与网络中总节点数(N)的关系。如公式(3)中第一个方程所示,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信息传播仅与师生传播者/被传播者比率、师生的信息传播概率相关,而与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的总节点数(N)无关。为了研究在不同规模的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本研究以表3中的参数构建(N)1=4000和(N)2=2000的两个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分别在这两个网络上模拟师生交互信息传播的过程,如图3所示。可见,无论是4000师生的在线学习关系网络中,还是在2000师生的在线学习关系网络中,从t0到全面传播所经历的过程几乎是相同的。这验证了公式(3)中第一个方程所示的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信息传播并不受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的总节点数(N)的影响。这也说明,无论参与在线交互的人数有多少,只要有效提升师生传播者/被传播者比率、师生的信息传播概率,就能有效提升信息在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效率。注:…*…表示N1=4000、…+…表示N2=2000图3网络中总节点数(N)对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信息传播的影响(2)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信息传播与传播首节点的关系。在传统的社会网络中,所有的节点都是同质的,而在由师生构成的在线交互社会关系网络中,参与者由教师和学生两类节点构成。而在t0时,首节点为教师i(0)=it0或首节点为学生i(0)=is0,有可能会影响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信息传播的过程。为了研究首节点为教师或学生在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本研究以表3中的参数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在线医疗社区用户交互行为研究[J]. 吴江,施立. 情报科学. 2017(07)
[2]在线学习社交行为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J]. 田阳,冯锐,韩庆年. 电化教育研究. 2017(03)
[3]移动社交网络用户内容创造与分享行为研究——社会网络与自恋的交互效应[J]. 于玲玲,周密,赵西萍,刘倩. 情报学报. 2016 (09)
[4]社区信息化与农村社区协同治理研究——基于社会网络视角[J]. 霍明,赵伟,张复宏. 情报杂志. 2016(05)
[5]在线学习社区中社交学习策略研究[J]. 田阳,冯锐. 远程教育杂志. 2016(01)
[6]社交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模型构建[J]. 袁磊,王冠楠,闫耀丽. 电化教育研究. 2015(12)
[7]网络学习社区中促进知识深层建构的交互模式设计[J]. 金涛. 远程教育杂志. 2015(05)
[8]数字时代非正式学术交流特点的社会网络分析——以小木虫生命科学论坛为例[J]. 邹儒楠,于建荣. 情报科学. 2015(07)
[9]提升在线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的策略探究及有效性分析[J]. 沈欣忆,胡雯璟,Daniel Hickey. 中国电化教育. 2015(02)
[10]在线辅导:在线教学的关键——访在线教学领域知名学者吉利·西蒙博士[J]. 翁朱华. 开放教育研究. 2012(06)
本文编号:2935013
【文章来源】:情报科学. 2018年05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某高校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的度概率分布22.2师生交互关系网络模型
3的构造参数,改进无标度网络的BA算法作为2类节点的交互网络的构造算法,生成的2类节点的交互关系网络,统计其网络指标:总结点数为4354、教师节点数145、学生节点数4209、总边数35844;总边数35844,其中“师师”交互关系边数832、“师生”交互关系边数为5102、“生生”交互关系边数29910;所有节点平均度为9.40、教师的平均度为35.41、学生的平均度为8.32。构造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接近样本数据所示的交互关系网络。而构造的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度概率分布如图2。从构造的在线学习交互社会网络同样服从幂率分布,也是典型的无标度网络。图2两类节点的无标度网络度概率分布图3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的传播动力学仿真本文构建的在线学习交互社会网络刻画了师生在线学习时交互的虚拟社交关系,其中节点表示在线学习时参与交互的教师和学生,边表示教师和学生间由交互形成的关系。现有的社会网络传播动力学研究中,通常假设每个节点都是同质的,在传播特性上完全一样。而在师生交互的社会网络中,教师和学生的交互目的、交互意愿、影响力不同,导致两类节点在信息传播中的转移概率不同。所以,本文将研究师生转移概率不同的情况下信息的传播模型。33.1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的信息传播仿真模型张超等提出,教师的指导是支持在线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线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学生与教师的交互要以促进概念交互为主要目的【24】。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的传播主体包括教师(N)t和学生(N)s,按照传播状态分为:教师传播者(S)t、学生传播者(S)s、教师未传播者(I)t、学生未传播者(I)s。?
关系网络中信息传播与教师传播率的关系。(1)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信息传播与网络中总节点数(N)的关系。如公式(3)中第一个方程所示,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信息传播仅与师生传播者/被传播者比率、师生的信息传播概率相关,而与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的总节点数(N)无关。为了研究在不同规模的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本研究以表3中的参数构建(N)1=4000和(N)2=2000的两个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分别在这两个网络上模拟师生交互信息传播的过程,如图3所示。可见,无论是4000师生的在线学习关系网络中,还是在2000师生的在线学习关系网络中,从t0到全面传播所经历的过程几乎是相同的。这验证了公式(3)中第一个方程所示的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信息传播并不受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的总节点数(N)的影响。这也说明,无论参与在线交互的人数有多少,只要有效提升师生传播者/被传播者比率、师生的信息传播概率,就能有效提升信息在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效率。注:…*…表示N1=4000、…+…表示N2=2000图3网络中总节点数(N)对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信息传播的影响(2)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信息传播与传播首节点的关系。在传统的社会网络中,所有的节点都是同质的,而在由师生构成的在线交互社会关系网络中,参与者由教师和学生两类节点构成。而在t0时,首节点为教师i(0)=it0或首节点为学生i(0)=is0,有可能会影响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信息传播的过程。为了研究首节点为教师或学生在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本研究以表3中的参数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在线医疗社区用户交互行为研究[J]. 吴江,施立. 情报科学. 2017(07)
[2]在线学习社交行为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J]. 田阳,冯锐,韩庆年. 电化教育研究. 2017(03)
[3]移动社交网络用户内容创造与分享行为研究——社会网络与自恋的交互效应[J]. 于玲玲,周密,赵西萍,刘倩. 情报学报. 2016 (09)
[4]社区信息化与农村社区协同治理研究——基于社会网络视角[J]. 霍明,赵伟,张复宏. 情报杂志. 2016(05)
[5]在线学习社区中社交学习策略研究[J]. 田阳,冯锐. 远程教育杂志. 2016(01)
[6]社交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模型构建[J]. 袁磊,王冠楠,闫耀丽. 电化教育研究. 2015(12)
[7]网络学习社区中促进知识深层建构的交互模式设计[J]. 金涛. 远程教育杂志. 2015(05)
[8]数字时代非正式学术交流特点的社会网络分析——以小木虫生命科学论坛为例[J]. 邹儒楠,于建荣. 情报科学. 2015(07)
[9]提升在线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的策略探究及有效性分析[J]. 沈欣忆,胡雯璟,Daniel Hickey. 中国电化教育. 2015(02)
[10]在线辅导:在线教学的关键——访在线教学领域知名学者吉利·西蒙博士[J]. 翁朱华. 开放教育研究. 2012(06)
本文编号:2935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935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