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丧友哀伤反应及其同伴关系发展的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1 00:36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丧友哀伤反应及其同伴关系发展的质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青少年期遭遇同伴好友的死亡可能会使青少年体会到特别的丧失,特别是对其同伴关系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探究青少年丧友后哀伤反应的特点及其对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以此为依据提升社会对丧友青少年的关注,为未来有效地心理介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深入访谈方法,在北京某大学公开招募在青少年期有过丧友经历者,共有13人符合招募条件,均为在校大学生,其中男性8名,女性5名,年龄为(20±3)岁。设计半结构访谈提纲,对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青少年期在经历朋友死亡事件之后的心理历程和感受、以及在此前后同伴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研究结果如下:(1)受访者在青少年期丧友后常见的哀伤反应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情绪反应有震惊、难受、惋惜、后悔、愤怒和害怕;认知反应有否认、难以置信和思考生命死亡;行为反应有回避、寻找支持和关心逝者亲朋;生理反应有流泪和哭泣;以及复杂反应。(2)受访者在青少年期多次丧友后的哀伤反应表现为:腿软;做恶梦;麻木;认为老天不公;质疑自己的存在;对朋友的角色产生阴影;反抗学校;寻求刺激与发泄;暴力倾向;改变人际;减少社交及努力学习。(3)受访者在青少年期单次丧友后的哀伤与同伴关系的发展有以下五个特点:青少年在青少年在以父母为主要同伴为辅的多个支持系统中处理哀伤;避讳死者,丧友朋友圈多压抑;朋友哀伤过度带来分离;朋友有难,会尽可能帮助;害怕朋友生病,担心朋友安全。(4)受访者在青少年期多次丧友后的哀伤与同伴关系的发展有以下四个特点:青少年处理哀伤从多支持系统到只依赖同伴;丧友朋友圈从“直接解散”到“先聚后散”;新同伴关系从“很难建立”到“努力建立但无法交心”;异性关系从“出现波动”到“建立亲密关系困难”。受访者在青少年期经历丧友事件后的哀伤反应既具有一般性也具有特殊性,且受到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的影响;同伴关系在青少年丧友哀伤支持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且受到哀伤的反作用。
【关键词】:丧友 哀伤反应 同伴关系 青少年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2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研究的主要概念12
- 1.4 文献综述12-22
- 1.4.1 哀伤及哀伤理论的相关研究12-14
- 1.4.2 青少年一般性哀伤的相关研究14-15
- 1.4.3 青少年丧友哀伤的相关研究15-16
- 1.4.4 青少年丧友后的哀伤剥夺研究16-17
- 1.4.5 青少年的发展阶段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17-21
- 1.4.6 文献评述21-22
- 第2章 研究过程22-26
- 2.1 研究内容22
- 2.2 研究过程22-26
- 2.2.1 研究方法22
- 2.2.2 研究步骤22-23
- 2.2.3 研究对象23-24
- 2.2.4 资料的收集24
- 2.2.5 资料分析24-26
- 第3章 研究结果26-40
- 3.1 被访者丧友后的常见哀伤反应26-32
- 3.1.1 情绪反应27-29
- 3.1.2 认知反应29-30
- 3.1.3 行为反应30-31
- 3.1.4 生理反应31-32
- 3.1.5 复杂反应32
- 3.2 被访者多次丧友后独特的哀伤反应32-34
- 3.3 被访者单次丧友后的哀伤与同伴关系的发展34-37
- 3.3.1 父母为主要同伴为辅的多个支持系统中处理哀伤34-35
- 3.3.2 避讳死者,朋友圈多压抑35
- 3.3.3 其他朋友哀伤过度带来分离35-36
- 3.3.4 朋友有难,,尽可能帮助36
- 3.3.5 害怕朋友生病,担心朋友安全36-37
- 3.4 被访者多次丧友后的哀伤与同伴关系的发展37-40
- 3.4.1 处理哀伤从多支持系统到只依赖同伴37
- 3.4.2 朋友圈从“直接解散”到“先聚后散”37-38
- 3.4.3 新同伴关系从“很难建立”到“努力建立但无法交心”38-39
- 3.4.4 异性关系从“出现波动”到“建立亲密关系困难”39-40
- 第4章 讨论40-47
- 4.1 青少年丧友的哀伤反应特性——自我投射与同伴替代40
- 4.2 青少年多次丧友后的哀伤反应特性——哀伤叠加与良性转化40-42
- 4.3 同伴关系发展与哀伤的关系——凸显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特征42-45
- 4.4 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研究的建议45-47
-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3
- 附录53-5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56-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世宏;李丹;徐晓滢;;丧失事件与青少年生命认知的相关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1期
2 唐信峰;贾晓明;;农村丧亲个体哀伤反应的质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4期
3 杨钋;朱琼;;初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年03期
4 沈菊;王小丽;;丧失与哀伤辅导个案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5 韩劢;;谈谈高校危机干预中的哀伤辅导[J];社会工作;2012年06期
6 卢勤;陈蒂丝;万群;邵昌玉;;一例大学班级哀伤辅导实例及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赵云龙;;国内外关于丧失的研究综述[J];职业时空;2009年09期
8 赖建维;郑钢;刘锋;;中学生同伴关系对自尊影响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1期
9 陈少华;周宗奎;;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扶跃辉;;友谊对儿童和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年03期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丧友哀伤反应及其同伴关系发展的质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7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97872.html