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卓越的德性之维:基于“共在”的关系透视
发布时间:2021-01-02 04:15
教学卓越不仅仅需要从教学效果的维度进行评价,更需要从德性的维度进行理解。从根本而言,教学卓越是人的卓越,是人的内在善的实现,需要以"共在"的教学生活为前提。"共在"表征了师生相互依存、相互关心的存在状态,指向教化的实现。由于教学理解的知性化,远离了对"共在"的追求,出现了教学平庸的症候。具体而言,教学平庸表现为教学观念的"个人主义"、教学内容的"知识崇拜"、教学方式的"控制取向"。实现教学卓越需要通过提升教师教学理解的伦理性、培育共同体的教研组织、倡导生成性的教学方式来实现。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2018年03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共在”:教学卓越作为德性实践的价值理据
(一) 作为教学生活的“共在”
(二) 作为教学卓越的“共在”
二、远离“共在”:教学平庸的德性危机
(一) 价值偏差:教学观念的“个人主义”
(二) “真理”僭越:教学内容的“知识崇拜”
(三) 注重预设:教学方式的“控制取向”
三、回归“共在”:教学卓越实现德性生活的可能路径
(一) 提升教学理解的伦理性:实现教学卓越的观念前提
(二) 培育共同体的教研组织:实现教学卓越的组织保障
(三) 倡导生成性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卓越的行为取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哲学知识伦理发展轨迹和基本特征[J]. 郝文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2]好教学岂一个“有效”了得[J]. 田山俊,汪明. 中国教育学刊. 2016(02)
[3]知识论批判:一种教育哲学的反思[J]. 高伟.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04)
[4]人之卓越的丧失与制造平庸的教育[J]. 章乐. 教育发展研究. 2011(21)
[5]虚拟教研社区与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J]. 邓国民,阳红. 中国远程教育. 2011(11)
[6]论初任教师的教学理解[J]. 吴刚平,余闻婧. 课程·教材·教法. 2011(06)
[7]生成性思维及其教学意蕴[J]. 罗祖兵.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03)
[8]共在存在论:人际与心际[J]. 赵汀阳. 哲学研究. 2009(08)
[9]个人主义教学及其批判[J]. 徐继存. 课程.教材.教法. 2007(08)
博士论文
[1]大学卓越教学研究[D]. 黄元国.湖南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我国台湾地区“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研究[D]. 刘晶月.南京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52630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2018年03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共在”:教学卓越作为德性实践的价值理据
(一) 作为教学生活的“共在”
(二) 作为教学卓越的“共在”
二、远离“共在”:教学平庸的德性危机
(一) 价值偏差:教学观念的“个人主义”
(二) “真理”僭越:教学内容的“知识崇拜”
(三) 注重预设:教学方式的“控制取向”
三、回归“共在”:教学卓越实现德性生活的可能路径
(一) 提升教学理解的伦理性:实现教学卓越的观念前提
(二) 培育共同体的教研组织:实现教学卓越的组织保障
(三) 倡导生成性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卓越的行为取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哲学知识伦理发展轨迹和基本特征[J]. 郝文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2]好教学岂一个“有效”了得[J]. 田山俊,汪明. 中国教育学刊. 2016(02)
[3]知识论批判:一种教育哲学的反思[J]. 高伟.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04)
[4]人之卓越的丧失与制造平庸的教育[J]. 章乐. 教育发展研究. 2011(21)
[5]虚拟教研社区与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J]. 邓国民,阳红. 中国远程教育. 2011(11)
[6]论初任教师的教学理解[J]. 吴刚平,余闻婧. 课程·教材·教法. 2011(06)
[7]生成性思维及其教学意蕴[J]. 罗祖兵.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03)
[8]共在存在论:人际与心际[J]. 赵汀阳. 哲学研究. 2009(08)
[9]个人主义教学及其批判[J]. 徐继存. 课程.教材.教法. 2007(08)
博士论文
[1]大学卓越教学研究[D]. 黄元国.湖南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我国台湾地区“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研究[D]. 刘晶月.南京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52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952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